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戲苦影響學習?童星工作不是我們想的那樣

“你會放屁嗎?”古裝劇《羋月傳》中,小羋月在胳膊吹氣,模仿放屁聲,萌態可掬,讓許多觀眾一下子就記住了小羋月的飾演者劉楚恬,近期她還在熱播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扮演了女主角盛明蘭的童年時期,演技獲贊。不止劉楚恬,從昔日的釋小龍、郝邵文到隨著《爸爸去哪兒》《爸爸回來了》等親子綜藝走紅的“星二代”,被大眾喜愛的童星從未間斷過。

拍戲苦影響學習?童星工作不是我們想的那樣


劉楚恬飾演小羋月。

記者採訪童星經紀人、選角導演、少兒影視劇導演等業內人士,發現實際情況和人們誤認為的“童星工作很辛苦、會影響學習、小孩不高興”等刻板印象截然不同。

童星數據統計 新京報製圖/倪萍

拍戲苦影響學習?童星工作不是我們想的那樣


入行 想孩子成童星的家長不少

曾經親子綜藝的走紅,使得萌娃擁有了忠實擁躉,享受著和成人明星一樣的鮮花和掌聲。加之,現如今社交網絡發達,或有才藝或有個性或有顏值的小孩,經過社交媒體的傳播發酵,都會獲得一大批粉絲。

戴著愛的濾鏡再疊加一顆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很多家長認為自家孩子並不比別家孩子差,也可以當童星,被大眾關注喜愛,既鍛鍊了自身才藝,也增長了見識,甚至同時可以獲得可觀的經濟收益。

曾在童星經紀公司工作的林放(化名)向新京報記者介紹了童星經紀公司發掘童星有幾個常規方法:一種是公司的童星經紀人在大街上掃街,看到好看的孩子,就跟家長聊,看家長是否有培養孩子成為童星的意願,“但是一般情況下,這樣會被家長當成是騙子,成功率比較低。說實話,現在童星經紀公司裡騙子公司比較多。”另一種是公司把與童星相關的節目信息發到有關的微信節目通告群,有意向的家長就會帶著自己的孩子主動上門聯繫。

此外,林放表示,“有的孩子父母本身有一定的影視業內資源,就會讓自己的孩子參加一些節目,或者內推給熟悉的導演和製片人拍戲,這種情況父母本身就是童星的經紀人,既照顧孩子的日常生活起居,同時也負責孩子的一切娛樂和商業活動,比如童星張效銘的經紀人就是他的父母。”

除有業內資源的父母之外,一些想培養孩子唱歌、跳舞等才藝的家長,會主動為孩子報名參加培訓機構,進行相關專業學習,“這些機構可能跟一些節目組有合作,就會有推孩子上節目的機會。”

培養 訓練談吐以顯得成熟

童星經紀人李凱表示,他選擇做童星經紀人,是因為看到很多孩子的表演比成人更加精彩和震撼,從而想專業從事培養童星的工作。

李凱稱,他看一個小孩能不能成為童星,除了要關注整體形象氣質和唱跳、表演等才藝素質之外,“小孩本身也要很機靈。”

那麼怎樣的童星才能被大多數人喜歡?李凱認為,“孩子身上的天真和單純,不是裝出來的,是很自然的,所以大家才會喜歡他,這是成為童星的基礎。此外,孩子也要很懂事,不會招人煩,要非常有禮貌,有才藝,表演和唱功等專業實力一定要有。”

李凱從事童星經紀人這一行已有數年,旗下的小藝人也帶了很多年,他會根據每一個小藝人的特點,制定不同的職業發展規劃,有的小藝人走拍戲的路子,有的小藝人走唱歌跳舞的路子,“每個小孩的發光點都不一樣,要儘量發揮他們的優點。”

為了提高自己所帶童星被導演選中的機會,李凱會根據節目的需求選擇契合度高的小藝人,其次還要為旗下的童星編輯完整的資料來打造他的整體形象,提升被選中的幾率。

此外,童星的培訓也是必不可少的,李凱稱,“童星基礎培訓都在學校裡完成,比如唱歌、跳舞還有一些形體訓練。在培訓機構完成的則是進一步的颱風、談吐上的針對性訓練。”

