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選一個當總經理結果選曹操和諸葛亮的被淘汰

相聲大師侯寶林老先生說三國之所以稱之為三國是因為帶三字的事情多。當然那是相聲,不能作為最終考核依據。以下的內容是真實的,各位請上眼。

在一個國內五百強企業關於首席運營官的考核試題中提到讓參與考核者就如果劉備、諸葛亮、曹操、孫權四個人來競聘本公司的總經理一職,你根據四個人的能力來排一個從強到弱的順序。參與考核的人都各顯神通刷刷點點各抒己見,而且有的甚至結合了幾個人在正史中的事件來進行精彩的辯證。在四個參與考核中的人,有兩位把曹操排在第一位,有一位把諸葛亮排在第一位,唯獨有一個人把諸葛亮排在最後一位,並且出人意料的把劉備排在第一位,而其他三位都把劉備排在了最後一位。最終此人通過了考核成為了該公司的首席運營官。

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選一個當總經理結果選曹操和諸葛亮的被淘汰

請輸入圖片描述

首先我可以先排除這道題是後門題的可能性。因為這四個人在三國中都地位很高,確實是排誰都沒有什麼毛病。而且關乎一個五百強企業的前途命運,諸多董事成員怎麼可能會想到要去搞什麼後門?那麼既然不是後門題,這道題顯然是包含了很深的用意,那麼結合此君的內容與我的個人見解,今天來跟諸位展開一場以新時代審視角度關於三國時期四大牛人能力高低的討論。

一、要評價一個歷史人物的能力,必須以歷史背景時代的特殊性作為依據:

眾所周知,從東漢末年到三國時期是中華大地上人才輩出的一個時期,雖然《三國演義》一書可能將一些武將的武功或文官的韜略有一定的藝術誇大,但是我們翻閱史書從中也能得到曹操確實是一個千古難尋的奇才、其超前的意識與卓越的政治才能完成了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幾次觸底反彈。同時在人文方面,建安七子也是文化的代表。以及《新漢書》以年體的方式撰寫同樣深深的影響了後世的發展。所以三國這個歷史時期,著實也是中國歷史上為數不多的人才輩出扎堆的時期。如果說東漢末年的軍閥混戰代表者少數人的既得利益的話,三國時期則象徵著民心所向的大國統一戰鬥。

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選一個當總經理結果選曹操和諸葛亮的被淘汰

請輸入圖片描述

二、評價這四個人的發展軌跡:

先從曹操說起,曹操在三國中也算是個有背景的人,其祖父曹騰也是宦官出身,東漢末年宦官的權利無限擴張,不僅可以獲得官位還可以收養子嗣繼承財富,特別是子嗣通常都可以通過關係網舉薦個一官半職。曹操的少年時期確實是個紈絝子弟,飛鷹走狗甚至還幹過不少違法的事情。之後幾個機緣巧合,曹操被許子將評價為:“亂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的高度評價,但是之後曹操不論是當縣令還是進建安八校尉,都和其背景有脫不開的干係。而後陳留舉兵、寫檄文聯絡各路諸侯討伐董卓,再收編青州兵獲得地盤,領兗州牧,充分說明了曹操敢做敢幹的才能,與此同時郭嘉、程昱、李典、樂進、于禁等都紛紛慕名來投,直到奉天子以令不臣,曹操的人生事業達到了空前的高度。而且當時漢獻帝在很多人眼中覺得早已沒有價值,曹操卻偏偏給他價值最大化,而後逆境中官渡勝袁紹、河北四州歸回漢朝版圖,雖有官渡之敗,但是而後接連渭水勝利、平漢中、濡須口讓孫權臣服漢朝,不得不說曹操確實是一位難得的大才。

再說劉備,劉備自稱是中山靖王之後,但是這個說法至今沒有明確的考證得到確鑿的證實、最後以賣草鞋的形象出場,與關羽和張飛結拜兄弟,鞭打督郵,可以說劉關張三人最初是以類似黑社會的形象出現,而後開始四處輾轉,但也有個有趣的現象,就是劉備這個小老大不論拜哪個更大的新老大,新老大都不會有什麼好結果。但是劉備這個人的魅力還是值得肯定的,陶公然三讓徐州,先是殺了袁紹的弟弟又與袁紹結盟對抗曹操,躲避荊州不多日就深的荊州百姓人心。聯絡孫權借荊州抗曹操而後借荊州不還,最終藉機自立漢昭烈帝(演義中為蜀、正史中為漢)。可以說劉備也是經歷了流氓晉升流寇而後當上皇帝的一段非常富有傳奇色彩的奇妙之旅。

