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昌龍與閩北的軍工事業(一)

张昌龙与闽北的军工事业(一)

左二 作者 武夷山市洋莊老區學校大安小學 張秀珍

张昌龙与闽北的军工事业(一)

閩北兵工廠,在創建以崇安(今武夷山市)為中心的閩北革命根據地的鬥爭中起了重要作用,在閩浙贛根據地軍事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它是閩北蘇區鞏固和發展不可或缺的因素,更何況我的外公曾在閩北兵工廠工作了一年多。所以,我對閩北兵工廠也有著較深的感情。

一、嶺陽造之父——中國軍工事業奠基者張昌龍來自哪裡?

在不同人的回憶錄中,同一件事,往往在說法上會有所差別,所以甄別和驗證過程需要時間。張昌龍他到底是來自閩清還是來自莆田,一直是我的疑問。

黃瑛在《閩北紅軍兵工廠》的一文中寫到:這個兵工廠是以福建省莆田縣一個私人小工廠為基礎組建的。組建前,這個私人小工廠在一年內能創造一二百支步槍,起初是把槍支賣給紅軍,這批武器對武裝紅軍隊伍和消滅國民黨反動派起了一定的作用。為此紅軍就加強對這個私人小工廠的政治宣傳和階級教育,並派一個姓吳的同志去找在私人小工廠修槍的張昌龍同志和一些工人交談,向他們宣傳中國共產黨和朱、毛領導的軍隊,是窮人的隊伍,是為了解救窮苦大眾的等等。經過紅軍的多次宣傳,1930年初,張昌龍組織了五六十名工人,帶了一部分生產工具,到崇安縣的嵐谷給紅軍造槍。不久,在黨組織的教育下,有三四十名工人由張昌龍同志帶領下自動報名參加了紅軍,建立了嶺陽兵工廠。年底,張昌龍同一部分人調紅10軍組建閩浙贛軍區兵工廠。

崇安黨史資料卻說:1929年年底張昌龍通過一位和閩北黨地下的工作有關係的吳同志介紹,帶領六七十名工人從閩清攜帶造槍工具秘密來到崇安嵐谷參加紅軍……

是1929年底還是1930年初?因為在時間上,有的人用陽曆,有的用陰曆。雖然說法不同,但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張昌龍到底來自哪裡?是來自閩清還是來自莆田?這不能錯。

有一天,我接到閩清縣組織部電教辦馬小豔的電話,說他們準備拍攝閩清縣省璜鎮谷口村張昌龍在閩北兵工廠的記錄片。我才知道,我錯了,當時怎麼沒有考證張昌龍到底來自閩清還是莆田?

當拍攝《嶺陽造之父——中國軍工事業奠基者張昌龍》的大橙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攝製組到達大安時,在與林業瑛技術總監交流的過程中,我才知道,兩種資料都沒有錯。林總監說:張昌龍的兒子張偉說,1929年,張昌龍回鄉過春節,吳姓朋友是共產黨員,他動員張昌龍一起到閩北蘇區投奔共產黨,為朱、毛領導的工農紅軍造槍造炮。張昌龍從小受到地主土豪壓迫,對共產黨打土豪早有耳聞,心裡激動不已,決定投奔共產黨!春節一過,張昌龍便率領六七十號工友,帶著造槍工具,秘密徒步行走了700餘里,到達嶺陽小溪坪村。

張昌龍是春節過後來閩北的,那時間應該是1930年初。

林業瑛技術總監說:張昌龍是閩清人,家裡條件非常艱苦,七八歲就給地主放牛了。年僅十歲便隨父親學習打鐵,十一二歲父母親積勞成疾先後去世,之後他便跟隨兄長張恆熾到沙縣修械所當學徒,十年打磨,練就了一身造槍好手藝。他是在莆田的一個小工廠做工時率領六七十號工友,帶著造槍工具,秘密徒步行走,來到當時崇安縣嵐谷嶺陽村的小溪坪。張昌龍一行人的到來,使得初建的紅色政權如虎添翼。閩北黨組織開始著手建立自己的軍工生產,並將張昌龍領導的幾十名工人作為骨幹,建成“嶺陽兵工廠”,生產的槍支彈藥取名“嶺陽造”。取名“嶺陽造”是因為當時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政府軍掌控著著名的漢陽兵工廠,他們生產的槍支叫“漢陽造”。我們在嶺陽兵工廠生產的槍支則叫“嶺陽造”,以示能與國民黨兵工廠製造的“漢陽造”相較量!

這應該是我此次陪同攝製組拍攝尋找張昌龍在閩北兵工廠足跡的最大收穫吧:弄清了張昌龍與閩清、莆田之間的關係。(張珍秀)

张昌龙与闽北的军工事业(一)

校對:劉晨璐

张昌龙与闽北的军工事业(一)张昌龙与闽北的军工事业(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