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自己的身上找找原因

從自己的身上找找原因

1

世間無難事,庸人自擾之。

我們之所以會活得這麼累,是因為心裡裝了太多無關緊要卻又極其傷身的人和事。

生活中,難免有很多不盡如人意的事情,總會有很多後悔和遺憾,當非常失落,卻又無能為力的時候,很多人便開始了“怨天尤人”。

有個太太多年來不斷抱怨對面的太太很懶惰。

“那個女人的衣服永遠洗不乾淨,看,她晾在外院子裡的衣服,總是有斑點,我真的不知道,她怎麼連洗衣服都洗成那個樣子……”

直到有一天,有個明察秋毫的朋友到她家,才發現不是對面的太太衣服洗不乾淨。

細心的朋友拿了一塊抹布,把這個太太的窗戶上的灰漬抹掉,說:“看,這不就乾淨了嗎?”

原來,是自己家的窗戶髒了。


從自己的身上找找原因


2

《孟子》雲:“行有不得,反求諸己。”事情做不成功,遇到了挫折和困難,或者人際關係處得不好,不要怨天尤人,而要反躬自省,一切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一切從自己的身上找原因,是一種內心的自省,是要讓自己活得更真實些,讓高貴的人獲得本應有的自愛和自尊。

一位年輕人述苦說:

由於自己性格耿直,心直口快,處處得罪人,事事不順;

大學畢業後踏上社會,卻越來越厭世,感慨現在社會上的人不喜歡聽真話,總喜歡阿諛奉承,虛情假意;

未來的路不知怎麼走,真希望走進深山,遠離這個世界……

當年懷讓禪師欲傳道與馬祖道一,他看到馬祖道一終日打坐,懷讓禪師跟他打招呼,馬祖也不理不睬。

懷讓禪師便拿一塊磚在馬祖面前的地上磨。


從自己的身上找找原因


馬祖忍不住問:“老法師,您在幹什麼?”

“磨磚做鏡。”

“磚頭怎麼能磨成鏡子呢?您開玩笑!”

“那我問你,你在幹什麼?”

“打坐!”

“打坐為了什麼?”

“為了成佛!”

“磚頭磨不成鏡子,難道打坐就能夠成佛嗎?”

馬祖怔住了,問:“怎麼做才對呢?”

懷讓說:“譬如牛拉車,車不走,是打牛還是打車呢?”

“當然是打牛了!”

懷讓說:“那你知道嗎?你現在就是在打車!”

我們自身是牛,客觀條件就是車,是打牛還是打車,顯而易見。

3

我們生活在世間,就像開車在路上,路直直著走,路彎就彎著走。

發生交通事故,或者翻進溝裡,就要反思自己操作不當。如果抱怨道路太多曲折,是沒有價值和任何意義的。

外在的客觀條件或許我們無法決定,而改變我們自己則是完全可以的。


從自己的身上找找原因


年輕人說:我天性耿直,心直口快,不好改!

天性耿直和心直口快都不是缺點,只是與不同人溝通需要注意態度和技巧:

與老人溝通不要忘了他的自尊;

與男人溝通不要忘了他的面子;

與女人溝通不要忘了她的情緒;

與上級溝通不要忘了他的尊嚴;

與青年溝通不要忘了他的直接;

與孩子溝通不要忘了他的天真。

一種態度走天下,必然處處碰壁;因地制宜,因人而異,即可四海通達。

年輕人說:我對自己的未來充滿恐懼和悲觀。感覺幾乎社會上所有的人,都很虛偽、奸詐、自私……不知怎麼做能改善這種狀態呢?

從現在開始,學著用一顆平常心,去經歷塵世的紛紛擾擾,你就能擁有人間最簡單的快樂和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