浙江證監局@私募投資者:四招防風險

文 | 浙商全媒體資深記者 陳抗


收件人:私募投資者

主題:如何避免在私募投資過程中掉進“坑”裡?

通知:去年以來全國各地私募“爆雷”事件也時有發生。看起來高大上的投資機構也有可能說跑就跑了。如何避免在私募投資過程中掉進“坑”裡? 往下看▼

浙江證監局@私募投資者:四招防風險

進入4月,隨著各項制度規則的不斷出臺,市場已經可以清晰地聽見科創板的腳步聲。作為科創板的主要投資者之一——專注投資高科技的私募基金,將擁有更好分享優質企業成長的機會。

歷史性的機遇就在眼前。然而,去年以來全國各地私募“爆雷”事件也時有發生。看起來高大上的投資機構也有可能說跑就跑了。如何避免在私募投資過程中掉進“坑”裡?作為監管部門,浙江證監局對投資者提出了建議:“我們建議投資者,首先量力而行,審視自身是否符合合格投資者條件,選擇與自身風險識別與承受能力相匹配的產品,避免參與拼湊單等行為;其次摸清底細,深入瞭解私募基金管理人過往業績情況、市場口碑以及誠信規範情況等,深入瞭解投資標的業務架構、基本情況及商業邏輯,綜合各方做出理性判斷;第三要細看合同,仔細閱讀合同條款,注意合同對各方權利義務的約定,特別關注風險揭示條款及基金費用承擔、信息披露等涉及投資者切身權益方面的約定,並對合同列示的風險控制措施進行合理判斷;

第四要持續關注私募基金產品投資和運行情況,要求管理人按約定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來自浙江證監局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2月底,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已登記私募基金管理人24380家,已備案私募基金75222只,管理基金規模12.77萬億元。浙江省已登記私募基金管理人2897家,已備案私募基金8358只,管理基金規模10570億元,管理人數量及管理基金規模均位居全國第四。

縱觀私募機構的現狀,可以發現,全國的私募基金機構集中度高,地域發展不平衡,北上廣深和浙江、江蘇機構登記數量佔絕大多數;各類基金投資運作規範化程度良莠不齊。對比國內私募基金投資者與歐美其他國家或地區的投資者,典型特徵是個人投資者佔比大,超過50%,缺乏長期投資者,其他金融機構、養老基金等長期資金佔比較少。

私募投資者的這一特色與資本市場非常類似。根據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公司的數據,截至今年3月,中國證券市場的個人投資者數量已經超過1.5億。數量的增多,卻不代表投資者的素質變高,多數投資者對產品背景、投資門檻、投資回報、投資風險等不甚瞭解。一句話,投資者教育仍然任重而道遠。

浙江證監局提到,目前私募基金行業風險有三個層面:一是沒有在基金業協會登記但實際從事私募基金業務的機構,遊離在監管體系之外;二是已登記機構在展業過程中存在幾大類違反規定的行為:募集資金合規性、基金資產安全性、信息披露合規性、登記備案真實性、公司管理規範性;三是已在協會登記的私募機構,借登記備案為自己增信後,兼營其他涉嫌不規範業務。

據《浙商》記者瞭解,浙江證監局在2018年對48傢俬募機構開展了現場檢查,檢查對象數量比2017 年翻了一番;對14家機構、10人次個人採取行政監管措施,對42家機構出具監管關注函、問詢函,對11名私募機構的主要法定代表人進行了談話提醒。

針對私募基金行業風險高發,但投資者風險認識不足、防範意識不強的態勢,浙江證監局通過發放宣傳冊、摺頁、手機支架、組織大型宣講活動等方式,持續加強私募基金投資者宣傳教育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