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電影《喜盈門》,一部貼合現實生活的好片子

80年代電影《喜盈門》,一部貼合現實生活的好片子 。幾位主演都是當時炙手可熱的明星。影片曾獲1982年第二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編劇,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最佳音樂獎項,以及同年的第五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這部影片由著名導演趙煥章執導,他與影片《咱們的牛百歲》和《咱們的退伍兵》,被稱為趙煥章的“農村三部曲”。

80年代電影《喜盈門》,一部貼合現實生活的好片子

《喜盈門》成了一部當時轟動全國的熱門片。不僅是因為它貼合當時農村片的題材,更與它立足於現實與生活,著力反映普通人的平常家庭生活與命運的主題有關。影片對家長裡短的表現入木三分,有著豐富的內涵,演員表演細膩,人物對話生動活潑,劇情精彩紛呈,是中國農村最真實的寫照。

影片故事的年代背景為上世紀七十年代末。以中國某北方鄉村一普通家庭中婆媳,妯娌,姑嫂的家庭矛盾為主線,講述了北方農村的鄉村生活。故事純樸生動,人物真實寫實,歌頌中華傳統美德,重建家庭倫理風尚。

80年代電影《喜盈門》,一部貼合現實生活的好片子

婆媳矛盾是躲不開的家庭矛盾,就看當事人怎麼處理和麵對。

影片中強英和水蓮都是兒媳婦,但兩個人與婆婆的相處態度和相處方式截然不同,前者斤斤計較,猜測多疑,心眼小。後者善良聰慧,賢惠大氣,顧大局。強英的處事態度是:你不爭誰會白給你!水蓮則認為:一個大家庭裡,大家要互相謙讓。於是引發了兩種截然相反的生活態度。

小姑子男朋友送了小姑子一塊新布料,強英猜疑是婆婆偏心,慫恿水蓮也去找婆婆鬧,讓婆婆也必須給兩個兒媳婦買。水蓮看見婆婆去找鄰居借錢買布料,就取出自己的錢交給婆婆,讓婆婆給強英買,說自己有穿的不需要。

強英看上了水蓮新婚時的大衣櫃,千方百計使壞要得到。面對不講道理的大嫂,水蓮覺得很傷心委屈,但不想讓丈夫難做,自己決定讓出大衣櫃。

80年代電影《喜盈門》,一部貼合現實生活的好片子

強英提出分家,並在兩位老人的贍養問題上耍小聰明,不想承擔贍養責任。而水蓮則說要是大哥大嫂不同意贍養兩位老人,那都讓我們養吧。

強英包了肉餃子,和老公兒女吃得正歡,看見忙完農活的爺爺回來,立馬就藏了起來。爺爺發現後,含淚捲起自己的鋪蓋捲兒,在漆黑的夜晚,冒著傾盆大雨出了家門。

隔著屏幕,讓作為觀影人的我們撕碎強英的心都有。感情是相互的,強英自私自利,一味的向這個大家庭索取,唯恐吃了虧,而不去關心體諒家人,不去付出。她能做到將心比心,把婆婆當成自己的父母來對待的話,也不會導致丈夫後來對她提出離婚。

而水蓮恰恰相反。

水蓮精心照顧生病的婆婆,以致於同病房的病人都誇:這閨女多孝順啊!將兒媳婦當成女兒,說明水蓮對婆婆就跟親媽一樣。水蓮體貼孝順,明事理,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在這個大家庭裡,無論爺爺,婆婆,丈夫,妹妹,都將水蓮看成最親的最值得信賴的人

這對妯娌待人處事的態度,可看出同為兒媳婦,在家庭婆媳關係的處理上得到的不同結果。

80年代電影《喜盈門》,一部貼合現實生活的好片子

妯娌,姑嫂也可以相處得很融洽。

強英與水蓮兩人之間,強英一直在佔便宜。而水蓮一直在吃虧,但從結局來看,真應了那句古話:佔小便宜吃大虧。

到最後強英幾乎到了家庭破裂的地步。因為爺爺的出走,強英的丈夫動手打了她,強英羞愧滿面地回了孃家。強英以她的所作所為成了眾叛親離的孤家寡人。

擔心自己回夫家,丟了面子,再加上強英母親的唆使,強英一直不肯回去,丈夫在這個時候提出了離婚。而水蓮不計前嫌,帶著禮物趕往強英孃家,對強英勸解。即便是遭遇到強英母親的冷嘲熱諷,水蓮也沒有半句怨言。

惦記著家裡兩個年幼的孩子,不想失去這段婚姻,也記掛著夫家自己日常操勞的農活,在一個夜裡,強英從一場惡夢中驚醒,並認清了自己錯誤。爺爺的原諒,婆婆的寬容,最終,強英反省了自己的錯誤,重新回到了丈夫的身邊,迴歸到和睦融洽的大家庭中,開始了新的生活。

這個大家庭恢復了溫暖祥和的家庭氛圍,一家人和睦相處,暖意融融!影片是一個圓滿的大好結局。

80年代電影《喜盈門》,一部貼合現實生活的好片子

努力成為生活中的水蓮。

我們會討厭影片中強英這個角色,而喜歡水蓮。但現實生活中,我們卻往往在待人接物,與人相處時,變成了生活中的強英。要成為水蓮那樣的人,是很不容易的,需要寬容大度明事理,多多提高自身素養。“過去的事情就讓它過去吧!”水蓮的這句話看似平淡,實則蘊藏著大智慧。

80年代電影《喜盈門》,一部貼合現實生活的好片子

《喜盈門》揭示的是八十年代中國農村一個普通家庭的內部矛盾。這些矛盾的形成,主要是傳統農村經濟與生活方式特點導致的。由於家庭內不同成員的自身素質的差異與高低。每個人的社會經歷與經驗不同,文化修養參差不齊,受傳統倫理道德的影響高低等因素,導致了諸多矛盾出現。影片在設定人物衝突,引出矛盾的同時,將這部影片演繹成一部輕喜劇。

所謂輕喜劇,是指影片在對矛盾衝突的主人公諷刺與嘲笑外,結局是一個闔家歡樂的大團圓結局。當片首出現在這個大家庭裡,祖孫四代同堂喜慶相聚的畫面,影片《喜盈門》片名的旨意,就從二兒子娶新媳婦的喜慶意義,擴展到大家庭四輩人的種種人緣關係在矛盾衝突後,通過人性的轉變,有一個美滿結局的意義上來了。電影顯示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在面對傳統舊習慣勢力的時候,在人性上取得的勝利。

再來看《喜盈門》,人性的差異,婆媳間的雞毛蒜皮矛盾,未婚男女之間的愛情,老實丈夫逼對惡毒老婆忍無可忍的反擊,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處境,孃家人的不講道理,在影片明亮的山水畫面間呈現,最終以一個大團圓結局,再次印證了善良勤勞的中國人,那種與生俱來的大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