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豪斯100週年,它的設計為何能顛覆全球?

芭莎TOPIC 第7期

包豪斯100周年,它的设计为何能颠覆全球?
包豪斯100周年,它的设计为何能颠覆全球?

今年正逢包豪斯(BAUHAUS)100週年,關於它的關注以德國為中心蔓延至全球各個角落。包豪斯,這個學校、流派、風格、理念……對世界產生的顛覆性影響是全人類有目共睹的,甚至可以說今天幾乎一切的生活,正是在包豪斯的理念之上建構完成的。那麼,對於當下來說,包豪斯的神話背後究竟包含哪些意義,又有何批判的角度?

包豪斯100周年,它的设计为何能颠覆全球?

HAUSBAU → BAUHAUS

關於“BAUHAUS”,從德文的角度來講就是“建房子”。實際上,它並非德語裡原本就存在的詞彙,而是由德國現代建築師瓦爾特·格羅皮烏斯(Walter Gropius)創造出來的。其中,“Bau”意為建造,“Haus”意為房屋。

包豪斯100周年,它的设计为何能颠覆全球?

德國現代建築師瓦爾特·格羅皮烏斯(Walter Gropius)

格羅皮烏斯將“Hausbau”變成了“Bauhaus”,並於1919年將其作為校名,國立包豪斯學院誕生了。由此,格羅皮烏斯顯示了他希望這所學校的理念、教學宗旨與傳統學院式教育之間的顛覆性差別。

如今,在從它誕生以來的這100年間,包豪斯依舊是現代主義時代中最具超越性的運動之一。其核心的超越性主要體現在作為一種新的形式,包豪斯反對任何裝飾,而是將功能主義作為最高追求,將千百年以來設計為權貴服務的原則徹底打破,從而第一次將藝術與設計帶到了人們日常的生產與消費生活當中。

包豪斯100周年,它的设计为何能颠覆全球?包豪斯100周年,它的设计为何能颠覆全球?

約瑟夫·阿爾伯斯(Josef Albers),Nesting Table

雖然,包豪斯作為一所學校僅僅存在了13年,就遭到納粹的關閉。但這樣一種設計理念,卻成為一種全新的流派、風格,一種意識上極具顛覆性的突破,在全世界範圍內均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甚至人們今天所深處的世界,都是建構在包豪斯這樣一種設計理念之上,我們周遭的建築、設計等等一切,都能折射出關乎於包豪斯的影子。

包豪斯100周年,它的设计为何能颠覆全球?

格里特·裡特維爾德(Gerrit Rietveld),紅藍椅

恰逢100週年,以德國為中心,在全世界範圍內燃起了關於“包豪斯”的種種追溯與回顧。縱使它短暫而久遠,但直到100年以後的今天,仍然很難說如今在從事現代設計的人,其觀念的真正來源除了包豪斯以外,還有何其他的可能?

BAUHAUS → Everywhere

時尚芭莎藝術特邀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藝術家譚平,就包豪斯的歷史輝煌一同探究其在今天人們的生活以及未來中所蘊含的意義與啟發。

包豪斯100周年,它的设计为何能颠覆全球?

藝術家譚平,攝影:張弛

“BAUHAUS”初印象?

我記得30年前剛到柏林藝術大學時,學校的外辦組織留學生去的第一個地方就是包豪斯學院。在此之前我不太瞭解“包豪斯”具體是做什麼的,只知道是與設計、建築相關。參觀之後才知道包豪斯是一所設計院校,還是帶有職業院校性質的。

包豪斯100周年,它的设计为何能颠覆全球?

包豪斯的教師們

當時在這裡只看到學校裡設計的幾把椅子、燈、窗和門把手......還有一間他們原來校長住的房子。看過後給我留下的第一印象就是德國在100多年前所設計的房子就非常“直線”了。因為在此之前的設計還極具“新青年運動”的風格——帶有一些植物卷草的圓形。看到包豪斯的設計之後,我才知道德國後來很多的建築設計、工業設計,包括很多幾何抽象的東西都與包豪斯有著密切關聯。

包豪斯100周年,它的设计为何能颠覆全球?

譚平《平衡》,布面油畫,40×70cm,1993年

包豪斯100周年,它的设计为何能颠覆全球?

譚平《無題》,布面油畫,60×70cm,1993年

假若著眼於現代生活,就會發現如今生活中的許多事物和包豪斯的關係就更大了,可以說理念基本上都來自於包豪斯。

但當時去看的時候只感覺到這些東西很“經典”。這個“經典”不是古典主義的“經典”,而是現代極簡主義的“經典”。因為我曾經在美院是老師,所以就會特別關注包豪斯學校的教育問題,會了解一些他們的課程,進而開始對包豪斯進行深入的研究。

包豪斯100周年,它的设计为何能颠覆全球?

