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勸業場

原創: 符雨彤 文化天津 2017-11-22




天津勸業場


天津 . 勸業 .

天津的老老少少,

沒有不知道勸業場的。

在外地人中也流傳著:

沒逛勸業場,枉來天津衛。


可它為什麼叫“勸業場”?

它是何人何時興建的?

勸業場裡頭的“八大天”又是怎麼回事?

這些您了知道麼?



天津勸業場



為了在來天津玩耍的外地人跟前兒“有面兒”

作為一個天津人,咱一定得知道——


天津勸業場

傳奇故事


天津勸業場



一塊地——

百年前的蘆葦蕩

今朝的商業中心


百年前,

勸業場這兒是一大片蘆葦地,

1860年,天津開埠後劃歸法租界,

陸續出現了一些平房和小店鋪。

後來,形成了一個城鄉小商販麇集的水果市場,

所以,人們習慣把這一帶叫做梨棧

管今天的和平路叫做梨棧大街

天津勸業場



1920年直皖戰爭和1922年、1924年的

兩次直奉戰爭,先後波及天津。

天津商業中心北門外大街、估衣街、

北馬路一帶的商店無不遭受劫難,

眾多商賈攤販紛紛遷至法租界,

昔日寂寥破敗的街市逐漸繁榮起來。



天津勸業場


泰康商場、天祥市場的先後建立,

(這倆難兄難弟是今兒故事的配角,後面會講到)

更為法租界增添了新的生機與商機。

靠買辦起家的高星橋(今天故事男主角),

大手一揮,直接蓋了座——勸業場



天津勸業場





一個人——

無名鐵匠華麗逆襲

變身商界大鱷



天津勸業場



高星橋1881年隨祖父來到天津,

自幼隨父在天津打鐵,

後來在老城裡上過九年義學,

又隨其兄在鐵路上當過司爐和煤礦上的司磅員。


由於高星橋人聰明機靈,

在煤礦期間好學的他學會了德語,

主管德國人漢納根將他調入帳房,

後又被提升為煤礦售配處的經理,

從此高星橋步步高昇,

逐漸成為煤業買辦

並與漢納根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買辦是啥意思?

度娘解釋:

天津勸業場


也有的說,是最早的經紀人,

個人理解,就是外語好的商人。


天津勸業場



1918年,一次世界大戰德國戰敗,

煤礦主管漢納根要回德國,

他便把自己在中國的產業全部贈送給了高星橋,

高星橋代理了德華銀行、“起士林”餐廳等

許多德國商人的在華產業。

(人在家中坐,錢從天上來,有木有?)



天津勸業場



藉此機會,他積極投資房地產,

先後蓋起了“交通旅館”“威爾遜大樓”,

繼而又與他人合股興辦大型商場“勸業場”

成為當時靠洋人發跡的買辦典型代表


一座“城”——

南有上海大世界

北有天津八大天



1928年初,高星橋在梨棧大街

以每畝兩萬兩白銀,總計104000兩銀子的高價,

購得英商先農公司的五畝二分地皮。


為了達到“精心設計、精心施工”的目標,

高星橋以一萬兩銀子的天價,

聘請法籍工程師慕樂

依照上海大世界的規模設計藍圖,

由法國永和營造公司監造。

意在創建天津最大的商場,壓倒天祥和泰康兩商場。



天津勸業場



從美商洋行購進鋼筋、木材、水泥,

從國外進口了電機、電梯等設備。

每天施工工人多達三四百人,

工程晝夜輪班進行。


高星橋更是親臨現場監工,

工人稍有疏忽,輕則責之,重則逐之。



天津勸業場


就這樣,

“工程堅固,莫與比倫”的一座七層雄偉建築,

從破土動工到建成開業只用了不到一年的工夫。


此後,1939年天津發大水,

勸業場一樓積水三尺,連續泡了一個多月,

後來又經歷了唐山大地震,

但它仍毫髮無傷、安然如故。

說它是百年大計的放心工程一點也不為過。



天津勸業場


1928年12月12日,天津勸業場隆重開業。

開業之日火爆場面可謂盛況空前,

法、英、日、意各國駐津領事館、

法工部局官員及各界社會名流近千人前來祝賀,

一支500餘人組成的英國駐軍樂隊奏樂助威。


《大公報》、《北洋畫報》、《庸報》等新聞媒體

對勸業場開業盛況做了詳盡的報道。



天津勸業場


據老一輩天津人講

除了抗戰勝利和天津解放,

天津市最熱鬧的時候莫過於“勸業場”開業了!


