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雲鏈獲發改委官微“點贊”

時報訊(記者 張文弟)

中企雲鏈獲發改委官微“點贊”

◎ 中企雲鏈以科技創新打造供應鏈金融新模式,變大企業被動確權為主動確權,通過互聯網技術以核心產品“雲信”的流轉,共享核心企業優質信用,使產業鏈末梢的中小微供應商企業也能享受到銀行等金融機構給核心企業的授信,有效解決供應鏈上企業融資痛點

◎ 截至2019年4月末,中企雲鏈平臺註冊企業2.5萬家,上線及儲備核心企業1600餘家,實現大企業線上確權超過680億元,辦理中小企業融資360億元,其中,100萬元以下融資佔到86%

近日,發改委官微推介中企雲鏈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簡稱“中企雲鏈”)深化民營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典型經驗。這家註冊在開發區的企業,利用互聯網思維,通過科技金融創新實現核心企業信用流轉,充分發揮互聯網帶來的長尾效應,惠及供應鏈上下游的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解決企業融資難題, 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從而推進大中小企業融合發展。

以科技創新

打造供應鏈金融新模式

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應收賬款融資需求超過13萬億元,但在傳統供應鏈金融模式下,僅有1萬億元融資需求得到滿足,且主要集中於核心企業及一級上游供應商,處於供應鏈末稍的廣大民營、中小微供應商面臨巨大資金缺口。中小企業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生力軍,但隨著國際國內市場環境變化,其面臨的生產成本上升、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日益突出。

2015年,中國中車聯合中國鐵建、國機集團等11家央企,郵政儲蓄銀行、工商銀行2家金融機構,北京首鋼、北汽集團等6家地方國資,金蝶軟件、智德盛等4家民營企業成立中企雲鏈,並於同年落戶天津開發區。

“傳統的保理模式,都是基於供應商的信用,只是為這些企業增加了一個融資方式,但未能有效解決其授信不足、融資價格高等難題。”中企雲鏈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劉長波表示,為了解決這一難題,中企雲鏈以科技創新打造供應鏈金融新模式,變大企業被動確權為主動確權,通過互聯網技術以核心產品“雲信”的流轉,共享核心企業優質信用,使產業鏈末梢的中小微供應商企業也能享受到銀行等金融機構給核心企業的授信,有效解決供應鏈上企業融資痛點。

中企雲鏈在供應鏈金融模式上的創新,得到國家各部委的關注,被國務院國資委列為央企“雙創”平臺之一,也是國資委重點支持的“互聯網+”和央地協同創新平臺。就在不久前,中企雲鏈被國家發改委官方“點贊”,並作為深化民營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典型案例,在國家發改委官方微信號內詳細介紹。

現代化“金融工場”

提高融資效率

由於供應鏈上多為中小微企業,但單筆融資金額不高,使得這項業務效率低、成本高,銀行等金融機構缺乏足夠的動力。為此,中企雲鏈在天津開發區建立起現代化的“金融工場”,成立了專業的風控團隊、融資審核團隊、電銷客服團隊等,為平臺上的銀行和企業等提供共享共通服務,大幅度降低了企業的運營成本,提高了融資效率。

據劉長波介紹,現在中企雲鏈已經和工行、農行、郵儲等多家銀行完成了線上系統直連,併線下對接了全國各家銀行及各類金融機構。在真實的貿易背景下,供應商企業2小時之內就能從銀行等金融機構拿到融資。而且,通過互聯網技術,核心企業的信用還能穿透整條供應鏈。如,中車某公司通過雲信確權一筆500萬元6個月期的應付賬款,基於真實的貿易背景,在線上流轉到了十級供應商,涉及35家供應商流轉和融資,最大限度滿足底層供應商融資需求,而各級供應商其融資成本相同,且遠低於這類企業融資的市場價,真正做到“引金融活水,潤實體經濟”,也為大型央企、國企完成債務清欠提供了有效的抓手。

截至2019年4月末,中企雲鏈平臺註冊企業2.5萬家,上線及儲備核心企業1600餘家,實現大企業線上確權超過680億元,辦理中小企業融資360億元。其中,100萬元以下融資佔到86%,充分體現普惠金融特點。同時,在雲鏈平臺上實現產業鏈三角債清理超1900億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