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選一個當總經理結果選曹操和諸葛亮的被淘汰

請輸入圖片描述

孫權和曹操與劉備相比更像是一個有膽略有才學的富二代,其父孫堅當初就積累了不少的家底,有程普、黃蓋、韓當等人輔佐在身邊、而後孫策打下江東的領地又得公瑾輔助、富商魯肅的贊助、之後又收的賢者二張,可謂說是瞬間做大。孫權繼承之後實際上也是蠻有作為的,江東生活逐漸富庶,而且從曹操下江南戰赤壁時也能看出,孫權雖然很低調發展,但是實力早已不次於袁紹,曹操吃了人生中最慘重的一次慘敗,如果不是張遼接連合肥、逍遙津退敵,否則曹操的家底早就被打幹淨。

諸葛亮相對其他三人出場比較晚,但是整部三國之中也屬於中後期最為重要的人。出場就有未出茅廬天下三分、而後又是一場火燒博望坡、緊跟著火燒新野、在江東舌劍站群儒、赤壁借東風、遠程助劉備入川。而後定軍山、斜谷等也是屢出妙計。劉備死後,後主劉禪更是讓大權旁落到諸葛亮手中,諸葛亮正式掌管了劉備的家底,開始和司馬懿對抗,最終火熄上方谷星落五丈原。得不不說是一段十分悲壯的履歷。

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選一個當總經理結果選曹操和諸葛亮的被淘汰

請輸入圖片描述

三、當今的時代與三國時代的歷史特殊性對比:

第一體現在了人口的方面和三國時代截然不同,以三國志作為參照物的話,在三國時期人口問題提現在了嚴重不足上,三個國家加起來無非一百三十餘萬戶,總人口也只有四百萬。這和唐朝鼎盛時期長安的戶口百萬都望塵莫及。而如今這個數字僅僅是達到了一個二線城市的水平。光一個北京市的常駐人口就達到三國時期總人口的五倍左右。而且三國時期戰爭較為頻繁,人口的增長情況完全是負增長形勢,而如今是正數。

第二就是經濟形式,三國時期的經濟主要依託於農業和工業,而且古代的生產水平要相對落後低下,根本沒有金融和市場經濟與市場環境這一說,經濟政策區域統一性與穩固性。如今採用GDP來作為參照物,不僅生產力遠甩古代幾條赤道線而且經濟環境更是瞬息萬變。

第三就是古代的外交領域基本趨於武力壓制、軍事制裁一條路。如今全球一體化,制衡局面要靠一個全球的共同經濟體,在外教方面制裁手段越來越多元化與多樣化。

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選一個當總經理結果選曹操和諸葛亮的被淘汰

請輸入圖片描述

結合最顯著的三點,我們再翻回頭來看這四個人究竟誰更適合去帶領當今的企業呢?

諸葛亮固然才華出眾而且甚至和科學家沾邊,但是我們看諸葛亮也是有很多決策失誤存在的。第一就是入西川,其實在當時諸葛亮提出以西川作為根據地在劉備陣營中也是有人反對的,因為西川就是一個大牢籠,固然外敵很難侵入,但是自己想要走出也是很困難的一件事,說白了就是把自己先囚禁起來然後再等死。到累後期,這一劣勢確實得以印證,諸葛亮六出祁山把國力徹底耗盡,司馬懿故意把時間拉長,最終令諸葛亮無功而返。

換做當今,諸葛亮就是像是一個只知道猛打猛衝,盲目廣泛投資不計自身成本虧損的企業莽夫。當一個企業一次次的出現赤字卻依然妄圖制定遙不可及的銷售計劃指望早期實現,最終讓企業步步走上了深淵。

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選一個當總經理結果選曹操和諸葛亮的被淘汰

請輸入圖片描述

同時諸葛亮自身能力毋庸置疑,而且面對司馬懿這樣的對手,也會震懾的司馬懿不敢進兵。但是諸葛亮卻在人員選拔方面以及接班人培養方面做的很不好。魏延的反叛同樣和諸葛亮有脫不開的干係,因為魏延速來與楊儀不和,軍事會議上魏延甚至火到當場要拉刀子結果掉楊儀,好在當時還有蔣琬與費禕兩位和事佬在其中。而諸葛亮死後,偏偏選定的臨時接班人是楊儀,楊儀也早就想除掉魏延,這場你死我活的內亂也是無法避免的。

就好像當今我們也會遇到這樣的人,在企業他的能力很突出,業績很優秀。但是帶團隊卻一塌糊塗,不僅自己的團隊業績上不去,他還要批評團隊不給力。一個真正的五百強企業你能進入本身就說明你的能力已經得到認可,不需要一步步的去證實你自己到底有多優秀,企業的領導更希望看到你能帶出多少優秀的人才,個人的力量永遠不可能跟團隊抗衡。所以諸葛亮被排在第四位,至少我覺得還是很有道理的。

