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大平均門票價格只有44元?不合理數據的背後,隱藏著什麼問題?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根據恆大4月30日公佈的2018年財報,從中國俱樂部經營經營的角度,談了談中超離“世界第六大聯賽”還有多遠的問題。有一位眼尖的朋友看到財務數據之後,隨即提出了問題,他認為恆大4100萬元的年門票收入不太合理。

恆大平均門票價格只有44元?不合理數據的背後,隱藏著什麼問題?

小編雖然是財務專業出身,但對於數字卻並沒有那種天生的敏感性,也就是俗稱的“資質平庸”,這位朋友提出的問題,小編在寫文章時並沒有注意到。按照那位朋友的計算,恆大這4100萬元的年門票收入的確有很大的不合理之處,而且繼續分析的話,會發現不合理的背後還折射出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今天咱們就通過恆大的門票收入,來聊一聊這個話題。

人均票價只有43.62元,恆大的票價真如此便宜?

恆大平均門票價格只有44元?不合理數據的背後,隱藏著什麼問題?

恆大門票收入的不合理之處在哪兒?我們來算一筆賬。財報顯示,恆大2018年的球票收入是4100萬元,在聯賽中,恆大有15個主場比賽;在亞冠比賽中,恆大有4個主場(小組賽3場,淘汰賽1場);在足協盃比賽中,恆大有1個主場(對陣貴州恆豐),加起來的話,恆大在主場有20場比賽,由此可以得出,恆大的場均門票收入是205萬元(4100÷20=205)。

我們再來看恆大的平均上座人數,根據足協的官方數據,恆大主場平均上座人數為4.7萬人,我們用205萬的場均收入除以平均上座人數,得出平均票價為43.62元。雖然4.7萬的上座人數不包括亞冠,而且對陣武裡南的比賽時也限定了進場人數,但由於亞冠聯賽的票價高於聯賽,所以即便將亞冠聯賽的因素綜合考慮進來,也不會對43.62這個數字產生太大影響。

恆大平均門票價格只有44元?不合理數據的背後,隱藏著什麼問題?

廣州恆大的票價一向以親民、不漲價而著稱,這是職業俱樂部應有的風度。當然,親民的價格也是相對於廣州的人均收入水平而言的,根據恆大票務網站的價格,天河體育場一般比賽的最低票價為100元,對手實力較弱的比賽,最低價格則將為60元,這兩個最低價格比43.62有很大的差距。而在價格較低的套票裡,也只有600元和500元(學生票)這兩個檔次的場均價格是低於43.62的,無論如何都無法將平均門票收入拉低到44元的水平。

數據的不合理,是由“贈票”造成

出現不合理的數據,是不是4.7萬的上座率,或者4100萬元的門票收入出現錯誤?可能性不大。中國足協雖然一向不靠譜,但是看看天河體育場火爆的氛圍,4.7萬人的上座率應該沒有水分;而恆大在18億的虧損面前,也沒有出於稅務原因而刻意隱藏收入的必要。既然數據沒錯,那麼還有沒有其他的可能性呢?

恆大平均門票價格只有44元?不合理數據的背後,隱藏著什麼問題?

有,那就是有一些人是拿著贈票進場觀看比賽的。贈票分兩種,一種是俱樂部官方給贊助商的“權益票”。舉個例子,某日您逛商場時,發現某商家開展促銷活動,幸運消費者可獲得某日比賽的門票,這些門票的來源絕大部分就是出自“權益票”。不過,這種官方贈票並不會影響門票收入,按照稅務“視同銷售”的規定,在會計處理時,這些贈票是要按照票面價值計入收入的,所以在門票收入金額裡,包含著這些贈票的票面金額。

恆大平均門票價格只有44元?不合理數據的背後,隱藏著什麼問題?