當記者問及童星的談吐需要如何訓練時,李凱稱,訓練談吐是為了讓童星在與人交流的時候稍微顯得成熟一些。

童星被大眾喜愛,就是他們的童言無忌、天真爛漫俘獲人心,那麼當童星被訓練成一個言語成熟,像個“小大人”一樣說話做事,還能讓觀眾喜歡嗎?抑或是這樣的訓練到底是否對兒童的成長有利呢?這些都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平衡 拍戲“絕不會影響學業”

當記者問李凱,童星上節目或者拍戲是否與學業產生衝突時,他態度非常堅決地表示,“絕對不會跟學業產生衝突,一般大型的活動都會安排在假期,如果是在上學期間請假,一定會給孩子提前佈置好作業,把作業補完。”

林放也表示,大部分的影視劇,童星的戲份都不會特別多,“如果暫時沒有辦法去學校,經紀人會安排他去學習、寫作業,所以就會看到很多孩子在片場蹲著寫作業。”

林放稱,大部分的童星適應能力比較強,劇組也會給相應的照顧,“如果是年齡特別小的孩子,他的父母可能會跟著去,照顧日常生活。如果是經常拍戲的孩子,父母都比較放心,孩子也能調整自己的狀態。”

如果劇組裡孩子多的話,不拍戲的時候就會像一個“幼兒園”,孩子們就會在一起瘋,一起玩。

在少兒類影視劇拍攝的劇組,演員都是小孩,就需要非常嚴謹的管理制度來保證日常拍攝的正常進行以及小演員的安全。

“小戲骨”品牌創始人,現在開創“天真派”品牌的導演潘禮平,帶領著團隊拍攝了一系列“學經典,演經典”的“小戲骨”系列影視劇,有《小戲骨:白蛇傳》《小戲骨:紅樓夢之劉姥姥進大觀園》《小戲骨:水滸傳》等作品。

拍戲苦影響學習?童星工作不是我們想的那樣


上個月在騰訊視頻播出的《天真派武林外傳》是潘禮平執導的最新電視劇,據介紹,該劇組演員的平均年齡在11-12歲,最小的演員是七八歲,潘禮平表示,劇組有非常嚴格的規定,必須保證小演員每天8小時睡眠,如果低於8小時,被發現3次就會撤掉執行導演,“此外我們拍戲的間隙也有很充分的休息時間,現場也有補課老師給他們補課。”

拍戲苦影響學習?童星工作不是我們想的那樣


此外,小演員劇組跟成人劇組相比,每天的產量相對較低,因為小孩的戲是很難拍的,新京報記者曾到兒童情景喜劇《新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2》劇組探班,當時剛好拍到“大頭兒子”和他的小夥伴“胖嘟嘟”的一場戲,兩個小男孩的年齡在5-6歲之間,非常活潑調皮,讓執行導演非常頭疼。兩個小孩經常是剛抓到了一個,另一個就趁機溜走了,執行導演只能安撫好“大頭兒子”,再迅速跑出去把“胖嘟嘟”找回來。在拍攝現場,新京報記者採訪扮演“大頭兒子”的演員陳俊宇,“你害怕導演嗎?”陳俊宇是導演英達從全國3000多位小演員中選出來的,無論是形象還是表演,都跟“大頭兒子”契合度很高。陳俊宇表示,“我不害怕導演,只要我演好就行了。”《天真派武林外傳》的導演潘禮平也稱,“小孩的戲是最難拍的,《天真派武林外傳》一共18集的內容拍了2個多月。”

爭議 有壓力也有不一樣的快樂

李凱坦言,作為童星經紀人,主要的壓力還是來自社會輿論,“很多人認為小孩子過度成熟會讓他們失去快樂的童年,但是不同的孩子想要的童年是不一樣的,成為童星會讓他們接觸社會的更多面,此外,童星演一部好戲或者演唱好一首作品,他也能享受到成就感。”

李凱認為,他接觸到的童星,童年都很快樂,“他們工作的時候會很認真,這可以培養孩子的責任感。他們拍完戲,演出結束之後,也會和其他孩子一樣,開開心心的,玩得也很瘋。”

此外,李凱覺得跟童星的父母溝通,也是日常工作的壓力來源之一,“每個家庭都是以孩子為中心,有些家長的期待值很高,滿足不同家庭對孩子的期待,就非常難,需要跟家長溝通得很細緻。”但有些家長也會對自己的孩子在拍戲時的要求非常嚴格,據林放回憶,“有一次拍一部電視劇,有一個場景需要小孩在水裡,那場戲很難,拍了好幾條都沒有過。水裡非常冷,當時孩子的爸爸跟著,導演說這場戲的時候,孩子爸爸就很嚴厲地讓孩子一次次地去水裡拍,我們都心疼了。”