對於勸業場叫啥名兒這個問題,

還有這樣的一段故事:



天津勸業場



法國人希望這個商場叫法國商場,

被高星橋斷然拒絕;

在各界贈送的銀盾、花籃、楹聯中,

有一座銀盾上面鐫刻著

勸吾胞輿,業精於勤,商務發達,場益增新” 16個大字。


不僅為勸業場做了寓意深刻而又簡明透徹的說明,

而且還以冠頂格式(即每句話取首字)組成“勸業商場”。

高星橋看後非常高興,

當即讓人懸於場內,作為辦場宗旨。

天津勸業場



一塊匾——

書匾軼事多,

你信哪一個?


“天津勸業場”五個大字的金底牌匾,

字體氣勢豪放,筆力遒勁,

墨如潑出,氣貫長虹。



天津勸業場



它出自清末左相、津門四大書法家之首的華世奎之手。

但這匾上的字是怎麼寫出來的,可就眾說紛紜了。


有人說是用糖稀、小米粘起來堆好,再用刀子刻出來的;

有人說是用簡易放大格尺放出來的;

還有人說是用拖地的墩布抹出來的;

更有人說是華世奎與一個南方人賭氣,喝醉了寫出來的。



天津勸業場


以下列筆者找到的四個版本的說法,供看官一樂:


1 華家後人場景再現:

華世奎題寫"天津勸業場"時,已是民國17年(1928年),那時華家早已不住東門裡,自打宣統遜位,華世奎就在租界買下一幢構築別緻的小洋樓。

據華家後人華澤鹹回憶:求字當日,華世奎正在給弟子董鳳桐和自己講授孫過庭的《書譜》,這時僕人徐升走上樓說:德商買辦高星橋派人求寫"勸業場"牌匾,並求見老爺一面,不知老爺見與不見。華世奎聽了,略作沉吟,淡淡地說:“請!”時至今日,這聲淡淡的請,依然特別刺耳,因為按照當時慣例,凡有登門求字者,皆與賬房負責人談妥價錢就可以,華世奎從不接見求寫匾額的客人。但因高星橋在天津勢力非同一般,華世奎卻也不得不破了這條規矩。

功夫不大,高星橋派來的"使者"走進書房,來者簡明扼要說明"勸業場"牌匾的尺寸大小後,遂叫人端來300塊現洋,非常客氣地說:"區區潤筆,不成敬意,饋贈先生一茶耳。"華世奎淡然一笑,頷首將此事應允下來。

不料事隔幾日,華世奎剛把"勸業場"牌匾寫好,那位"使者"便不期而至,他又送來200塊現洋,面帶難色地說:"因為一時疏忽,幾乎貽誤大事,煩勞華先生為'勸業場'再題'天津'二字。"華世奎聽罷,心裡很不痛快,於是吩咐僕人徐升,當即鋪紙研墨,揮筆題寫"天津"。

如今,"天津勸業場"牌匾原件存放在該商場頂樓,已作為國家文物供人們欣賞。


天津勸業場



2 要寫字兒太大,桌子拼不下:

當時的“勸業場”老闆高星橋找到華世奎,以每字100大洋的價格請他書寫的,五個字即500大洋。按此價格,當時可買高級麵粉250袋。

由於那個時候沒有今天把字放大縮小的技術,所以匾額需要多大,就得寫多大。當時華世奎先生是拼起了三張大八仙桌鋪上紙,一氣呵成。

華世奎先生一生只有二幅大字榜書,除了北京的“和平門”,就是天津的這幅“勸業場”了。


天津勸業場



3 南方人solo(單挑)華世奎:

據說,勸業場的牌匾最早是由一個南方人寫的,牌匾掛出來那天,看熱鬧的人還真不少,裡三層外三層圍得水洩不通。

這時,只見一位老者分開人群走近牌匾,端祥了半天,自言自語道:“字雖挺拔、秀雅,但缺了神采;形雖清瘦、纖細,但少上意境。這樣秀雅的匾怎能襯托出這樣的宏偉建築呢?遺憾,遺憾啊!”

