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夫妻棄白領隱居深山做木工,笑稱不是富二代


團山村前桃花綻放,柳樹抽出新枝,春的色彩,混雜著淡淡的泥土味道。顧玉鵬騎著手工製作的電動車,載著妻子袁婧與愛犬“黑的”,緩緩行駛在山間的小路上。

在靜謐的水塘邊,顧玉鵬折下一枝獨自綻放的桃花。修剪了枯萎的枝條,他將桃花插在袁婧那隻木質的小鹿頭部,取名為“桃花鹿”。他又找來纖細的柳枝,插在另一隻小鹿的頭部,取名為“春鹿”。妻子袁婧低首,莞爾一笑。兩人一狗,傾聽安靜、空曠生活的聲音。

三年來,夫妻倆遠離城市,迴歸山野,做了木匠,最終找尋到自己的“桃花源”。

3月的昆明,溫暖、乾燥。在距離昆明北市區城區近30公里外的團山村,一處公路邊的二層小樓便是80後夫妻顧玉鵬、袁婧的住處和廠房。

“我們搬進山裡,找到了自己想要的安靜生活。”

打磨機的沙沙聲、刨木機的嗚嗚聲、電焊機的滋滋聲,有節奏地從屋內傳出。在一間可移動的工作間裡,細小的木屑如塵埃一般飛散,顧玉鵬頭戴面罩,正在打磨客戶定製的音響外殼。

淡黃色乾花裝飾的工作臺前,袁婧用砂紙打磨著椅子的稜角。顧玉鵬不時停下動作,與袁婧交流。“這裡要多磨幾下,用手感受一下表面是不是平滑。”

工作間的木質牆壁上,滿是五花八門的工具。這些冰冷器械,維持著他們的生計,維繫著他們的情感。

3個小時後,打磨工序完成,袁婧走進另外一間工作室。氣割機、刨木機等大型設備的操作都由她完成。

暮色悄然而至,橙色的燈光下,袁婧按照圖紙的設計,切割木頭、打孔、刨花……繁雜的加工工序,讓她有些疲憊。“這些都是常態,不做就沒有飯吃。”與機械為伴的生活,日復一日。

在另外一間屋子,顧玉鵬正在電腦面前設計圖紙。

“設計最難了,客戶要什麼樣子,他們心中其實也是模糊的,只能一次又一次地改,我的頭都禿了。”顧玉鵬點燃一支菸,猛吸一口,手指在鍵盤上不停敲打。

休憩了一會兒的袁婧來到丈夫身邊,又開始了音響電路的焊接。寧靜的山野,山風呼呼。愛犬“黑的”與“榴蓮”躺在工作間酣睡。

“在城市的時候是朝九晚五,來到山裡變成朝五晚九。我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生活。”袁婧焊接好音響線路,打開音樂試聽,舒緩的音樂,讓黑夜溫暖。

一件定製傢俱從與客戶溝通到最終完成,需要兩週多時間,每一道程序都由他們兩人親手完成。

由於傢俱的體積過大,運輸不便,現在他們只能針對本地定製。根據木料選擇和設計的難度,收費的標準也不同。

“去年,一位家長找到我們定製兒童沙發,我們採用了橡木製作,用了兩個星期製作完成,收費500元。”袁婧說。而手工製作的音響,主要針對網店,價格不等。

“我們是通過網戀走在一起的,到現在已經12年了。”2007年,網名“豬堅強”的顧玉鵬與網名“飛天豬”的袁婧相識。有著共同理想的兩人,很快走到了一起。當時,畢業於西南財經大學的袁婧在昆明從事會計工作。

2006年,顧玉鵬從黑龍江來到昆明,不喜歡當時的工作,想出來幹自己的事情。從小就喜歡搗騰東西的顧玉鵬,通過自學掌握了木工和電工技術。相識後,袁婧成了顧玉鵬的徒弟,“原來一直以幫著家裡幹活的心理在做,後來漸漸地也對木工產生了興趣。現在在‘堅強’的教導下,會創作一些小東西。”


“做手工,在城裡與山裡沒有什麼區別。”2106年,夫妻倆在長蟲山的小哨村找到了簡單的居所。他們將荒廢豬圈改造成了酒吧。顧玉鵬還為妻子打造了一條溜索,自制了電動車,帶著妻子到長蟲山看日出日落。

山裡通了網絡,夫妻二人開始忙碌著生計。“我們自己做了一臺手工音響,放在網絡上,沒想到真的有人購買。這可能是我們賣過最醜的手工製品。”

這筆意想不到的生意極大地鼓舞了夫妻二人。他們開了網店,因為這樣可以賺錢養活自己,又可以把興趣繼續下去。

“我們的手工藝品,曾經銷售到中國香港和臺灣地區,最遠到了非洲。”袁婧說,還有不少顧客,來到山裡看夫妻倆,“他們鼓舞著我們繼續在山裡生活下去。”

 可惜,好景不長。因為村落拆遷,夫婦倆離開了小哨村。2019年3月初,他們在昆明北市區郊區的團山村山腳找到了閒置的民房,開始新的生活。

搬來搬去的折騰、新居所停水……剛搬家後的幾天,夫妻倆多次去村裡協調通水的事情。網絡也接不過來,顧客定製的單子又一直在催,被這些瑣事煩透了的夫妻二人坐在看不到日落的山腳下,愁眉不展。

“離開城市,家人反對,連太陽能裡的水也快沒了。”袁婧沮喪至極。顧玉鵬不說話,去了電動車製作車間內,為新制作的電動車添加減震器——當專注於手中的工作時,那些生活中的煩惱似乎都消失了。

“我想我是回不去了。在城裡,做木工擾民;做了車子,也沒有地方跑。”顧玉鵬定了心思,“只要有一根網線,在哪裡生活都一樣。”

通過網絡,夫妻倆結識了很多同樣喜歡木頭的人,這些同道中人也成為他們的一種精神支柱。兩年前,他們參加了經營體驗類觀察真人秀節目《親愛的客棧》。在節目現場,他們用撿來的樹枝做了衣架;教嘉賓製作雪橇;用廢棄的邊角料製作了小鹿,被演員劉濤收藏。

“手工定製是我們的優勢,可以活下去。”不過,一個現實也擺在他們眼前——網上同質化的手工製作音響產品越來越多,夫妻倆的網店生意下滑嚴重。

顧玉鵬努力尋找著新的方向:“我就想創新,做別人做不了的東西。”“桃花鹿”與“春鹿”擺放在客廳的木桌上,手工製作的“山燈”點亮,在這個看不到夕陽的村落,二人堅定著自己的山野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