當談到小藝人和普通孩子最大的區別是什麼,李凱的看法是,“可能童星的人生目標會更明確,他們更加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其他的孩子可能更多上的是聽從家長的安排。”

但是,童星進入演藝圈的開始,往往也跟其家長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例如世界著名童星,被譽為“大眾小情人”的秀蘭·鄧波兒之所以成為童星,就跟她的母親對明星夢的追求有關。秀蘭·鄧波兒曾說:“我只過了兩年懶惰的嬰兒生活,以後就一直在工作了。”

演員王一楠曾經和吳磊搭檔出演喜劇《家有外星人》,當時吳磊還不到10歲,臺詞和大人一樣多,王一楠告訴新京報記者,“他非常聰明,有天分,有時候趕工拍夜戲,睡眠不足,但是他都能完成。” 由此可見,童星既要拍戲,出席活動,上節目,又要完成學校裡的功課,壓力著實不小。

童星面臨的壓力,除了社會輿論認為過早成名可能會失去童年之外,還有就是“小戲骨”系列影視劇作品,因為是小孩演大人的戲,也存在爭議。對此,導演潘禮平認為,“喜歡的人非常喜歡,也有人看不慣小孩演大人,爭議一直有,都是意料之中的。”

關於《天真派武林外傳》,潘禮平認為劇中小演員的表演,是符合小孩天性的無厘頭喜劇,“相比較之前的一些戲,小演員演得更加過癮,更加享受,因為無厘頭、打打鬧鬧的風格,小演員演起來更加得心應手,效果也更加天然,看上去不違和,是適合少兒的風格。”

潘禮平認為《天真派武林外傳》豐富了喜劇的形態,可以稱為是一種“萌喜劇”,“萌喜劇有它自己的邏輯,天然適合小孩做,此外,《武林外傳》傳遞給觀眾的價值觀是笑對人生的心態,有福同享的境界,這也是一件寓教於樂的事情。”

內幕 “童星公司”騙子很多,“造星”先收六萬

童星熱一直未曾衰減,在百度搜索引擎輸入“童星”、“童星培訓”等關鍵詞,會有超過320 萬個相關結果。大大小小的童星培訓工作室,都聲稱自己能夠打造“明日之星”,但是這些明日之星真的能從這些培訓機構誕生嗎?看似紅火的童星經紀又是一門怎樣的生意呢?業內人士林放坦言,“現在的童星公司都快被騙子佔領了。”

林放說的這些“騙子公司”,就是抓住家長想讓自己孩子當明星的心理,向家長收取高額的費用。

童星經紀人李凱也談到了童星經紀公司對家長“亂收費”的現象,並稱這是“不良競爭”,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秩序。究其原因在於僧多粥少,劇組需要小演員的數量有限,兒童參加綜藝節目、拍廣告又有各種限制。2015年9月,新《廣告法》出臺後,規定不滿10週歲的童星不得以任何形式代言廣告。2016年2月,廣電總局下發通知,將從節目數量、節目內容、播出時間等方面對真人秀節目進行引導調控,原則上不允許再製作播出明星子女參與的真人秀節目。《關於進一步加強電視上星綜合頻道節目管理的通知》要求:嚴格控制未成年人參與真人秀節目,不得借真人秀節目炒作包裝明星,也不得在娛樂訪談、娛樂報道等節目中宣傳炒作明星子女,防止包裝造“星”、一夜成名。

但是,很多望子成龍的家長還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爭取到表演的機會,有機會成為明星,“於是很多童星經紀公司就會從家長那裡收費,費用基本都在6萬以上。他們會給家長保證,給孩子拍多少套寫真,接多少商演、影視劇、兒童話劇、舞臺劇,有的還給家長保證會給孩子出音樂專輯,但說實話就國內唱片業的狀況而言,肯定是賠錢的。”林放說。

據林放了解,童星經紀公司的抽成很多,大概是三七開,童星這邊只能拿到三成的報酬,一般走唱跳路子的童星,都是家長交錢,公司培訓。“童星也分咖位的,但是整體而言,童星的片酬都不會太高。”

李凱則表示,現在很多時候,家長要花錢送孩子進劇組,才能爭取到一個表演機會,“孩子拍戲很辛苦,結果非但沒有片酬,還要倒給劇組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