另外一種贈票,在業內被稱為“關係票”,其來源就有些上不得檯面了。值得一提的是,有些黃牛票的來源,就是這種關係票。至於這種票是怎麼找到的,門路有很多,記者、俱樂部工作人員、母公司內部職工、獲得權益票的贊助商等等,都有可能是票源。很大程度上,這些票是俱樂部出於某種“關係”而贈出,除了流出的“權益票”,其餘的贈票並未讓球隊產生收益,所以恆大的門票收入數據產生不合理之處,也就不奇怪了。

索要“贈票”由來已久,其目的也並非是省錢

這種“贈票”,也並非足球比賽所獨有。去年北京舉辦中國網球公開賽期間,就有賽事記者對贈票行為吐槽,“每當比賽臨近就會頭疼,因為手機會被索要球票的人打爆,我不得不託關係給我留出幾張票來,但其餘的那些要求,我根本滿足不了。”其實中網比賽的票價並不算貴,外場票只有10元,而且在賽事初期也會有大小威、喬科維奇等人的雙打在外場進行;蓮花球場的票不過80元,鑽石球場也只有100-200元,這價格完全在民眾消費水平之內。

恆大平均門票價格只有44元?不合理數據的背後,隱藏著什麼問題?

可是仍然有大量的人託關係搞贈票,其心態無非是覺得花錢看球太跌價。贈票這個事情,很早之前就有,比如上世紀80年代,曲藝明星在中小城市演出時,通常給當地機關單位大量贈票,因為當時還處於計劃經濟時期,這些明星演出的慰問性質遠大於商業性質,所以收入並非依靠門票。

後來雖然實行市場經濟,但索要贈票這一“傳統”卻被某些人保留下來,成為炫耀自己“人脈廣、吃得開、路子野”的手段之一。某自媒體大咖曾對這種心態有過形象描述:“中國人最好的汽車擺件不是這個菩薩那尊佛,而是各大機關單位的出入證;最能拿出來炫耀的IPAD也不是價格最高的那一款,而是背後印著‘某單位開業XX週年紀念’字樣的那些。”

根除“贈票”,不應只靠球迷提高覺悟

之所以拿恆大來分析,其實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因為中超俱樂部中,只有恆大在“新三板”掛牌,必須定期公佈財報,而其他俱樂部則沒有這種強制性要求。比如前些天關於上港盈利的報道,其實也是在其母公司的集團財報中找到的一些數據,論詳細程度,與恆大的根本沒法比。不過,值得肯定的一點是,“贈票”這種事情,並非恆大獨有,而且其他俱樂部比恆大還要嚴重許多,為了上座率而主動贈票的俱樂部也不是沒有。

恆大平均門票價格只有44元?不合理數據的背後,隱藏著什麼問題?

比如上賽季,中超上座率達到2.41萬人,在國際上,這個數字僅次於德甲、英超、西甲、意甲以及墨西哥聯賽,位居世界第六,但是,中超的門票收入卻連J聯賽都不如(注:這一說法小編沒有查到數據,援引自某知名體育媒體的文章,從實際情況來看,應該所言不差)。

其實五大聯賽以及J聯賽,都不是過於看重門票收入,也沒有哪個球隊是指望著賣門票來過日子,他們也通過降低會員門票價格和門票打折等方式來吸引球迷到現場看球。爆滿的觀眾席,不僅能提升球員們踢球的動力,同時也是吸引贊助商們掏錢的重要手段,畢竟,稀稀落落的觀眾席是不會產生多少廣告效果的。

恆大平均門票價格只有44元?不合理數據的背後,隱藏著什麼問題?

可是,吸引球迷來現場,並不意味著就要贈票,五大聯賽和J聯賽都不流行這一套,否則也顯得忒賣賤了。除了票價,俱樂部還有一系列配套的賽場活動、福利等等,而中超球隊普遍缺乏這些內容,一言以蔽之,俱樂部在球迷文化建設以及球迷經濟經營方面,根本就是不用心。

恆大平均門票價格只有44元?不合理數據的背後,隱藏著什麼問題?

上世紀末,四川省分管體育的副省長徐世群也曾談過贈票的問題,他說:“現在找我要票的人不少,但我一個都不給,我給他們說‘喜歡足球的,是真球迷的,就該自己去買票看球,不是到處要票看球’。”其實徐副省長的這句話,不僅值得某些球迷反思,同時也適用於中超的俱樂部。水平低,並不是吸引不了球迷到場的關鍵,英格蘭很多低級別球隊,比賽時看臺也經常爆滿。球迷熱愛足球要買票,而俱樂部則需要讓到場的球迷享受到值得票價的服務,否則即便你滿世界贈票,也不會有人去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