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長:認真總結將藝術科目納入中考的經驗做法

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陳寶生5月7日在《光明日報》發表文章,落實重點任務,謀劃部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改革發展。

陳寶生撰文指出,要用好評價指揮棒,建立科學規範的評價體系,激發“師生家校社”五大主體的積極性、創造性。

教育部长:认真总结将艺术科目纳入中考的经验做法

其中,他指出,要認真總結地方將藝術科目納入中考的經驗做法。

中考如何考查藝術

山東省在2018年率先將藝術科目納入中考。山東省教育廳發佈意見稱,具有初中學籍的在校學生均應參加藝術、體育科目學業水平考試。藝術科目成績以分數或等級呈現,記入學生中考成績。

初中藝術科目學業水平考試,依據初中音樂、美術學科課程標準,採用“過程性評價+專項測試”的方式進行。

過程性評價由學校在每學期末以藝術素質測評的方式,對學生藝術課程出勤率、課程學習、課外活動、基礎知識和技能、校外學習、藝術特長等予以評定。過程性評價成績為每個學生各學期藝術素質測評成績平均值。

專項測試,即初中學生音樂、美術學科結業考試。測試內容為學生藝術素質測評學業指標中的音樂學科的4個領域(“感受與欣賞”“表現”“創造”“音樂與相關文化”)和美術學科的4個領域(“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綜合·探索”)內容。音樂、美術學科測試內容各市可根據實際調整,但原則上音樂學科必須包括“表現”領域的內容,美術學科必須包括“造型·表現”領域的內容。

“表現”領域,學生可以在聲樂、器樂中任選1項參加測試。“造型·表現”領域,學生可以在命題繪畫、手工製作、書法中任選1項參加測試。

除了中考改革,陳寶生的文章還要求將美育納入其他階段教育評價體系。他指出,要全面深入實施中小學生藝術素質測評制度,將測評結果納入學生綜合素質檔案,作為初中畢業、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學校錄取依據。把美育工作及效果納入高校人才培養評估指標體系。

陳寶生還指出,加強對地方和學校開展美育工作的督導,強化結果應用。要把學校美育工作納入各級政府、教育部門政績考核和學校負責人業績考核,把美育工作從“軟要求”變成“硬指標”。

美育改革今年印發綱領文件

陳寶生撰文指出,今年,教育部將制定實施學校體育美育師資和場地器材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明確剛性要求。各地各校要著力在師資隊伍建設、課程課時安排、場地器材配備等方面拿出破解問題的切實舉措,捨得花“真金白銀”,有效加強薄弱環節。同時,要積極利用社會資源,完善共建共享機制,讓收藏在館所裡的文物、陳列在大地上的文化藝術遺產成為學校美育的豐厚資源。

陳寶生指出,研製印發新時代學校體育美育改革文件已列入中央深改委2019年工作要點,是今年必須完成的硬任務,要加快推進,確保按時完成。最近印發的高校美育文件,明確了政策制度要求,規劃了改革發展路徑,是指導和推動新時代高校美育改革發展的重要指南,要學習好、貫徹好。目前,教育部與所有省份都簽署了美育改革發展備忘錄。事實證明,效果是好的。各地要按照備忘錄要求,一項一項抓落實,一件一件出成效。今年,教育部要開展落實美育備忘錄“回頭看”,各地要對照臺賬,認真梳理,做好相應準備工作。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