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在學生裡“冒尖”,家長先看看吧,教學大綱之外的這五點!

學習對人的一生至關重要,尤其是孩子,最主要的任務就是學習,那麼怎麼樣學好習呢?學校、課餘以及種類繁多的補課,能想的辦法家長們絞盡腦汁的都想了,可是,有時候孩子仍舊讓人不滿意,錢花了,時間精力也都費了,那麼怎麼還是不盡如人意呢?也許,是你沒掌握好方法,今天要跟大家說的以下幾點,是平時容易疏忽的,也是學校和補習班所不教的!

要想在學生裡“冒尖”,家長先看看吧,教學大綱之外的這五點!

快樂學習的孩子們

一,教會孩子管理時間

這個看似跟學習無關的內容,素不知,她在人的一生中起著很大的作用,甚至是決定性的。管理不好時間就做不好事,孩子沒時間觀念,寫作業拖拖拉拉,做什麼事情都不緊不慢,家長急的團團轉,孩子反而“從容淡定”。這種情況是家長們經常遇到的,如果不加以引導,時間久了習慣成自然,對孩子的一生都沒好處。那麼怎麼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呢?比如把時間具體化、規律作息、以身作則等等,以後我會在這方面具體寫文告訴大家,這裡只做個提醒。

要想在學生裡“冒尖”,家長先看看吧,教學大綱之外的這五點!

爸爸的指導

二、要懂得尊重

看到這個標題,大家可能會感到很簡單,就是對人有禮貌了,誰家孩子都懂、做的也都很好,但是單單從尊重人這個角度來理解,未免有些太狹隘了,尊重的範圍很廣,比如尊重人、尊重物、尊重勞動、尊重知識等等,尤其是尊重知識,對老師講過的以及家長教過的東西,不要當做耳旁風隨隨便便的就丟掉了,不論是否記得住學得會,都要認真的對待,用心去聽,用心去記,結果不重要,重要的是做事的態度。這是對人的尊重更是對知識的尊重。

要想在學生裡“冒尖”,家長先看看吧,教學大綱之外的這五點!

孟子著作

三、學會獨立自主

這一點,我在其他文裡也說過,為什麼再提一次呢,因為我覺得這一點,對一個孩子來說,太重要了。要想今後優秀,將來在社會大潮中有番作為,沒有個獨立的性格、獨立思考的能力、獨自辦事的信心和毅力、獨自承擔的勇氣和耐力,那是萬萬不行的。所以說,作為家長,培養孩子不要只盯在學習上,知識可以慢慢學,可以集中一段時間就能學的會,但性格不是,性格是日常生活中培養出來的,是家長需要從小就注意的,加以引導、教育、改正等逐漸形成的。不是隨時告訴一聲就能學會的。而這點,往往很多家長都不在意,都不注重。這是不對的,切記!切記!

要想在學生裡“冒尖”,家長先看看吧,教學大綱之外的這五點!

美國獨自上下學的孩子們

四、要學會端正態度

很多孩子,做事“吊兒郎當”,隨隨便便,總是一副不以為然的樣子,這不對,無論做得好與壞,是否會做,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有個良好的態度,現在的現象是:往往家長看中的都是結果,只要滿分只要會各種技能就夠了,至於過程怎麼樣無所謂。舉個例子:筆者女兒二年級,老師要求每天回家讀課外書發視頻到班級群裡,結果絕大部分小朋友都是躺著的、趴著的、坐床上的、站廚房的各種姿勢的都有,書是讀了,作業也完成了,問題是你是怎麼讀的書啊?這不僅僅是讀書的問題,而是習慣的問題態度的問題,而這才是真正的問題。

要想在學生裡“冒尖”,家長先看看吧,教學大綱之外的這五點!

古人的學習態度

五、學會緊張

這裡的緊張,不是精神上的遇事緊張,那是另外一回事。這裡強調是要培養孩子有個積極的態度,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緊張勁兒”,無論做什麼事,哪怕吃飯刷牙等瑣碎小事,都要動作快一點,不能不緊不慢晃晃悠悠,即使時間充足,那麼也要快速做事,不能隨便“抻悠”,時間久了會養成孩子的懶散緩慢的性格。所以家長要時刻提醒,及時糾正。

要想在學生裡“冒尖”,家長先看看吧,教學大綱之外的這五點!

小博士

​所以說,教育孩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僅僅是老師和培訓班能解決的了的事,教育孩子培養孩子重點還是家長的事,家長要多注意,多觀察,多引導,多糾正,才能使我們的孩子從小養成個良好的性格,樹立個正確的人生態度,才能在今後的生活中立於不敗之地,有個美好的未來!

好了,如果您還有什麼困惑?那就在下方的留言處留言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