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本土最強男團”誕生之路任重而道遠

“我希望親眼見證中國本土最強男團的誕生。”在選秀節目《創造營2019》的節目中,張遠說了這樣一句話,瞬間將我“炸”了出來。

“中國本土最強男團”誕生之路任重而道遠

張遠《創造營2019》

本土男團也好、女團也好,其實一直都有,只不過中途“夭折”已成中國團體的發展趨勢。

在過去的將近30年,從小虎隊的誕生到如今UNINE的出道,距離“中國本土男團”的誕生還有很長一段距離。

不過說到“團體文化”,中國臺北地區成組合“發源地”

在大多數觀眾的心裡,好像一直都存在一個模糊的概念,那就是“韓流將組合文化傳入中國”,其實並不是,追溯起來,最早的一支偶像組合團體是“小虎隊”,1988年成立出道。

而所謂的“韓流始祖”H.O.T則是在1996年出道,緊隨其後的神話組合出道日期為1998年。這其中與小虎隊相差了8-10年。

隨後,臺灣地區在2001年相繼推出了F4、S.H.E、5566、183club、飛輪海等團體組合,其中部分組合也曾火爆了有將近10年之久。

“中國本土最強男團”誕生之路任重而道遠

中國部分團體出道情況

“中國本土最強男團”誕生之路任重而道遠

韓國部分團體出道情況

臺灣地區捧火組合的方式是“以戲捧團”,通過偶像劇的方式使組合成員進入大眾視線,從而積累粉絲。

比如F4主演的《流星花園》、飛輪海的《終極一班》以及部分成員主演的《公主小妹》、飛輪海與S.H.E主演的《花樣少男少女》、明道、王少偉等演員主演的《愛情魔發師》《王子變青蛙》,後續一直追溯到《惡作劇之吻》,這些劇集中基本上都可以看到團體成員的身影。

“中國本土最強男團”誕生之路任重而道遠

《流星花園》劇照

“中國本土最強男團”誕生之路任重而道遠

《花樣少男少女》劇照

“中國本土最強男團”誕生之路任重而道遠

《愛情魔發師》劇照

臺灣偶像劇盛行,其“偶像言情”的電視劇逐漸風靡到內地,引起一陣“臺言風暴”。

“瑪麗蘇”“灰姑娘與王子”的故事類型和“連鎖效應”、“捆綁炒作”的宣傳方式早在十幾年前就已經被熟絡的運用。

不過組合文化並未風靡內地,觀眾的注意力大部分還是在偶像劇上。

真的的男團、女團風靡亞洲,如果非要給一個確切的時間,我個人認為是在2008年,super junior小分隊super junior-M的出道,在亞洲地區引起了韓流“風暴”,尤其是在中國,SJ-M在出道同年,就連續登上國內收視較高的綜藝節目《快樂大本營》、《天天向上》。

“中國本土最強男團”誕生之路任重而道遠

super junior-M

中國籍成員韓庚作為第一位在韓出道的中國人,成功的引起了年輕人的注意,很快,SJ-M在中國大火,《sorry,sorry》成為2009年度“神曲”。組合文化正式進入中國內地。

韓國“練習生”文化應運而生,韓庚的成功出道,使得越來越多有明星夢的年輕人紛紛赴韓,不同國籍的練習生組合出道,使得韓國擴大了海外市場的輸出。

隨之,韓國電視劇、韓國綜藝紛紛被國內引進。

“韓流入侵”是起因,“網絡發達”是原罪?

有人說,韓流入侵,本國組合發展不起來的原因是因為網絡發達。

我認為這樣的想法太流於表面,在我們沉浸於臺灣偶像劇、感嘆飛輪海顏值“逆天”的同時,網絡的發展為我們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原來一個組合的人數可以高達13人;

原來一個組合的舞蹈可以如此的整齊劃一;

原來組合裡面還會有舞蹈、顏值、身高、rap等各種擔當;

原來組合裡面還會分主舞、領舞、主唱、副主唱;

這些疑問促使著我們更深層次的挖掘、探索和了解。

受韓國團體文化的影響,國內也有與之相抗衡的團體,比如至上勵合。

至上勵合借鑑了韓國+中國成員組合的模式,加入了韓國成員小五(金恩聖),這支組合出道前去韓國密集培訓半年,出道便收穫各路掌聲。

但是,這其中不乏“硬捧”的意味。

至上勵合所屬的公司天娛傳媒,作為第一個試水者,本就有著豐富的宣傳資源和平臺,想將至上勵合推到“頂峰”都不在話下,確實天娛也是這樣做的。

可是韓團與中國團體之間的差距是顯而易見、無法反駁的。

從根源上講,國內並沒有一套完整的體系,可以將男團女團做到與韓團相媲美。

首先,沒有明確定位,本土風格不突出

近幾年的國內團體,尤其是男團,一貫套用韓國那一套風格,從服裝到妝容,無一不透露著重重的韓國風,精緻濃厚的妝容喪失了少年本身該有的少年感,” 本土風格不突出,定位不明確。

節目中也有導師明確指出,做有“中國特色”的組合,“中國風”突出一些,可是迄今為止,我並未看到“中國風”突出的組合。

而早期中國推出的像MIC男團、M4M、UNIQ也因為風格不突出,或者韓國風嚴重,出道並未引起多大反響。

“中國本土最強男團”誕生之路任重而道遠

MIC男團

“中國本土最強男團”誕生之路任重而道遠

UNIQ

“中國本土最強男團”誕生之路任重而道遠

M4M

第二,缺少嚴謹的練習生選拔制度。

國內組合出道就糊的原因在於沒有競爭壓力,沒有上千上百迫切等待出道的競爭者與其對抗。

近幾年,《創造101》《偶像練習生》《青春有你》《以團之名》等選秀節目的出現,彷彿是給了年輕人成為明星的一個捷徑,楊超越、蔡徐坤的等人的出道時粉絲意願,很容易造成一種誰粉絲多誰就可以出道的假象。

