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个人信息“裸奔”?代表委员来支招

不想个人信息“裸奔”?代表委员来支招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和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因个人信息被不当收集、滥用、泄露而导致公民权益受到侵害的事件时有发生。因而,通过立法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已成为保护公民隐私和生命财产安全、规范网络健康有序发展的必然要求。

3月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大会新闻发言人张业遂表示,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将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列入本届立法规划,相关部门正在抓紧研究和起草,争取早日出台。

如何有效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再次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的热点,代表委员纷纷建言献策。

信息泄露严重影响社会公信力

不想个人信息“裸奔”?代表委员来支招

全国政协委员、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友谊促进会理事长,公安部原副部长陈智敏分析,当前,我国大数据安全面临国家安全层面、公共安全层面、企业利益层面、个人隐私安全层面以及大数据安全等五个方面挑战。

“非法获取个人信息,往往是违法犯罪的第一步,后续还涉及数据清洗加工、信息买卖等诸多环节,进而形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利益链条,导致电信诈骗、敲诈勒索、盗刷信用卡、非法讨债、恶意注册账号等犯罪活动的发生。”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佛山市公安局三水分局巡警大队大队长孙建国说,随着科技信息化程度提高,各类传统违法犯罪快速向网络社会发展蔓延,极大地增加了防范和打击难度。

“互联网大数据急剧发展的情况下,如何通过技术手段保护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成为值得探讨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佳都集团董事长刘伟认为,对个人而言,个人信息数据外泄,黑灰色产业便可利用其身份证号、手机号、邮箱、家庭住址等真实信息注册虚假身份,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对企业而言,屡屡发生的客户数据泄露事件向企业后台的数据安全防护机制发起了挑战。

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贵阳市副市长魏定梅表示,公民个人信息泄露不仅影响个人生命财产安全,对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也造成不良影响,社会危害严重。

加快立法进程,

打击整治黑色产业链

不想个人信息“裸奔”?代表委员来支招

立法保护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是目前的当务之急。

陈智敏建议,有关部门应尽快研究数据权属问题,从法律上明确政府、企业、个人在大数据权属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制定既符合国情,又与国际接轨的数据确权法律和制度。要制定数据安全法,从法律上系统明确数据权属关系问题。要修订相关法律,使之与数据安全法相配合。

刘伟表示,最重要的就是数据确权(所有权、使用权、交易权等),只有数据确权,才能实现数据合理的使用,以及有效追责。他建议,在数据安全法中对刑事责任作出规定,泄露50条隐私数据即可负刑事责任。同时,建议买卖同罪,非法购买数据的群体以及群体行为基本都适用于违法犯罪,需要加大惩罚力度和范围。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元立金属制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叶新华建议,单独制订个人信息保护法,整合散落在各部法律中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条款,根据实际,细化或新增相应条款,特别是对违法者要加大惩处力度,提高法律的威慑力。

“公安机关要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作为打击重点,持续深入推进。”孙建国介绍,去年广东公安在开展“净网安网2018”专项行动中,侦破网络犯罪案件50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1万余名,查获公民个人信息7.3亿余条。

“要保持严打高压态势不放松。”孙建国说,广东省公安机关今年将继续组织开展“净网安网2019”专项行动,综合治理网络黑产链条,强力整顿网络产业生态。

亟须形成合力,

完善全链条监管

不想个人信息“裸奔”?代表委员来支招

“现在我们的网络安全防御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各个单位基本上各自为战,各守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全国政协委员、360集团董事长兼CEO周鸿祎认为,大家都只掌握自己的局部信息,无法及时发现高级网络攻击。

周鸿祎在今年的提案中表示,随着物联网、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网络攻击的危害越来越大,甚至上升到国家和国防安全的层面,“面对这些威胁和挑战,唯一的方法要靠安全大数据的联合。”

“应从国家层面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明确涉及公民个人信息的政府机关、相关单位和公民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增强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共同做好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魏定梅认为,政府相关机构以及银行、医院等单位(企业),必须承担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义务和责任,加强对相关从业人员的保密培训,加强对数据库安全的维护力度,确保信息保密、信息安全。

“做好信息保护,需要政府、行业、社会组织形成监管合力,完善全链条信息监管的力度。”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信息通信行业协会副会长樊庆峰建议,应统筹各方力量,梳理信息的产生、储存、传送、泄露各环节,进行深入的闭环分析,提出系统化监管方案。

“加大政府对侵害个人信息和数据安全的监管力度。”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认为。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国鼎律师事务所主任朱列玉认为,近年来随着相关部门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问题的整治力度持续加大,公民个人信息泄露问题已有明显好转。他建议,政府监管、公安机关打击、行业自律监管、公民个人自我保护都必不可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