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線快遞公司紛紛倒下,行業洗牌在即,以後寄快遞會更便宜?

隨著近年來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快遞行業也隨之迎來了爆發。將近10年的競爭,湧現出不少新興快遞公司,在行業步入紅海之際,小玩家逐步被淘汰,剩下的也在極力尋求突破點。5月3日,優速物流宣佈公司董事長兼總裁餘聯兵意外喪生,董事會決定任命香港優速董事長莫浩強為新任總裁。

二三線快遞公司紛紛倒下,行業洗牌在即,以後寄快遞會更便宜?

做為優速物流的創始人,餘聯兵帶領著公司一度成為“大件包裹”細分領域的巨頭。2009年餘聯兵成立優速物流,在歷經7年的殘酷競爭後,他堅決提出“大包裹”戰略,調整優速物流的業務方向為大包裹承運,憑藉差異化發展的優勢成功突圍,在幾大快遞巨頭的圍剿下獲得長足的發展。如今突然離世,對優速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打擊。

而在今年年初,餘聯兵還曾感慨:“寒冬下活下去是最高目標!”這樣的感慨並非沒有來由。近兩年,不斷有中小快遞公司傳出倒閉的消息,先是一度以日均100萬以上的快件單量居二線快遞行業頭部地位的全峰資金鍊斷裂,欠下了近億元債務,連最後44輛運輸車也被拍賣;接著又是有50000名員工的國通經營困難,虧損嚴重,發佈了停工放假通知;曾與順豐在同一起跑線上的快捷快遞與申通的合作被對方叫停,最終破產;曾經媲美京東物流的如風達也已倒下,欠款超過7000萬……

二三線快遞公司紛紛倒下,行業洗牌在即,以後寄快遞會更便宜?

二三線公司紛紛倒下,“倖存者”優速突遭變故,快遞行業大洗牌在即,“順京通達”誰能笑到最後?

巨頭佈局快遞市場,中小快遞公司遭擠壓

2018年中國快遞業務量累計超500億件,在這行業繁榮的大背景下,卻是巨頭們的不斷擴張和中小快遞公司的相繼“涼涼”。數據顯示,2018年順豐以及四通一達6家快遞公司瓜分了超7成的快遞市場,其中中通佔16.8%,韻達佔13.6%,圓通佔12.7%,順豐佔11.5%,百世佔10.1%,申通佔9.3%,留給中小快遞公司爭搶的份額不足3成,而目前我國快遞法人企業達20000家。

除了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小快遞公司還面臨著生存危機。自2018年投資中通、加註圓通後,今年3月阿里又入股申通,一定程度上能減少內部內耗型競爭,幾大巨頭的市場佔有率還會進一步提升,擠壓中小快遞公司的生存空間。

二三線快遞公司紛紛倒下,行業洗牌在即,以後寄快遞會更便宜?

除此之外,中小快遞公司自身也存在著不少問題。由於單量少,無法使用自動化分揀設備,不少中小快遞公司都選擇從快遞員的薪酬下手降低成本,同時也降低了服務的質量。而且民營快遞多以加盟製為主,雖然有著成本低、鋪設快的優點,卻也容易出現管理不規範的問題。

快遞行業大洗牌在即,以後寄快遞會更便宜?

業內人士認為,在經歷了10多年的爆炸式增長後,國內快遞業已經告別野蠻增長,可能會迎來一個洗牌期。事實上,巨頭們早已為此備戰。申通和圓通不約而同地進行了高管調整,或能在家族快遞企業中建立現代企業治理制度;京東的個人快遞服務已經在50個城市開通,更試圖通過取消快遞員底薪改為計單制、下調公積金係數等方式減少虧損;百世快運明確了2019年的發展目標——All In電商,瞄準電商大件……同時,幾大巨頭均表示將重點加大科技投入,快遞企業將迎接科技化的洗禮。

二三線快遞公司紛紛倒下,行業洗牌在即,以後寄快遞會更便宜?

對於消費者而言,快遞行業的洗牌或許是件好事。隨著二三線快遞企業的逐步退出,快遞行業第一階段的整合已經基本完成,第二階段早已開始,整合影響將從今年開始顯現,頭部公司之間的競爭也將更加激烈。一方面,各大快遞公司為了爭奪市場份額,通常都會選擇“以價換量”;另一方面,智能技術和設備的應用降低了人力成本,從而為降價提供了空間,這些都是快遞的價格持續下降的原因。專家認為,快遞價格下降的情況還將維持幾年。

這意味著消費者或許還能多享受幾年便宜的快遞服務。而對於二三線快遞公司而言,除了拼價格提高單量增速以外,要想獲得持久發展,只能是從細分領域做切入。從這個角度來看,快遞行業洗牌並非壞事,淘汰掉服務能力不足的小玩家,迫使二三線快遞公司轉型尋求差異化發展,而頭部玩家則專注綜合領域發展,這樣的模式似乎也更符合行業發展規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