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蒙邊境的二連浩特,億萬年前這裡曾是恐龍的故鄉!


作為中國對蒙開放的最大公路、鐵路口岸,內蒙古二連浩特與蒙古國扎門烏德隔界相望,兩市區間距離僅有9km,國門、界碑是二連浩特獨特的旅遊景點。其實除了這些標籤和身份,二連浩特的白堊紀恐龍化石早在上個世紀二十年代就聞名於世。

現在建有二連盆地白堊紀恐龍國家地質公園,時至今日,全世界的古生物專家們對這一地區恐龍化石的研究和興趣長盛不衰,前來考察研究和參觀的學者非常多。

根據已考證的資料顯示,在二連浩特恐龍國家地質公園發現的化石的數量之多、種屬之齊全實屬罕見,除世界各地所有的種屬以外,還有很多是本區所特有的種屬,它們為晚白堊世亞洲特有的生物群,有重要的研究價值,一直為專業的恐龍專家們所矚目。

二連盆地白堊紀恐龍國家地質公園以聞名中外的晚白堊世恐龍化石群遺蹟為主體景觀, 輔以重要的地層遺蹟和花崗岩石林景觀,結合獨一無二的恐龍景觀文化資源,是一個集科學研究、科學普及、觀光遊覽和邊境貿易於一體,科學內涵豐富、口岸特色濃郁、城市景觀優美、極具旅遊價值的國家地質公園。

資料顯示,在二連浩特地區目前共發現恐龍化石二十餘種,尤其是2005年發現的世界最大的竊蛋龍類恐龍——二連巨盜龍,改變了國際科學界對於恐龍向鳥類演化的傳統理論,成為中國古生物界對於鳥類起源研究領域的巨大貢獻。


正是因為二連巨盜龍的發現,在2007年底的時候,《時代》週刊將二連巨盜龍的發現評選為2007年度“十大科學發現”之一,轟動了整個世界。

在本區發現的十餘個恐龍化石種屬當中,包括蜥腳類、獸腳類、鳥腳類。以植食性種類屬多,包括蜥臀目、鳥臀目和鐮刀龍目。主要代表屬種為二大型蜥腳類、古似鳥龍、似雞龍、阿萊龍、鷹龍、姜氏巴克龍、錫林郭勒計爾摩龍、甲龍、楊氏內蒙古龍、美掌二連龍等。

已發現的恐龍化石遺址主要分佈在三個地區,即二連鹽池周邊的二連組地層中,邊防公路東、西兩側和距二連浩特市東27公里的蘇尼特左旗賽罕高畢蘇木一帶的白堊系二連組地層中。豐富的恐龍化石讓人不禁想象當年在這片土地上究竟是一種怎樣的景象。


除了恐龍骨架化石之外,恐龍蛋化石是本景區的另一個引人感興趣的古生物化石,因其不易保存,所以數量有限、物以稀為貴,一睹恐龍蛋化石的真面目,實屬難得。

據地質學家和古生物學家考證,在8000萬年前的晚白堊紀,二連浩特遍佈河流、湖泊和沼澤,植被非常茂盛。這種環境非常適合恐龍繁衍生息,事實上,就像那時地球上的許多地方一樣,恐龍是這片地域上無可置疑的統治者,其他動物都要俯首稱臣。只是,強大的恐龍被漫長的歷史逐漸湮滅,留下這些化石,證明著這裡曾是它們的樂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