南方人聽了很不高興,當場頂撞了老者幾句。但老者毫不在意,笑著揚長而去。後來得知老者就是天津的大書法家華世奎後,南方人非常懊悔。有心想請華世奎寫匾卻又怕被拒絕。於是,設局由天津商會出面宴請華世奎。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華世奎略有醉意。大家開始議論起牌匾之事,眾口一詞地將牌匾說得一無是處,一致推舉華世奎為勸業場再寫一匾與之一試高下。在眾人的慫恿下,華世奎就著酒勁兒,展紙提筆,一揮而就。

成就了南方人,也成就了勸業場。後來,這一傳說還在電影、電視中多次出現。


天津勸業場



4 華世奎找“山寨貨”代筆:

據史料記載,勸業場的匾額先後寫了兩次。

因高星橋酷愛華世奎的字,所以,在大樓建成之前,他就用一般的潤例請華世奎寫了“勸業場”三個字。字送到高宅,高星橋展開一看,覺得不太理想,不用吧,怕得罪了華世奎,用吧,這三個字確實跟大樓的風格不相稱。

原來,華世奎有位女公子,自幼愛好書法,父親每次臨池揮毫之時,她必要備紙、研墨,侍奉左右。天長日久,老爺子的筆鋒章法已盡了然於胸,她寫的字幾可亂真。到了晚年,華世奎精力漸差,而求字的人不減,所以,一般的應酬就由女公子代筆,仍以“壁臣華世奎”署名蓋章,有特別情託的他才親自動手。而這“勸業場”三個字正是那位女公子的傑作。

高星橋正在為難之際,事情卻又出現了轉機。原來在北京廊坊也有家叫勸業場的商號,這家商號早已將“勸業場”的商標註冊了。聽說天津有家商號也要取名勸業場,他們就把高星橋告上了法庭,不准他用勸業場三個字。高星橋急忙請律師向北京勸業場賠禮道歉。最終,以高星橋的商號在勸業場前面冠以“天津”二字,以示區別,雙方達成一致。

有了加“天津”兩字的理由,高星橋就可以理直氣壯地找華世奎重寫了。這次,高星橋接受了上回的教訓,先送厚禮,後下請貼,最後在南市豐澤園飯店擺燕翅席,備清水煙,加倍封紅包潤例。68歲的華世奎吃好抽足,有了精神頭兒,這才寫下了今天我們看到的“天津勸業場”五個大字。

據高家人透露,華世奎的潤例是銀洋五百,在當時可以買250袋高級麵粉!潤例之高,無人能及。


倆配角——

天祥商場

泰康商場


據說,當年在勸業場剛建成時,

在登瀛樓的一次酒會上,

天祥商場的主人曾對高星橋說:

我是天,你勸業場再大也是個圈(勸)兒,也得壓在天的底下!


高星橋聽了心裡很不舒服,

憋足勁兒一下子就弄出了“八大天”


即天華景戲院、天宮電影院、天樂戲院、天會軒雜耍館、天露茶社、天緯檯球房、天緯地球房和天外天夜花園!


事後,高星橋不無挑戰地說:

“你有一個天,我有八個天,天下還是我的!”



天津勸業場



1942年建成的天祥市場,

在1956年天津解放後,

與勸業場合並,統稱為勸業商場。

今勸業場的北樓就是當年的天祥市場。


比勸業場開得早,影響大的

還有 1927年的泰康商場

泰康商場只有兩個門,

即狹窄又矮小,很不引人注意,

所以只是曇花一現,待1928年底,勸業場開幕後,

泰康便一蹶不振,場內商戶紛紛退租,遷往勸業場。

天津解放後,則完全變成居民樓。


天津勸業場


天津勸業場


結 語

“勸業場”被人譽為:

城中之城,市中之市

天津形成現代格局的繁華,

就是從“勸業場”開始的


對於天津人來說,

勸業場不僅僅是一座商場,

它更是一種文化、一種情結。

所以朋友,來天津,

一定要記得去勸業場遛遛

你會在那裡,

穿越回一個老天津

天津勸業場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