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選一個當總經理結果選曹操和諸葛亮的被淘汰

請輸入圖片描述

孫權的發達和他的父兄前期經營有著脫不開的干係,周瑜、太史慈、張昭、張紘、魯肅、凌操、程普、黃蓋。這個陣容就好像一個超RMB玩家到了一個新區一身超級裝備,先期不需要練級也能在遊戲排名中佔據一席之地一樣。但是我們同樣不能就此否認了孫權的才華。誠然孫權比起曹操和劉備還是有一定的差距,而且親自指揮戰鬥被張遼數次擊敗折損太史慈和陳武也是有夠丟人。但是在民生方面孫權做的還算不錯,雖然地域不如魏國那般遼闊,但是在揚州、荊州、交州三個地區,他也做到了百姓可以安居樂業、生活富足,特別是劉備傾巢出動的時候,依然可以冷靜對應,夷陵之戰大破劉備,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他一人贏下了兩陣。可能有人會說民生提升得益於二張和顧雍這三位三國時期的民政家佼佼者、荊州是得益於呂蒙、赤壁基本是靠周瑜和諸葛亮、夷陵是陸遜的指揮。但是不要忘記,知人善任、懂得放權給正確的人也是一種能力的體現。在三國中因為主公亡故而對新主公不滿轉投其他主公的大有人在,但是孫權全盤接手了父兄的舊部依然讓這些人對自己忠誠不渝同樣說明了其管理能力高明與領導手腕卓越。

在股市中有這樣一群玩家,他們會選擇長期持有一支股票,孫權在這四個人當中恰好是扮演著這種穩中求勝的人物。自己可以能力不如自己的前任,但是十分能審時度勢知道困難指數的高低點,以次作為依據根據下屬的特點來制定自己的方針與目標,這和前幾年特別流行的績效飛輪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但是雖然孫權政績卓越但也難掩自己的不足,就是在逆境中似乎顯得辦法不足,必須得有高配的陣容才能做出突出的業績。

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選一個當總經理結果選曹操和諸葛亮的被淘汰

請輸入圖片描述

曹操在此不需要多做介紹,因為他的很多行為都具當今教科書上的代表性。而且集合了上述諸多人物的優點,而且不論身居什麼位都是會有突出的表現。和孫權起初的底子雄厚相比,曹操起家時候也是困難重重,先是追擊董卓打光家底,而後揚州招兵結果半途士兵譁變,自己差點掛了。之後夾在兩位實力比自己雄厚的君主之間,曹操同樣是經歷了重重逆境最後開創了盛世。雖然輸掉了赤壁,但是如今的企業高管誰敢保證自己一輩子不做一次失敗的決策?而且輸掉赤壁,曹操又在很短的時間內重新恢復元氣,並沒有像蜀漢那般從此一蹶不振。

看樣子他的各項能力指標完全壓過劉備、可換一個角度來看,這樣強的人在接班人的問題上是很難處理了,也就是說放眼望去滿世界也很難再找到和他實力相當的替代者,這是如今企業總會面臨的一個問題。同時最關鍵的一點是別忘了他起初雖然是奉天子以令不臣,但是後期可就不一樣了,漢朝的大權他一人獨攬在手,包括孔融等名士都成為了他實驗自己威信度的的犧牲品,如果一個企業的首席運營官不僅將企業的最高決策權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頻頻的對董事會施壓,而且完全架空了整個董事會,放眼望去整個公司都是他的親信與嫡系。讓這樣的人當首席運營官?是不是想想都後怕呢?

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選一個當總經理結果選曹操和諸葛亮的被淘汰

請輸入圖片描述

最後我們來說一下劉備,劉備是三國時期換老大最多的人,從起初的盧植到公孫瓚,之後再到徐州而後棲息小沛,完後跟隨曹操後又依附袁紹,投身劉表之後借荊州背靠孫權,緊跟著入西川。表面上劉備確實是一個反覆難養的小人,但是實際上劉備的舉動也不失為亂世的一種生存之道。

這和當今的商業戰場情況特點十分類似,近幾年來所謂的抱團取暖現象或合作共贏的口號比比皆是,但是最終的結果卻發現很多死掉的企業並不是死在對手的強大的上,而偏偏是毀在了自己的合作伙伴手中。說的再明白一點就是毀在劉備這樣的合作伙伴手裡。因為劉備不論跟隨誰都是既得利益者且又不擔風險的那個角色。

劉備在當時就具備瞭如今的商業外交模式,說明劉備還是比較深謀遠慮的,其特點不停的藉助更大企業的股值來不斷提升自己的市場估值,最後一步步的做大也確實完全符合如今的商業模式。

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選一個當總經理結果選曹操和諸葛亮的被淘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