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說過“退群測試”嗎?

不是拉個微信群就是社群。很多大咖分享的講課群,大咖分享完,群就沉寂或變廣告群了,因為組織方背後並沒有運營機制。

判斷一個社群是不是真社群,我們有一個簡單的測試方法,叫退群測試。

你聽說過“退群測試”嗎?

如果離開群,兩個人沒有任何方式連接,那麼這個群就不能叫社群,說明這兩個人加入一個群只是因機緣巧合湊在一起,根本連最簡單的加好友的社交關係都沒有建立,怎麼能叫社群呢?只能說因為某種活動或理由臨時聚合在一起的微信群。

我們認為一個社群裡面的兩個人,彼此兩兩連接維度越多,這個群質量越高。如互婁公眾號、互上加好友、互相交換手機號、約見面、一起合作等,這些都是連接維度。社群的連接維護還可以通過頻繁互動強人,如經常見面吃飯就是經學強化連接維度。

如果大家認同一個社群的質量更應該關注社群內部成員的連接深度和廣度,而不是簡單看社群規模,那麼自然得出一個結論,一個好社群,規模很難做大,否則兩兩連接信息量過大,無法監控和管理。

或者說這個社群要建立分層管理制度,就好像一些俱樂部,分核心會員和普通會員,兩者的義務不同,權利也不同。

你聽說過“退群測試”嗎?

我們認為社群的連接維度和深度是衡量一個社群生命力的根本指示,但是代價就是如果一個社群的靈魂人物產生過多連接,必然出現社交信息爆炸的矛盾,必然會選擇把連接關係交給專業化團隊管理,這就是公司化模式。

截止到今天,大規模的非正式的社群運營要麼連接維度非常鬆散,缺乏戰鬥力,只有表面的規模繁榮,無法通過“退群測試”要麼只能在找到商為回報模式基礎上,進入公司化運營,這時社群也就逐步完成自己的歷史使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