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是信用環境決定了經濟基本面

請記住,是信用環境決定了經濟基本面

經濟在短期中的波動有時很難進行預判。就像今年以來的經濟回暖,便超過了人們的預期。而最近經濟似乎又風雲突變,4月製造業PMI小幅回落,股市也先漲後跌。那麼,如何預判經濟基本面的走勢?事實上,波動的背後,是信用環境的變化,把握好信用的變化,預判經濟的走勢就有了譜。

信用在經濟中舉足輕重

為什麼信用環境對於短期的經濟基本面如此重要?有兩個原因。

其一,經濟中的交易更多是以信用來實現的。經濟是一臺複雜的機器,但同時也是由一個個簡單零件構成的,這個零件便是各種形式的交易。在交易中,買方使用貨幣(Money)或信用(Credit)向賣方購買商品或資產。換句話說,很多時候的交易並不是現金交易,而是賒銷或借款消費與投資,這就形成了信用。

以美國為例,美國經濟中的貨幣總量約為3.8萬億美元,而信貸總額超過了70萬億美元。在我國,經濟中貨幣總量約為54.8萬億元,社會融資總額達到了208萬億元。

因此,信用的變化影響交易,進而影響整個經濟。對於投資也是一樣,投資者在做任何投資時,都需要知道流動性,即市場上是錢多還是錢少,而信用與流動性聯繫緊密,互為因果。

其二,信用變幻莫測。歷史上主要的經濟週期和危機,究其根源,都是信用導致的。信用這枚硬幣的正反面分別是債務和收入,借錢時增加消費,從而增加別人的收入,社會的收入水平提高,經濟繁榮;但最終還是要還錢,收入水平下降,經濟衰退。

這種繁榮和衰退的週期,構成了經濟中的“長期債務週期”,而政府介入後,通過央行調控利率,進而改變信用的成本大小,形成了“短期債務週期”。經濟就在這長、短期債務週期中波動和增長。

對於資本市場也是一樣,市場經常是非理性的,當牛市來臨時,不論業績爆了多少雷、哪些企業債務違約,擴張的信用和流動性都會使得幾乎每隻股票的股價上漲。

什麼指標體現信用變化?

反映信用變化的高頻數據,便是社會融資規模。社會融資規模自2010年被中央提出後,立刻受到了金融調控決策層的高度重視,自2016年起,人民銀行每月公佈社融規模數據,為判斷宏觀經濟走勢增加了一個重要手段。該指標覆蓋了實體經濟中居民、企業和政府三大主體通過各類渠道的借貸規模和結構。

從社融的規模變化和結構調整,可觀察到我國長期內金融部門的變遷和短期內信用的邊際變化。

長期來看,尤其是在2008年以後,社融與經濟呈現較明顯的相關波動,且社融變化大約領先經濟2-3個季度。但自2012年開始,經濟趨勢性下行,實際GDP數據幾乎沒有波動性,幾乎所有指標都很難與實際GDP呈現規律性互動。不過,社融與名義GDP依然存在相關性,但領先性有所削弱(參見下圖)。

請記住,是信用環境決定了經濟基本面

事實上,經濟仍然是有波動的,只不過很難用GDP來反映了。而社融在很多時候能夠反映這樣的波動,尤其是在短期內經濟更多地由需求端決定。例如,社融與工業企業利潤幾乎呈線性的正相關。從下圖來看,幾乎每一個社融增速的拐點,都對應著工業企業增速的拐點。

請記住,是信用環境決定了經濟基本面

社融規模和結構的長期變遷

從結構上看,整個社會融資規模的數據中,貸款佔主要地位。截至2019年3月,作為間接融資的人民幣貸款存量達到134.7萬億元,佔比達到68%,而直接融資的股票融資、企業債券等佔比不高(參見下圖)。這說明通過銀行渠道的借貸仍然是我國企業和居民信用的主要來源。這也從側面證實了當前社融波動,尤其是社融中間接融資的波動對於經濟中信用的影響。

請記住,是信用環境決定了經濟基本面

我們還可以看到,表外融資在監管風格轉換下的明顯變化。2016年之後,經濟下滑和傳統渠道的信用擴張乏力,監管放鬆和默認了銀行表外業務和影子銀行的增長,票據融資、信託貸款增速明顯提升。等到了2018年,監管發現這種信用增長太快,背後也沒有降低風險的保障,於是出臺了資管新規,表外融資隨即明顯減少。而且,影子銀行的信用極度市場化,政策層很難有效控制,央行顯然不太願意這方面的信用增長太快。

不過,由於利率傳導機制並不通暢,一旦貨幣政策無法在短期內給予實體經濟信用,在經濟下行的壓力下,對影子銀行的限制仍有可能再度放鬆,社融的結構也會再度發生變化。由此看來,通過分析社融結構性的變化,可以判斷監管的變化,從而倒推政策層對經濟基本面的預期。

請記住,是信用環境決定了經濟基本面

社融增長如何影響經濟走勢?

我們還可以通過社融規模和結構變化,來判斷中短期經濟基本面。

今年3月的社融增速達到10.7%,一季度每個月份增速均超過了10%,大幅超預期。從短期的邊際變化來看,社融對實體經濟起到了支撐作用,一季度GDP增長6.4%,大幅超過了預期。

請記住,是信用環境決定了經濟基本面

從結構上來看,企業債券和股票融資在復甦,人民幣貸款的增速最快,達到了13.8%。人民幣貸款可分為非金融企業貸款和居民戶貸款,以及中長期貸款和短期貸款。通過分類,我們可以分析社融的錢到底投向了哪裡,進而判斷哪些部門短期的流動性在改善,景氣度在提升。

請記住,是信用環境決定了經濟基本面

首先,居民新增短期和中長期的貸款均同比擴大,對應了消費貸款和購房貸款的擴張(參見上圖);

其次,企業新增貸款同比幾乎翻倍,短期和中長期貸款也都在增加,分別對應企業庫存投入和資本開支投入的增加,其中主要是資本開支增加;

再次,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是近年來新加入到社融口徑中的,一季度地方債的集中發行,政府信用擴張,其背後是基建的投資加速;

另外,企業債券和股票融資大多也對應著企業的中長期資本投入,由此來看,儘管企業對短期需求波動存在謹慎心態,但對中長期的國家經濟前景依然是樂觀的。

從上面的分析來看,社融的數據是全面的好,是規模和結構都在變好。社融增長的背後,可能是寬鬆貨幣政策的結果,但似乎不必過分關注背後的原因,社融對於實體經濟轉好的作用確實得到了體現,而社融本身也只是在影響經濟短期的波動。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社融結構的變化。

當然,我們也必須意識到,社融及其代表的信用並不能影響長期經濟增長和週期,但會加大經濟的短期波動。而國家也正是看到信用對於經濟波動的影響,大力鼓勵股票、債券市場等直接融資。而在近期,科創板等直接融資平臺的創設,加速科技企業的發展,也正是為了努力擺脫所謂的債務週期,在經濟中注入諸如“科技創新週期”等新一類週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