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開眼界!看看龍華兩館全身的黑科技

大開眼界!看看龍華兩館全身的黑科技

技術特色

文化融合與技藝編織

轉譯與迴響

設計師將石材這一古老的建築材料在兩館項目上做了重新演繹,以菱形拼成網狀覆蓋建築,讓石材在厚重、沉穩的特徵下煥發出嶄新、年輕的時代氣息!

大開眼界!看看龍華兩館全身的黑科技

建築幕牆體系採用雙層表皮系統,在相對統一和諧的外表結構之下兩館採用了完全不同的內層幕牆處理方式,既兼顧了兩館不同的功能需求,為兩組建築創造出了不同的室內空間效果,也實現了減少冷卻負荷節約能源的可持續發展目標。

新生

在選材上外層表皮選用石灰石材質能夠充分體現文化上的傳承以及拙樸厚重的歷史感,將本項目推上世界藝術和文化的舞臺。

回溯

與此同時,為了與傳統歷史建築有所區分,設計師在石材的應用上採取了傳統工藝與現代化新技術相結合的處理手法,為了減輕立面單元構件的自重,同時考慮到獨特的幾何梭形單元體量,最終確定單元構件外側及四周蓋板採用石灰石蜂窩板,內側則採用氟碳噴塗鋁板,整個幕牆單元體通過二級次結構固定在建築主體結構外側。

光熠

在圖書館外表皮順應弧線向內彎折處,設計師設置了一些休閒閱覽區,這部分的幕牆加大了立面單元的彎折角度滿足了這些特殊區域的採光需求。

整個幕牆體系最終呈現的是歷史、文化與技術的結合,通過對傳統天然石材的全新應用,在古典-現代、暗-明、封閉-通透、輕盈-渾厚之間達成平衡,為本項目帶來鮮明的特點。


大開眼界!看看龍華兩館全身的黑科技

新技術的應用

全身“黑科技”

1

減振隔聲設計


本項目因臨近地鐵線路及高架地鐵站,而圖書館又是要求安靜的閱讀環境,所以在本項目上噪聲和振動的隔振減噪處理措施尤為關鍵。

在設計上通過玻璃幕牆的玻璃厚度、中空玻璃層數的增加來對地鐵噪音進行降噪處理。通過地下室外牆設置隔振墊,並增加地下室底板厚度來對地鐵傳來的振動進行減振處理,建築內部重點保護功能房採用浮動地臺減振系統。

2

超限結構設計

美術館超大懸挑雨蓬,室外部分長度達到58米,其中最大懸挑距離為27.1米,覆蓋面積5000餘平方米,雨蓬採用鋼桁架結構設計,大面積的懸挑與覆蓋為建築整體造型帶來了非常震撼的效果。

3

屋面月牙板水平遮陽設計


為了增加兩館第五立面的美觀和室內空間的豐富光影效果,在兩館的屋面設計了玻璃板和月牙形金屬板組合的遮陽設施,大面積屋頂遮陽板為建築從空中俯瞰的視覺美感和室內不同的光影效果增添了靚麗的一筆,同時能提供柔和的漫反射光,為室內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

4

風洞試驗

由於兩館建築造型複雜、大尺度的懸挑、建築體量巨大,通過建築模型進行風洞模擬實驗,對建築受風荷載的影響進行細緻的分析,為主體結構的計算提供依據,保證兩館的結構主體安全性達到百年建築標準。

5

安防設計


美術館新館畫庫及備展間採用高等級物防和技防技術、保證了藏品安全。美術館在收集了大量重要作品之後,對這些珍貴藝術品的保管是衡量一個美術館管理水平最基礎的一個標準。因為一個美術館服務於公眾的能力,都有賴於收藏藏品的數量與質量,保管這些藝術品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也是一個很基礎性的工作。在設計上,從貨物運輸到藏品入庫,流線設計、安防設計、消防設計、防水設計等都是嚴格按照規範要求,保障藏品安全。

6

超大容積立體書庫消防設計


深圳第二圖書館為國內第一個在地下設置超大容積智能立體書庫的圖書館,地下書庫面積2565平方米,書庫層高22.3米,其中地下深度16.8米,為保障收藏圖書的安全,經多方論證,在設計上採用極早期火災報警系統與高壓細水霧消防設計相結合,並增設消防遠程水炮系統, 全力保障圖書安全。

7

圖書館立體書庫讀者可視系統


在圖書館一層設置兩處面積為20平方米的玻璃地面,讓讀者可以通過地面玻璃窗觀察到地下室立體書庫的運行,增加進入圖書館的趣味性,為讀者帶來更多的參觀體驗。

新工藝的運用

裝配式建造

本項目建設,積極響應深圳市政府號召,建設完全採用裝配式建築建造,主體結構為鋼框架中心支撐體系,樓板採用免支模樓板——鋼筋桁架樓承板

圍護牆、內隔牆採用預製輕質條板,做到非砌築、免抹灰;

幕牆為玻璃幕牆及石材幕牆,石材幕牆採用模塊化設計,每個模塊構件均在工廠預製,現場安裝;

本項目室內設計與建築、結構、機電一體化設計,按全裝修交付;

BIM設計、生產、施工一體化全過程應用;

一體化設計、工廠化生產、裝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

至此

深圳市將迎來新一輪的文化與藝術的盛宴

為市民打造專屬的城市客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