譚平在柏林,1993年

包豪斯100周年,它的设计为何能颠覆全球?

譚平與滕菲在柏林,1991年

當時去柏林藝術大學學習,除了想學習更多的專業知識之外,很大一部分精力在於瞭解德國的藝術教育,也就是柏林藝術大學的教育方式——老師怎麼上課、基礎課怎麼上等等......當我深入接觸後就發現這裡的基礎課沒有古典學院的造型基礎訓練,很多課程來源與包豪斯的基礎教育一脈相承,許多基礎課正是繼承了包豪斯當時的教育內容。

包豪斯100周年,它的设计为何能颠覆全球?
包豪斯100周年,它的设计为何能颠覆全球?

譚平《時間》系列,柏林藝術大學展覽現場,1993年

社會主義理想?資本主義工具?

在我看來,包豪斯理念的核心主要與工業文明有關。包豪斯曾經有一個理想:讓每一個工人都能夠住同樣的房子,享受同樣的陽光。所以,所有的房子設計得都非常規範,帶有社會主義的理想,其教育也都是按照這樣的理想來進行的。

包豪斯100周年,它的设计为何能颠覆全球?

但這種理想也只是其最初的想法,後來之所以能被世界廣泛認知,其實是迎合了資本主義的工業化生產,是嗎?

關於這一點,應當從兩方面來談。一是農業文明的生產方式不可能發展那麼快,二是能不能有更多的人真正享有同樣的生活質量。

大工業生產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降低成本,在資本主義初級階段,資本家可以由此獲得賺到更多錢的機會。另一方面,之所以我們更多人能享受到同樣的生活質量,也是因為它的成本降低了。

包豪斯100周年,它的设计为何能颠覆全球?

馬塞爾·布勞耶(Marcel Breuer),木條椅

如今時代發展到今天,我們開始強調個性化的需求,人們的要求更高了,而不僅僅是普通功能化的東西。

所以,我們可以用最簡單的兩個字概括包豪斯的設計:功能。這個功能既有人的實用功能,例如人生活的便捷、舒適;也有在生產過程中能批量生產,進而提高速度、降低成本的功能。

包豪斯100周年,它的设计为何能颠覆全球?

威廉·瓦根菲爾德&卡爾·雅各布·朱克爾,MT8鍍鉻鋼管檯燈

所以,包豪斯無論對於我們每個人還是對於資本家,或是對於國家的社會發展都產生了巨大影響,發揮了重要作用。發展最好的國家肯定是製造業最強大的國家,這裡的製造業肯定是工業製造,而不是農業生產。

包豪斯100周年,它的设计为何能颠覆全球?

克里斯蒂安·戴爾(Christian Dell),雙頭檯燈

在留學德國時,對於設計教育啟蒙這部分有何不同感受?

因為當時在柏林主要學視覺藝術,也沒想著自己後來要搞設計教育,只是覺得包豪斯的基礎教育和國內的不一樣。國內的設計教育更多是設計技法教學,我們將它叫做“專業教育”,但包豪斯的設計教育更注重思維方式的訓練和人的潛質啟蒙。

特別是當時約翰·伊頓(Johannes Itten)所做的課程,給我的印象大多傾向於視覺藝術。今天看來並沒有明確的專業傾向,而是通過各種方式讓學生釋放自己的感覺,啟蒙藝術潛能。所以,在基礎課程中很少看到有技術性的訓練,更多的是“線條和動作的聯動”以及“如何冥想”之類的訓練。

包豪斯100周年,它的设计为何能颠覆全球?

除此以外,還有幾何立體的構成,舞臺、形體、表演與空間的關係等。這些課程並非僅僅指向設計專業,而是對人的綜合方面感受的訓練。待學生有了這樣的素質,特別是以這樣的思維去學習專業時,他們會自然地將這種素質融入到自己的設計中,因此他們的作品就非常有感覺。

包豪斯100周年,它的设计为何能颠覆全球?

阿爾瑪·西德霍夫-布歇(Alma Siedhoff-Buscher),兒童積木帆船

包豪斯最初呈現出這樣的想法,與當時一戰後德國百廢待興的時代背景的關係是什麼?

一般來說,貧困時代中的人大多充滿理想,也可能因為餓吧。我也琢磨,為什麼那時的包豪斯能吸引那麼多優秀藝術家去那裡當老師?德國在二戰後一方面經濟有一個起飛,另一方面藝術也有了新的發展。所以,在那時有一批人就在思想上、藝術上進行了新的革命。

包豪斯100周年,它的设计为何能颠覆全球?

對“BAUHAUS”這種流派或風格的理解是什麼?

