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綱兩次登上人民日報,上次是接受讚美,這次卻褒貶不一!

生而為人請務必善良”,這是最近出現作為頻繁的句子,有人要我們善良,可是我們要對誰去善良?善良也是應該有一個底線,消費大眾的善良就更不應該。

郭德綱兩次登上人民日報,上次是接受讚美,這次卻褒貶不一!

德雲社又一次走上了“風口浪尖”,這一次不是“打假記者”;也不是“兒徒出走”;更不是週年慶典,德雲社這一次算是“被動”火的。

因為旗下弟子吳鶴臣生病住院,其妻子張泓藝以一己之力,“攪動”德雲社與水滴籌兩家平臺“飽受質疑”。

郭德綱兩次登上人民日報,上次是接受讚美,這次卻褒貶不一!

4月8日凌晨,德雲社原二隊相聲演員吳鶴臣,突發腦出血被家人送往醫院救治,一切的故事也就由此開始。

郭德綱兩次登上人民日報,上次是接受讚美,這次卻褒貶不一!

5月1號,這位自稱是吳鶴臣妻子的張泓藝在個人社交平臺轉載“眾籌100萬”的網頁鏈接,還@德雲社的話題,最後還用吳鶴臣的微博進行了轉發,一時間輿論謠言四處,一次關於郭德綱見死不救的爭論就此開始

郭德綱兩次登上人民日報,上次是接受讚美,這次卻褒貶不一!

在輿論聲勢的醞釀下,德雲社也是很快發佈了聲明,稱吳鶴臣(本名:吳帥)是德雲社的演員,擁有北京醫保,也用醫保在醫院進行了救治,德雲社也在內部進行了“眾籌”,郭德綱本人也對其進行了救助,家屬的“100萬眾籌”只是個人行為,德雲社並不知情。

郭德綱兩次登上人民日報,上次是接受讚美,這次卻褒貶不一!

對此網友也是很快看穿“100萬眾籌”的鬧劇,在有醫保的情況下,腦出血這個病的救治本用不上太多錢,而且這位眾籌100萬的家庭,實則為北京人,家中更是擁有兩套房屋,一輛汽車,在吳鶴臣發病之後,其妻子還曾購進兩部近萬元的手機,一切現象都印證著這個家庭本沒有到“山窮水盡”的地步,那這“100萬的眾籌”又是依據何來?

郭德綱兩次登上人民日報,上次是接受讚美,這次卻褒貶不一!

緊隨其後吳鶴臣的妻子張泓藝也在微博對網友的疑問進行解答,但是答案並不能讓人信服,房子是“公租房”不能交易,這個得到居委會的證實,但是對於車的問題張泓藝曾三次“改口”,一次說是婚前財產,一次說是照顧病人,最後一次說是家中老人也生病在床需要兩面跑,所以車不能賣。

對於照顧病人還要“租房子”,僱傭保姆來照看,這樣的解釋真的讓人不能信服,最後對於購進手機並沒有進行回覆。

郭德綱兩次登上人民日報,上次是接受讚美,這次卻褒貶不一!

郭德綱兩次登上人民日報,上次是接受讚美,這次卻褒貶不一!

郭德綱兩次登上人民日報,上次是接受讚美,這次卻褒貶不一!

此時張泓藝的微博評論關閉,水滴籌捐款也關閉,曾經被網友發現換手機的微博證據(從蘋果換成HUAWEI P30 Pro),如今也變成了Android客戶端,一切的結果讓人唏噓。

郭德綱兩次登上人民日報,上次是接受讚美,這次卻褒貶不一!

對於此件事情,人民日報也是“點名”直言“愛心是有限資源,雪中送炭比錦上添花更有意義。”,這一次德雲社三個字也是明晃晃的在首位,因為一個弟子家屬的“不端行為”,登上人民日報,可想郭德綱此時的心情該是如何複雜。

郭德綱兩次登上人民日報,上次是接受讚美,這次卻褒貶不一!

先是被網友說成是“見死不救的無義之輩”,後來又是被“徒弟家屬”道德綁架,不得不出聲明“回覆”。本來已經出手援救,現在還要被無端指責,郭德綱與徒弟這個“過節”何時才能完結?郭德綱這本次事件“躺槍”真的是太不值了。

郭德綱兩次登上人民日報,上次是接受讚美,這次卻褒貶不一!

遙想上一次郭德綱登上人民日報的場面,2月10號,人民日報發佈長篇文章“那一年岳雲鵬14歲,郭德綱26歲”鼓勵萬千正在打拼、正在遭受不順心的人們,前方一路光明。

郭德綱兩次登上人民日報,上次是接受讚美,這次卻褒貶不一!

郭德綱也是轉發文章留言“江山父老能容我,不使人間造孽錢”,短短2個月時間,郭德綱就再次登上人民日報,而這次完因為“眾籌事件”,原本就是一起“徒弟生病”卻演化為如今的場面,郭德綱也是“心累”至極。

郭德綱兩次登上人民日報,上次是接受讚美,這次卻褒貶不一!

郭德綱兩次登上人民日報,上次是接受讚美,這次卻褒貶不一!

自從吳鶴臣的妻子“百萬眾籌”開始,德雲社當紅弟子沒有一個人為其發聲,早前還有網友說德雲社冷漠、沒有人情味,時至今日也真相大白了,不是德雲社的弟子冷漠,而是明眼人很多,這場“鬧劇”在此收尾就算是最好的結果了,只是那14萬元的善款該如何安放,吳鶴臣的家人到如今也沒有出面解答。

郭德綱兩次登上人民日報,上次是接受讚美,這次卻褒貶不一!

德雲社生病住院的弟子多了,當年岳雲鵬第一個因為面部腫瘤住院開刀,之後的張雲雷酒後“失足”住院搶救,30次的病危通知書,也沒有鬧出今天這般情況,孰是孰非網友只有判斷。

“眾籌”是廣大愛心人士為病人籌集的“救命善款”,而不是讓任何人“安度晚年”的保證金。如果善良都成為被人利用的“籌碼”,心寒的那就絕不是一個德雲社與郭德綱,更是心寒了那些一片赤誠,出錢救人的愛心人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