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姓埋名30年!“對國家的忠,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

新中國建立後,國家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起步,各行各業都是百廢待興。當時為了建造中國自己的核潛艇,1958年,國防科委剛剛組建,聶榮臻元帥就向中央呈報了關於開展研製導彈核潛艇的請示報告,首批只有29個人,平均年齡不到30歲,挑起了我們國家核潛艇的開拓任務。 黃旭華就是29個人當中的一個,從那個時候開始他一直沒有離開過核潛艇的研製領域。

進了研製領域之後,他們面臨的困難不僅僅是國家的科學技術水平和工業生產能力低弱的問題,更大的困難是我們沒有這方面的人才,一個也沒有。 我們缺乏這方面的專業知識,我們手上沒有任何可以參考的技術資料。我們國家曾經寄希望於蘇聯老大哥的技術援助。

1959年國慶10週年,赫魯曉夫,蘇聯部長會議主席來到中國,我們國家政府再一次地向他提出研製核潛艇的技術問題。赫魯曉夫話:中國要研製核潛艇簡直是異想天開。他傲慢地拒絕了中國的要求,說核潛艇技術複雜、要求高、花錢多,你們中國沒有水平,也沒有能力來研製核潛艇。毛主席一聽非常氣憤,站了起來,揮動他巨大的手掌說:“你們不援助算了,我們自己幹!”這年10月底,毛主席在同周總理、聶榮臻還有羅瑞卿等研究發展尖端武器的時候,毛主席就發出了誓言說:“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

隱姓埋名30年!“對國家的忠,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

大家都清楚,世界上高新尖端技術,尤其對於核潛艇技術,都列入為國家最高級別的機密。 黃旭華剛剛參加工作的時候,領導再三向他們強調,一定要確保國家的機密,不容許洩露你們的工作單位。要隱姓埋名、默默無聞,當無名英雄。而且進了這個領域,就得準備幹一輩子。 如果你犯了錯誤怎麼辦?犯了錯誤也不能走,可以在裡面打掃衛生。 1958年,黃旭華從上海上調北京,走前領導只告訴他:你出差北京,幫助工作。他出發時行李也沒有帶,一到北京,就被留住了。期間父母多次地寫信問:你在北京哪一個單位?你到北京去幹什麼工作?黃旭華一直閉口不答覆。慢慢地,也同他們的關係淡化了。在這期間,黃旭華的父親去世,他也沒能回去,這成為他一生的痛。

隱姓埋名30年!“對國家的忠,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

1987年,上海文匯月刊有一篇題目為《赫赫而無名的人生》長篇的報告文學,比較詳細地介紹了中國核潛艇總設計師的人生經歷。 黃旭華後來回憶說道:我把這份報告文學寄給我的母親,這篇文章永遠只提黃總設計師,沒有具體的名字。但是他提了一個,他提了黃總設計師的夫人李世英的名字。 我母親一看,文學裡面所報告的黃總設計師,就是三十年沒有回過老家,而被弟妹們誤解為不要家,忘記了養育他的父母,不孝的三兒子,我是老三。 雖然我母親,她一直深信她的大學生兒子不可能忘了養育他的父母,但是三十年一直沒有回家,她難免也有怨言。 我聽我的妹妹講,我母親是一而再,再而三地閱讀這篇文章,是滿臉淚水呀,我母親終於自豪不已了。 她在痛心之餘也自豪,她把我的弟弟妹妹們,還有她的子孫們召集過來,只說了一句話,“三哥的事情,大家要理解,要諒解。” 知兒莫若母,母親這句話傳到我的耳朵,我哭了。有人問我忠孝不能雙全,你是怎麼樣理解的?我說對國家的忠,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我們核潛艇陣線廣大員工,他們嘔心瀝血、淡薄名利、隱姓埋名,他們奉獻了一生最寶貴的年華,還奉獻了終生。 如果你們要問他們這一生有何感想,他們會自豪地說:這一生沒有虛度。 再問他們你們對此生有何評述,那他們會說:自己是中華民族的兒女,此生屬於祖國,此生屬於事業,此生屬於核潛艇,此生無怨無悔!

隱姓埋名30年!“對國家的忠,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

由於嚴格的保密制度,長期以來,黃旭華不能向親友透露自己實際上是幹什麼的,也由於研製工作實在太緊張,從1958~1988年,他沒有回過一次老家海豐探望雙親。1988年南海深潛試驗,黃旭華順道探視老母,95歲的母親與兒子對視卻無語凝噎,30年後再相見,62歲的黃旭華,也已雙鬢染上白髮。面對親人,面對事業,黃旭華隱姓埋名三十載,默默無聞,寂然無名。直到2013年,他的事蹟逐漸“曝光”,親友們才得知原委。這就是共和國的功臣,民族的脊樑,默默地奉獻自己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