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為什麼出不了“ABCD”這樣的跨國糧商巨頭

據每日糧油收集到的最新消息顯示,有關部門計劃將中儲糧包括油料加工在內的部分貿易業務轉移至中糧旗下,力圖打造超級糧商。

我國為什麼出不了“ABCD”這樣的跨國糧商巨頭

這份消息最先由彭博新聞社,國內主流媒體轉載。不過,截止目前為止,尚未收到來自國資委、中糧集團、中儲糧相關方的任何回覆。

在政策與市場中搖擺的中儲糧

翻閱中儲糧的成立過程發現,該企業成立於2000年,註冊資本470億元,在國家計劃、財政中實行單列,主要執行國家政策性糧油的收儲和保管工作,包括我們熟知的小麥稻穀託市收購、中央儲備糧的管理以及臨儲收購計劃等,執行主體均為該企業。

我國為什麼出不了“ABCD”這樣的跨國糧商巨頭

在2008年前後,由於國際糧食市場的劇烈變化,當時作為政策執行主體的中儲糧率先在國內提出了大糧商的口號,開始以倉儲為依託,在國內糧油加工貿易領域強勢出擊,先後組建了油脂公司、物流公司等,並獲得飛速發展。

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中儲糧資產總額14913億元,員工總數4.4萬人,全年營業收入2099億元。

但也由此讓中儲糧陷入“與民企爭利”的爭議中。

我國為什麼出不了“ABCD”這樣的跨國糧商巨頭

隨後中儲糧糧油貿易業務全面收縮,除已經開展的糧油加工業務外,核心力量重新迴歸倉儲業務,特別是隨著中儲棉的併入,其政策性收儲角色愈加明顯。

另據來自中儲糧的官方平臺消息顯示,2018年中儲糧集團公司積極落實企業“壓減”、參股企業清理、閒置資產處置等改革要求,以較高的資產處置效率成功完成了66項產權(資產)轉讓工作。

截至2018年底,中儲糧資產總額14006億元,較2016年減少907億元,員工總數4.3萬人,下降1.1萬人,但全年營業收入暴增至3166億元。

全力打造大國糧商的中糧集團

與中儲糧的角色定位搖擺不定不同,中糧的市場化道路顯得更加明確。

近年來,中糧重組中谷、華糧、華孚、中紡,收購尼德拉和來寶農業,業務從國內擴展到了全球,發展成為全球領先的全產業鏈糧油食品企業。

從2008年拋出全產業鏈概念,到時隔8年後再次打出“打造中國自己的國際大糧商”,中糧通過一系列的併購重組,藉助資本市場,實現了國有糧食企業第一次站在全球舞臺。

我國為什麼出不了“ABCD”這樣的跨國糧商巨頭

統計顯示,“十三五”期間,中糧進一步聚焦糧油糖棉核心業務,將農糧食品領域國有資本佔比提高到80%以上,實現“321155”經營目標:3000萬噸玉米、2000萬噸大豆、1000萬噸水稻、1000萬噸小麥、500萬噸食糖和國外一手糧源5000萬噸,通過優化全球佈局,加大一手糧源掌控,服務國家糧食宏觀調控和民生食品安全。

此外,我們通過對今年中糧的一系列內部合併重組發現,其重組合並的企業並非是強強組合模式,以華糧為例,華糧自從2006年成立以來連年虧損,負債沉重。公開資料顯示,華糧集團總負債為184.44億元,資產負債率達87.56%。

與此同時,當時中糧也是盈利下降,但就是這樣的一種組合,卻實現了中糧在物流領域的佈局,初步形成加工、貿易、物流的格局。

隨後,2016年7月中糧向社會公佈其《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改革總體方案》。通過混改,中糧集團不再 “一股獨大”。

我國為什麼出不了“ABCD”這樣的跨國糧商巨頭

投資主體多元化,成為建立靈活高效的市場化經營機制的推手。其最著名的操作無疑是聯手厚朴基金、國際金融公司、淡馬錫、渣打私募股權投資等國際財團進行聯合投資,收購了荷蘭Nidera和來寶農業公司兩家企業來寶農業。

而此次,一旦中儲糧旗下的油脂業務劃歸中糧所有,則中糧有望超越益海嘉裡成為國內最大的大豆壓榨企業——此前,其合併的中紡糧油已經佔據國內大豆壓榨前十行列,而中儲糧旗下的大豆壓榨項目更是位居前五行列。

在我國對外依賴度最好的大豆產業領域,中國式巨無霸壓榨中心即將形成。

若成立,沒有貿易的中儲糧和日益強壯的中糧

假設中儲糧貿易業務劃歸中糧消息成真,那麼中儲糧將再次迴歸政策執行主體,而中糧無疑將更加強壯。

而早在2008年就有產業人士指出,中國出不了“ABCD”這樣的跨國巨頭,主要原因還是我們市場化程度不夠,無論是時間上還是相關制度規範上。

“由於政策制定上的一些問題,長期以來我們的糧食系統分成了儲存、貿易、加工、進出口這樣的分工,這點從我們現在中儲糧、中糧、中谷、華糧這些大型國有企業的發展歷程上就能很明顯地感覺到,導致有原糧的不搞加工,搞加工的找不到糧源,對企業的發展束縛較大。”

但現在來看,隨著中糧業務規模的異軍突起,我國的糧油產業發展又將有新的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