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灘科創板 這些資本新貴能否成為動力電池領域新標杆(二)

搶灘科創板 這些資本新貴能否成為動力電池領域新標杆(二)

截至2019年5月2日,上交所科創板共計受理申請企業98家,目前已問詢的企業有78家,尚在受理階段的有20家。科創板作為當前中國資本市場根據目前已披露的科創板申報企業招股書內容,申報企業背後的私募股權機構類型結構並不單一,既包括常見的民營VC/PE、國有創投機構,也包括母基金、產業基金、上市公司旗下創投基金、券商直投和險資旗下股權投資平臺等,且創投機構主要集中於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區。

搶灘科創板 這些資本新貴能否成為動力電池領域新標杆(二)

圖為科創板已受理的動力電池相關企業信息

隨著近年動力電池業的快速發展,其市場化程度進一步提升,而市場對於動力電池的需求飆升,也讓資本市場嗅到了未來動力電池市場潛在空間的誘人香味。2019年4月15日,繼利元亨、寧波容百和天奈科技三家企業被科創板受理之後(見《搶灘科創板這些資本新貴能否成為動力電池領域新標杆(一)》分析),動力電池領域又新添2家企業,分別是杭可科技和嘉元科技。

杭可科技:全球佈局穩步推進 存貨金額大毛利率下降

杭可科技致力於各類可充電電池,鋰離子電池的後處理系統的設計、研發、生產與銷售,並能提供鋰離子電池生產線後處理系統整體解決方案。杭可科技一直為韓國三星、韓國 LG、日本索尼(現為日本村田)、寧德新能源、比亞迪、國軒高科、比克動力、天津力神等國內外知名鋰離子電池製造商配套供應各類鋰離子電池生產線後處理系統設備。

電池中國網此前瞭解到,杭可科技一直在謀求A股主板上市。自2016年底杭可科技便在浙江證監局進行上市輔導備案,2018年8月首次預披露,2019年3月進行了預披更新。2019年4月9日,在IPO審核進度變更為“終止審查”後,杭可科技向上交所提交了科創板上市申請。

搶灘科創板 這些資本新貴能否成為動力電池領域新標杆(二)

圖為杭可科技報告期內主營業務收入構成情況

杭可科技是目前國內極少數可以整機成套設備出口並與日本、韓國等主要鋰離子電池生產商緊密合作的後處理設備廠商之一。根據招股書披露的數據,杭可科技的盈利能力在眾多申請科創板的企業中比較靠前。2016年至2018年,杭可科技的營業收入分別為4.1億元、7.71億元和11.09億元人民幣,歸母淨利潤分別為8970.66萬元、1.8億元和2.86億元人民幣。根據有關機構預測,杭可科技預計發行後總市值為 53.49 億元人民幣。

搶灘科創板 這些資本新貴能否成為動力電池領域新標杆(二)

圖為杭可科技募投項目基本情況

杭可科技本次擬向社會公開發行 4100 萬股股票,本次發行實際募集資金扣除發行費用後,將全部存放於公司的募集資金專戶,用於與公司主營業務相關的項目。

搶灘科創板 這些資本新貴能否成為動力電池領域新標杆(二)

圖為杭可科技報告期內流動資金情況

電池中國網注意到,雖然近年來杭可科技的業績增長持續穩健,但是在其亮眼業績的背後,還是有一些風險因素是不容忽視的。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杭可科技的存貨金額較高,存貨賬面價值分別為3.65億元、6.05億元和7.81億元人民幣,佔流動資產的比例分別為32.44%、40.42%和41.13%,佔總資產的比例分別為29.14%、32.95%和33.84%。因公司發貨至客戶驗收的時間間隔較長,存貨金額佔用了杭可科技大量資金,增加了管控壓力。同時報告期內,杭可科技前五名客戶的銷售收入佔公司營業收入的比例雖有下降,但仍在60%以上。杭可科技在存貨較大、主營產品毛利率下降、經營業績分佈不均、客戶集中度較高等方面仍然存在風險。

嘉元科技:轉戰科創板 提升產能利用率

嘉元科技主要從事各類高性能電解銅箔的研究、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為超薄鋰電銅箔和極薄鋰電銅箔,主要用於鋰離子電話的負極集流體。嘉元科技是寧德時代、寧德新能源、比亞迪、孚能科技及星恆電源等知名鋰電企業穩定的合作伙伴。

搶灘科創板 這些資本新貴能否成為動力電池領域新標杆(二)

圖為嘉元科技報告期內主營業務收入構成情況

嘉元科技主要產品為超薄鋰電銅箔和極薄鋰電銅箔,主要應用於鋰離子電池行業,最終應用在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儲能設備及電子產品等領域。招股書顯示,2016年至2018年,嘉元科技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4.19億元、5.67億元、11.53億元人民幣,實現歸母淨利潤分別為0.63億元、0.85億元和1.76億元人民幣。

搶灘科創板 這些資本新貴能否成為動力電池領域新標杆(二)

圖為嘉元科技募投項目基本情況

嘉元科技本次募集資金投資扣除發行費用後,計劃用於5000噸/年新能源動力電池用高性能銅箔技術改造項目、現有生產線技術改造項目、企業技術中心升級技術改造項目、高潔淨度銅線加工中心建設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搶灘科創板 這些資本新貴能否成為動力電池領域新標杆(二)

圖為嘉元科技報告內產能利用率情況

報告期內,嘉元科技生箔產能和生箔總量逐年增加,產能利用率處於較高水平。電池中國瞭解到,2017年和2018年因嘉元科技三廠一期、二期投產、四廠建設投產,設備調試影響到了產量,產能利用率較2016年有所降低。

電池中國網認為,嘉元科技從新三板轉戰到科創板,持續的科技創新能力才是應該關注的重點。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嘉元科技研發投入佔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5.78%、4.21%和3.32%,與同行企業相比並不佔據優勢。同時招股書中,嘉元科技也披露了營收賬款壞賬、客戶相對集中、業績季節性波動、存貨跌價及固定資產減值等風險。

中國作為動力電池的產銷大國,伴隨著新能源汽車等相關產業的迅速崛起,未來的市場空間不可小覷。動力電池領域所佔有的蛋糕紅利還是較為可觀的,自科創板宣佈設立以來,短期市場回暖態勢明顯。科創板意在推動金融和科技創新產業之間的相互作用,提升企業與監管機構和中介機構的溝通效率,彌補了資本市場在科技創新領域的短板。“科創板+註冊制”將會加劇個股間的分化,提升機構投資者佔比,同時,新經紀公司上市帶動市場長期估值的提升,也會對A股存量市場改革有一定影響。

電池中國網認為,雖然在科創板上市後,企業股權類的融資無需固定回報,減少了逼債的苦惱,但是企業也不應將科創板當做水中唯一的浮木,甚至於為了狂攬資本而企圖“瞞天過海”,只關注短期階段性紅利的企業是不會走得長遠。如此次科創板受理的利元亨、寧波容百、天奈科技、杭可科技、嘉元科技這5家動力電池相關企業,在未來也將著力於提升自身產研能力,在資本和市場的推動下,促進動力電池業持續穩定的向上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