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首高基廟鎮黨委副書記劉瓊:以“釘釘子”精神抓扶貧

您當前的位置 :新聞中心>荊州社會正文 來源: 荊州日報 時間:2019-05-06 09:12

“多虧劉書記幫我渡過難關,我的日子越過越好了!”石首市高基廟鎮劉家場村貧困戶付喜二提及幫他脫貧致富的幫扶幹部劉瓊,心中充滿感激之情。

付喜二原在一家理髮店工作,因妻子病重需要人照顧,不得不回家親自照料,自此一家陷入連基本生活都無法保障的艱難境地。得知付喜二的情況後,鎮黨委副書記劉瓊多次上門瞭解情況,為他量身定做脫貧“菜單”:爭取健康扶貧政策,聯繫精神病醫院,將付喜二妻子送入醫院治療;與鎮中心幼兒園對接,落實教育扶貧政策,解決付喜二小兒子上學難問題;統籌5萬元幫扶資金為其在鎮區購買自住房,鼓勵他重拾理髮手藝,既解決就業問題,又解決住房問題……去年,付喜二成功脫貧,劉瓊為此也鬆了一口氣。

其實,付喜二隻是劉瓊眾多幫扶對象中的一個典型。劉瓊作為一名80後的女幹部,自2015年9月起,就開始分管高基廟鎮扶貧工作,面對全鎮917戶2893個貧困人口的脫貧任務,她始終以高度的責任感、使命感,積極探索扶貧工作新途徑,使高基廟鎮扶貧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當好脫貧攻堅戰“參謀長”

為構建高基廟鎮大扶貧格局,劉瓊積極當好全鎮脫貧攻堅戰“參謀長”。在她的建議下,鎮裡成立產業、健康、教育、危房改造等10個專班,由鎮扶貧攻堅指揮部統一指揮;制訂《高基廟鎮駐村工作隊管理辦法》,在當地率先依託支部書記全職化管理和釘釘考勤系統,對駐村工作隊進行管理;利用機關幹部差異化績效考核辦法的結果運用,將扶貧工作的實績作為推薦幹部及績效考核獎金髮放的重要依據……

在貧困戶眼裡,劉瓊是“能說知心話的好閨女”;在同事眼裡,她是雷厲風行的“精兵女將”。近兩年,她先後為謝家鋪村7戶貧困戶解決安全飲水問題,為廣藤街3戶貧困戶爭取3.5萬元解決住房問題,為3名貧困學子爭取2萬元教育資助金,為馬新垸村13戶貧困戶爭取金融扶貧貸款85萬元發展產業,積極組織召開就業扶貧供需洽談會,成功幫助32名貧困戶就業……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基於此,劉瓊一直將產業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主渠道,積極謀劃,推進村級產業發展全覆蓋。在她的倡議下,高基廟鎮積極探索“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的產業扶貧模式。

釘準釘細釘實脫貧“釘子”

劉瓊以“釘釘子”的精神,組織制訂喻家碑村、橋堰堤村整村流轉規劃,發展鴨蛙稻產業基地,吸納貧困戶31人就業,人平增收3000元,為村集體增收5萬元;鼓勵俞家鋪村發展蝦稻連作產業、魚蝦蟹混養產業、東汪家蕩漁場特色水產養殖基地,吸納貧困戶13戶,戶平增收5000元,村集體增收15萬元。

積極鼓勵廣藤街村流轉土地230畝,利用項目資金,培育發展蝦稻連作,吸納貧困戶9戶,人平增收4000元,每年為村壯大集體經濟23萬元;鼓勵百子庵村採取“支部+合作社+農戶+電商”合作模式發展鴨蛙稻基地,增強“造血”功能。

為馬家垸村13戶貧困戶申請金融扶貧貸款85萬元,其中4戶用於單獨培育葡萄基地,戶年均創收8萬元以上;在鄧家嶺村、三興村進行貧困戶彎子林改造試點,栽種果木等樹苗,利用閒散的土地資源創收。

家住津南村柑梓樹片6組的夏作祥,原是村裡出了名的困難戶,家裡僅靠幾畝地收入艱難的維持生計。在瞭解夏作祥父子想發展蝦稻產業的想法後,劉瓊與村“兩委”、駐村工作隊一道謀劃脫貧路子,首先為他爭取5萬元小額信貸作為創業資金,併為其協調流轉村裡10多畝土地作為養殖基地,考慮到夏作祥父子初次養蝦沒有經驗,又專門請來水產局養殖專家進行現場技術指導。

憑著一股勤勞能致富的拼勁,如今,夏作祥的龍蝦遠銷周邊縣城大型市場和各鄉鎮超市,同村14戶貧困戶也在他的帶領下開始了小規模的蝦稻養殖。面對記者的採訪,夏作祥自豪地說:“我現在已經建立了自己的蝦稻連作基地,一年可以賺8萬多元,帶領全家光榮甩掉了窮帽子。”

現在,高基廟鎮已形成鴨蛙稻、蝦稻連作、魚蝦蟹混養、黃顙魚、冬棗、葡萄等扶貧基地,成為石首市產業扶貧基地示範點。

在脫貧攻堅的征途中,劉瓊就是這樣,履職盡責,精準施策,以確保貧困戶在小康路上一個也不“掉隊”。目前,高基廟鎮共有795戶2583人成功脫貧,分別佔應脫對象的86.7%、89.2%,百子庵村、俞家鋪村先後脫貧出列。

2018年,劉瓊被授予石首市首屆最美扶貧人的光榮稱號。(記者江峽通訊員胡斌李珊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