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是個好東西,也許是人間至善

希望”是個好東西,也許是世間最好的東西,好東西永遠不會消逝的。

一《肖申克的救贖》


希望是個好東西,也許是人間至善


01

在準備看《肖申克的救贖》電影之前,我特意百度了救贖的解釋。“救贖”是將原先是你的但歸另一個人所有的財產重新買回來。

但我更喜歡這個解釋:一個宗教詞語,指一個人曾經心靈道德低下,做了不少壞事,但還不算違法犯罪,後來在外界因素影響下,變得正面向善了,於是加倍努力做好事,彌補以前的過失,挽救自己曾經迷失的心靈和‘罪孽’-贖罪。

這部經典電影無外乎這幾件事值得讚賞:屋頂上的啤酒、費加羅的婚禮音樂、擴建圖書館的堅持、成功逃脫後豪雨的洗禮。當然還有老布出去後的那一段人生,解救出獄的瑞德以及對典獄長和海德力穩準狠的一擊。有一樣,最為耀眼,安迪所帶來的希望之光。

吉伯特說"每朵烏雲背後都有陽光"。肖申克就是那大朵的烏雲,等著安迪這陽光的普照。


希望是個好東西,也許是人間至善


02

瑞德在肖申克待了40年,說出了這段在理的話:這些高牆還真是有點意思。一開始你痛恨它,然後你對它就習慣了。等相當的時間過去後,你就會依賴它。那就是體制化。這讓我想到一個很經典的試驗"溫水煮青蛙"。

人在安逸壞境下,會一點一點的被腐蝕。

40年是什麼概念,認真想下,你在一個崗位工作40年?你在一個地方待40年?你跟同樣的人相處40年?在肖申克,40年裡限制你的行動,每天有人強迫你幾點睡覺,何時起床,幾點熄燈,同樣的地方玩樂,吃飯,天啊,想想都覺得好可怕,看起來好像每天都很有規律,卻都沒豬活的自在逍遙。40的腐蝕,早已根深蒂固。安迪的19年又何嘗不腐蝕人,唯希望普照心中,才有了逃脫後在大雨中狂放的自由。

一個安逸的環境中,人容易被周圍的環境所迷惑,最終導致消沉、放縱和墮落。由因為這個過程是一點一點的變化,讓人在不易察覺中完成了整個蛻變,待醒悟過來卻為時已晚。

相反,如果將人突然從“天堂”扔到“地獄”,由於落差極大,人的反應也非常強烈,從而迅速做出選擇,不至於最終都不知道自己是怎麼死的。在肖申克里面的所有人就是一點一點的變化,以至於老布出來後不知道怎麼生活,"老布老矣,善能飯否"?選擇了自殺。


希望是個好東西,也許是人間至善


03

安迪有兩個表情非常的吸引我。一個是屋頂上為朋友贏來啤酒,他依靠的眼神,帶有一種很深的享受和自由,第二次是費加羅的婚禮的歌聲鋪滿整個肖申克,隨著聽覺捲入所有人的心中,又一次帶來了自由的氣息,他的眼神和泰坦尼克號傑克的眼神一樣,迷人以及難以忘懷。

屋頂上的啤酒,安迪的理由是這樣會讓他們感覺自己更像個人。我們就要了解一下監獄生活,在獄中的特別是被判了無期的人,活著是沒有任何希望的,就像瑞德所的在獄中,希望在監獄裡是很危險的東西,它會讓人發瘋。安迪為什麼不喝,因為安迪即使在獄中還是充滿希望的,他還是個人。而他的獄友們早已喪失望,如行屍走肉般活著。

安迪不喝是想用行動告訴他們,他冒這麼大風險並不是他自己想喝啤酒,而是要提醒他們,其實他們還是個人,人只要還活著就要有期待,就要有希望,那怕是被判了無期關在獄中。安迪的心是熱的,是慈悲的,是心懷蒼生的。

預測需要600年才挖的通的地洞,安迪用不到20年的時間,電影裡說是向著臭管道爬了500碼 ,換過來是1371600釐米。漫長而已難以忍受但安迪成功的出逃給肖申克又一次鑲上希望之光。

生活在前進。它之所以前進,是因為有希望在;沒有了希望,絕望就會把生命毀掉。


希望是個好東西,也許是人間至善


04

瑞德的第三次保釋,我覺得,這時的他,已經獲得了救贖。他明白了內心的贖罪與外界的懲罰沒有必然聯繫,牢籠裡的人依然可以獲得心靈上的自由,而外面行色匆匆的人也有脫不去的枷鎖。既然靈魂獲得了自由和希望,那這殘破不堪的身軀在哪裡有何妨呢?

安迪幫瑞德打理好了出獄後的工作、生活等事宜,只待瑞德去海邊找他,與他共事。因此,瑞德出獄後,沒有選擇自盡,也沒有再去犯罪。正如他說的,“忙著去活,或忙著去死。”與其自暴自棄,不如生生不息地尋找希望。

我喜歡瑞德的誠實,喜歡安迪的勇氣。喜歡他們倆,對生活的熱愛。

有些鳥兒是關不住的,他們的羽毛太鮮亮了。而當它們飛走時,你會由衷地為它們喝彩。

其實,肖申克監獄,像一座圍城。進去的人無比渴望著迴歸自由社會,而已經對監獄經歷了憎恨、適應、依賴、離不開的各種情感後又重獲自由的人們呢?卻又希望,回到監獄裡,逃避這日新月異的、緊張運轉的社會。

而與監獄對立的美麗東西,是自由和希望。安迪為了自由,挖地道、忍惡臭,自由折射著希望。


希望是個好東西,也許是人間至善


05

一位心理學家講了他所做過的一個實驗:將兩隻大白鼠丟入一個裝了水的器皿中,它們會拼命地掙扎求生,一般維持的時間是8分鐘左右。然後,他在同樣的器皿中放入另外兩隻大白鼠,在它們掙扎5分鐘左右的時候,放入一塊可以讓它們爬出器皿的跳板,讓它們爬出來。若干天后,再將這對大難不死的大白鼠放入同樣的器皿,結果真的令人吃驚:兩隻大白鼠竟可以堅持24分鐘。

這位心理學家總結說,前面兩隻白鼠因為沒有逃生經驗,它們只能憑藉自己的體力來掙扎求生;而有過逃生經驗的大白鼠卻多了一種精神的力量,它們相信在某一時候,有一塊跳板會救它們出去,這使得它們能夠堅持更長的時間。這種精神的力量,就是積極的心態,或者說,是內心對一個好的結果心存希望。

出人意料的是,那兩隻大白鼠沒有死,在第24分鐘時,這位心理學家看它們實在不行了,就把它們撈上來了。別人問他為什麼那樣做,他說:“因為有積極心態的大白鼠更有價值,更值得活下去。我們人類應該尊重一切希望,哪怕是大白鼠內心的希望。”

希望就是力量。上蒼會更欣賞那些內心總是充滿希望的人。

英國作家狄更生說"希望是棲息於靈魂中的一種會飛翔的東西。"我知道安迪給人的希望不止在瑞德心中,那種會飛翔的靈魂早已飄落整個肖申克的高空,也把希望傳遞給我們。

我會懷抱著最好的希望,但也做好最壞的打算。而那些消滅不了我的,只會讓我更堅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