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的北京郊區,一群市民聚集在一個公交站裡準備乘車上班。簡陋的車站,簡單的站牌加上樣式老舊的公交車,彷彿回到了30多年前的感覺。和現在相比,似乎也沒有很大不同。然而觀察力強的朋友會發現,這輛公交車很特別,車頂連接了兩個“大辮子”。
這種交通工具俗稱為無軌電車,七八十年代的時候比較常見。作為一種依託於電力能源的出行工具,無軌電車離了電就寸步難行。為了保證能源供應,空中密佈延伸的電線必不可少,圖中顯示的場景就讓人大開眼界。
行駛過程中出了小問題,一位機修師傅正站在車頂檢修。外人俗稱的大辮子,其實是兩條架空的平行接觸線,一對靠彈簧支撐的集電杆。靠著這種連接裝置,無軌電車得以馳騁在城市各地。
又一個檢修場景:三四輛無軌電車聚集在一處,空中的電線也鉸接在一起。地上一位交警正在維持交通狀況,幾位維修人員站在架子車上加緊排查修理。
歷史上,無軌電車誕生於1882年,1904年才奠定了電流接受系統的基礎。1914年上海建立了我國第一條無軌電車線路,後在在各大城市日益增多。1904年的上海街頭,一位婦女推著一輛自行車走過,身後一輛無軌電車也是極其醒目。
圖為1984年天津一座無軌電車的終點站,地上車輛不多,空中的電線卻是密密麻麻交織在一起。不知道的,還以為電線架設出了錯誤呢。
因為特殊的能源供應,多數無軌電車離開電就寸步難行,雖說隨路架設電線就可以解決,畢竟靈活性差了很多。80年代隨著我國燃油公交的普及,無軌電車逐漸走向沒落。
鏡頭前,三位青年人站在一輛無軌電車前留影合念,笑靨如花。三十多年過去,青春是一去不復返了,無軌電車卻並未退出歷史舞臺。因為能源短缺等問題,世界上仍然有40多個國家在使用無軌電車,300多個系統在運營,其中我國就有10個。當然了,圖中這些老式無軌電車,基本看不到了,坐過的人可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