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一帶一路”加快產業升級

謝晶仁

共建“一帶一路”,目的是聚焦互聯互通,深化務實合作,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二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開幕式主旨演講中提出,“我們要共同探索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探尋新的增長動能和發展路徑,建設數字絲綢之路、創新絲綢之路”。這為湖南開拓新的市場空間、增強地區間經濟聯動性指明瞭方向,也對我省新一輪產業整合與轉型升級提出了新要求。

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對於推動我省進一步優化產業佈局、拉長產業鏈、加強區域之間的產業合作具有重大意義。近年來,湖南為企業提供資金、融資、擔保、風險防控等方面政策措施支持,通過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立飛地合作園區——如中白工業園區(中聯重科與白俄羅斯)、北歐湖南農業產業園區、老撾湖南橡膠產業園區、泰國湖南工業園區——等方式,帶動優勢產業、企業、產能“走出去”;通過建立與沿線國家連接的開放便捷通道,既引進沿線國家優勢產業或企業,又鼓勵我省龍頭企業採取收購、兼併海外企業等方式增強發展活力,不斷拓展湖南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比如三一重工收購德國普茨邁斯特、華菱鋼鐵集團收購澳大利亞第三大礦業公司FMC、中聯重科收購德國M-TEC等。這些都為湖南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實現合作共贏奠定了良好基礎。

但是,我們也應清醒看到,受企業實力、技術水平、潛在風險等因素影響,我省在對接“一帶一路”建設中尚未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新引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產業還比較零碎,沒有形成規模效益。其深層次原因在於兩個方面:其一,我省區域規劃與產業政策之間不協調。儘管我省制定了一系列產業發展規劃,但這些規劃往往著眼於某一區域實際,在對接“一帶一路”建設層面缺乏系統性、可操作性;其二,各區域產業結構趨同。由於各地追求“大而全”“小而全”的產業結構,加大了產業同質化競爭,不利於發揮比較優勢,難以形成統一市場體系。

因此,我們應把握“一帶一路”建設推進帶來的新機遇,加快優化我省產業佈局、拉長產業鏈、加強區域之間的產業合作,更好融入“一帶一路”建設。

統籌產業佈局。統籌產業佈局是推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重要途徑。要有系統發展思維,統籌區域發展規劃、產業發展規劃、生態環境規劃等,實現我省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產業聯動發展。要打破生產、物流、交易等要素在空間上的分異狀態,形成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互動銜接的功能格局。要加強湖南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產業鏈分工合作,引導企業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延長產業鏈,促進本地區特色鮮明、關聯度高的產業融合發展。

培育競爭主體。重點發展工程機械、軌道交通、汽車及零部件、農業、生物醫藥、新材料等行業,著力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本土跨國企業;重點引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新科技、新能源等龍頭企業,著力打造優勢產業鏈;通過制定更加靈活的減免租售標準廠房和有關土地政策,吸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環保、優質企業整體搬遷到我省各市縣(區)工業園,將自然資源、勞動力優勢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技術、資金優勢結合起來,進一步增加區域經濟總量。此外,要引導本省企業“抱團出海”,實現從單一企業“走出去”向產業鏈“走出去”轉變。

突出地方特色。在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產業合作中,湘西地區可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做好資源綜合利用和深度加工,同時推進文化旅遊產業方面合作;湘南地區可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裝備製造業、礦產開發和加工業等;湘東和湘北地區可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資金和技術密集型高技術產業、先進製造業等,同時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金融業。

搭建合作平臺。產業合作平臺是拉動區域經濟發展的強勁引擎,要依託我省重點產業,搭建常態化、國際化、綜合性的產業合作平臺。鼓勵和支持省內特色產業或企業參加境外國際性展會以及東盟博覽會、亞歐博覽會、絲博會等國內國家級展會,積極拓展東盟、南亞、中亞、中東歐等新興市場。要鞏固發展湖南至中亞、俄羅斯、歐盟地區的貨運班列和航線,推動鐵海聯運、湘歐班列等常態化運營。

(作者系省社科院國際問題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省社科院基地特約研究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