選秀平臺成為了年輕人的“吸粉”平臺。

去看這幾檔選秀,會發現其中有的練習生只練習了2-3個月,就有勇氣登上舞臺,當然勇氣可嘉,可是實力堪憂。

更奇葩的是,不會唱歌不會跳舞也可以出道,在當下,成功彷彿來的如此容易。

“養成系”的愛豆除了槽點滿滿,實力難登大雅之堂。

反觀韓國選秀成團的節目,以2013年YG公司推出的《WIN : WHO IS NEXT》為例,最終WINNER率先出道,與國內節目相比,殘酷許多。

“中國本土最強男團”誕生之路任重而道遠

韓國男團WINNER

“中國本土最強男團”誕生之路任重而道遠

《WIN : WHO IS NEXT》海報

節目共10期,10期節目中不僅考察參賽練習生的舞臺表演風格、唱功、同樣注重個人創作能力。

以我個人感受來說,從節目中看,經過多年訓練的練習生,在舞臺上的表現已經可以稱得上是成熟的組合了。

第三,缺少成熟的打歌平臺和排位投票規則

韓國證明一個組合實力與否,看他是否可以拿到打歌舞臺的一位,這個一位是經過實時投票產生的,在韓國有很多個打歌舞臺,比如《THE SHOW韓秀榜》、《SBS人氣歌謠》、《音樂銀行》、《M!Countdown》等。

而國內僅有《中國音樂公告牌》、《全球中文音樂榜上榜》,當然,打榜平臺不再多,而在精,但是就目前國內打榜的形勢來看,一切都還在試水階段,並未達到成熟的水平。

第四,缺少周密的宣傳方法

一個組合是否成功,觀眾的好奇心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以EXO為例,出道前期。所屬公司SM提前半年就已經放出煙霧彈,隔期放出每位成員的亮相預告片,在長達半年的“飢餓營銷”之後,到成員的正式亮相的那一天,EXO已經是自帶粉絲的新人團體了,在聲勢上,就已經高出了同期出道的組合一大截。

適時宣傳也是組合成功的一部分。

第五,限定組合註定了團體的解散

通過選秀出道的火箭少女101、NINE PERCENT等組合,均是以“限定團”的形式進行活動,期限一到,面臨的絕對是團體解散,出道就已經註定了這個團體的解散。

想要長久是不可能的。

顯然,中國本土缺少造就一個組合的所必需的條件,這是一個漫長又艱辛的路程,國內團體想要做大做好、做成熟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第六,粉絲作為主力軍,思想不成熟成硬傷。

面對劣跡藝人,中國粉絲所持態度大多是“無條件跟隨和支持”,不論偶像犯了什麼錯,涉嫌家暴也好、吸毒也罷,粉絲也遲包容的心態,一如既往的支持,這樣很容易造成演藝圈的風氣敗壞。

粉絲作為主力軍為自家偶像“洗白”成功的安利不是沒有,許凱事件背後粉絲“一隻清單”的“騷操作”從側面告知我們,扭轉乾坤,變相“洗白”是可以成功的。

“偶像行為,粉絲買單”貌似成為了明星藝人犯錯的底氣。

相比韓國,只要團體發生不和現象,基本上也就離糊不遠了,比如韓國女團T-ara,本來居於女團一線,由於“花英事件”,團體形象一落千丈,退落到三線甚至更差。

第七,組合選秀頻出,其實是資本方“撈錢”手段。

演藝圈有太多因素影響了年青一代一人的發展,同樣也阻礙了組合團體的發展,就國內這幾檔組合選秀節目,實質上無非是背後資本上“撈錢”的一種形式,就去年的《創造101》到今年的《創造營2019》,節目播出的開始就是粉絲燒錢的開始。

這兩檔節目均是騰訊出品,每週的排位是由粉絲投票點贊產生,這就涉及到粉絲的“變相集資”買卡,以此獲得更多的票數。

當下,浮躁的娛樂圈,形成了浮躁的風氣。

想要出道,認真提升、不斷磨練自己的練習生佔少數,而想要通過節目露下臉,收穫更多熱度,積攢一下粉絲為後續選秀做準備的練習生佔多數。

不過,反過來想一下——

我們真的有必要做出“本土最強男團”嗎?

在韓流盛行的時期,華語音樂並未被比下去,周杰倫、王力宏、胡彥斌、潘瑋柏、陳奕迅等實力歌手在當時拿遍了國內音樂方面的獎項。

韓國的K-POP與國內流行音樂的碰撞,不是競爭,倒像是一場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盛況。

歸根結底,老一輩的藝人實力很強,他們可以做到出道即巔峰,又不會被新出道的後輩拍死在沙灘上。

“中國本土最強男團”誕生之路任重而道遠

王力宏

“中國本土最強男團”誕生之路任重而道遠

周杰倫

新一輩的藝人歌手,或者是演員,都需要明白,實力不足,就算紅極一時也只是曇花一現。

所以,想要做出“本土最強男團”,不僅需要一個真心想要打造團體的主辦方,還需要藝人本身的不斷提升以及粉絲朋友的理智對待。

一味地跟風模仿最後只能走向失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