我認為,關於將包豪斯總結為“流派”、“風格”的歸類還是在藝術與設計領域。在我看來,包豪斯更重要的是在設計和建築教育方面的影響。它對教育領域整體的影響要比某個“流派”、“風格”所造成的影響要大得多。所以,人們將其稱作為“現代設計教育的發源地”。

包豪斯100周年,它的设计为何能颠覆全球?

在所謂“現代設計”之前的設計稱作什麼?

在此之前的設計更加強調手工藝,包括新青年運動,呈現為一種“曲線”的形狀,正好與包豪斯的設計風格相對立。

包豪斯100周年,它的设计为何能颠覆全球?

如何看待批量生產的工業藝術和手工藝術這兩者?

可以說這是兩種審美,也是兩種生活方式的選擇,和個人的價值觀也有關係。極簡主義風格曾有一段時間統治了全世界,這也反映出現代主義的審美非常具有吸引力。一段時間持續下來,我覺得這種極簡的東西背後一定要有更多的內涵。

對於東方人來說因為東方有“禪”這樣的哲學,所以極簡對他來說也是一種“極多”,日本的設計體現出這一點。但對於德國人來講,他們在走向極簡的時候受到了東方文化的影響,但走到一定程度時就走不下去,需要物質性的東西來承載,所以他們產品中的“邊”就變得越來越渾厚。

包豪斯100周年,它的设计为何能颠覆全球?

比如,假若將日本的東西和德國的東西相比,德國的就相對顯得比較厚重,日本的則顯得特別鋒利、輕盈。我覺得這是兩種文化的反映。但在日本這種“輕盈”的背後透露出的是一種宗教感;德國的“厚”更多的則是表達一種物質化。

包豪斯100周年,它的设计为何能颠覆全球?

瑪麗安·勃蘭特,勃蘭特茶壺

是否曾將BAUHAUS的理念運用在自己的創作思考當中?

肯定有。我的繪畫過程是階段性的,有時比較感性,有時比較理性,而在理性階段創作的作品其背後都有一套嚴密的邏輯。我去年做過一個模數的展覽,那個展覽中很多方法都和包豪斯設計的方法有關,包括“模數”。

因為“模數”本來就是工業設計和建築設計中常用的一種設計方法。我的創作中也包括有平面的、畫面的、空間的模數關係,還有創作中涉及到的時間的模數。當你有了這個東西之後,做的東西都是不一樣的。包括我的影片的剪輯,其中都是有一套內在的邏輯支撐。

包豪斯100周年,它的设计为何能颠覆全球?包豪斯100周年,它的设计为何能颠覆全球?

“譚平1993:兩個模數的開始”展覽現場,站臺中國,北京,2018年

這樣一種邏輯對於你多年來的創作來說最大的意義是什麼?

我以為,“自由”並不是“無法無天的自由”,其實從藝術的角度來講,真正的自由要有一個好的規則,若是按照這個規則進行創作,會獲得一個無法預測令人驚喜的結果。所以,創造一個好的規則是走向自由的前提條件。

包豪斯100周年,它的设计为何能颠覆全球?

“譚平1993:兩個模數的開始”展覽現場,站臺中國,北京,2018年

可以說包豪斯塑造瞭如今的現代生活嗎?

可以這麼講。現在很多設計界新的理念都是由“現代主義”生髮而來的。我們今天所說的各種風格,其實都是針對“現代主義”來的。若從方式上來說,有的是繼承,有的則是批判繼承。就是說,包豪斯確實影響力太大了,從負面的角度來說,我們現在的生活太包豪斯了。

包豪斯100周年,它的设计为何能颠覆全球?

你覺得可以從什麼角度去批判包豪斯呢?

可以從兩個角度來說。首先,從“個性”角度來談,產品越來越趨向於個人化、多元化。我覺得每個人都應該具備越來越清晰的個人選擇,每個人都應該不一樣。其次,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隨著社會的發展,包豪斯的設計思想必然還會有新的東西出現,它也在面向未來的過程中不斷產生了新的可能性。

在目前的社會工業生產的基礎模式下,會誕生出什麼全新層面的東西?

如今提到的“工業4.0”,就是要在目前批量生產的流水線生產過程中產生不同的東西,即個性化定製的產品。這樣一來,既做到了產品的高附加值,生產成本也沒有很高。這也是德國工業生產走在世界前列的原因。

包豪斯100周年,它的设计为何能颠覆全球?

將來的包豪斯是否會變成一種純藝術?

有可能。現在很多包豪斯時期的東西價格很高,究其原因也正是因為它已經成為了藝術。

“芭莎TOPIC”精彩回顧:

每個人的成長是否都有一段恐怖故事?

為何你愛在展覽上自拍?你更愛作品還是更愛自己?

為何藝術家必須有一間工作室,如果沒有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