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在拓展優質產業空間成長方面做出巨大努力

2019年2月18日,中央政府、國務院聯合發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規劃將粵港澳大灣區打造成為國際一流灣區,建設世界級城市群。作為大灣區的核心角色,深圳正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在大灣區中也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其核心引擎作用也將進一步放大,然而,在深圳的經濟規模不斷擴大、產業升級進行得如火如荼時,產業用地不足卻成為制約深圳經濟發展的最大障礙。在此背景下,深圳在拓展產業空間、促進優質產業成長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深圳在拓展優質產業空間成長方面做出巨大努力

擴張的經濟規模與有限的產業空間

深圳是一個土地資源非常稀缺的城市,在幾個一線城市中,市轄面積僅有不到2000平方公里,導致人口密度超過8000人每平方公里,人均土地佔有面積遠低於全國人均水平。且經濟也保持快速發展勢頭,產業空間也日趨緊張。至2017年,深圳城市建設用地規模已達到900多平方公里,接近可建設用地總指標,所剩建設用地已寥寥無幾。發展空間的不足正使眾多企業搬離深圳。2018年7月,華為公司研發部等部門從深圳搬遷到東莞華為松山湖基地,該園區佔地1900畝,極大地緩解了華為辦公研發生產空間不足的問題。

不斷升級的產業園

在“僧多粥少”的情況下,深圳市一直致力於通過城市更新提升用地潛力,拓展足量的產業空間,破解產業空間制約,保障產業經濟的發展。為了滿足深圳新業態和特色產業園的要求,深圳也不斷在發展產業空間方面加碼,湧現了一大批典型的新型產業園區。

深圳在拓展優質產業空間成長方面做出巨大努力

(深圳產業園區發展階段)

政策加持,多種方式保駕護航

產業空間是城市發展的重要載體,深圳為保證產業發展空間,提出研究劃定產業區塊控制線的政策,確保中長期內整體用於工業用地的比例不得低於30%,即工業用地總量不低於270平方公里。政府對於產業用地的保護效果顯著:數據顯示,至2017年底,深圳第二產業佔比“逆勢上升”,達到41.3%,成為當年經濟表現亮點。

2018年12月24日,深圳市龍崗區出讓首塊“先租後讓”地塊,該地塊是“北上廣深”一線城市探索“先租後讓”土地供應模式的首次嘗試。這一新模式可以幫助甄別、吸引和留住優質產業,保障重點項目用地的精準供應,同時減輕企業負擔,有助於實現有限土地資源精準高效化服務實體經濟,解決優質產業項目落地困難的問題。

2019年1月8日,深圳市規劃國土委正式發佈《深圳市扶持實體經濟發展促進產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的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提出將適用範圍限定為工業用地、物流倉儲用地等產業用地的容積率調整,產業用地容積及容積率調整可通過新建、擴建、拆建及三種方式組合的路徑實施。該規定再次顯示了深圳市擴大產業空間、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決心。

總結

在當前土地資源緊張的情況下,深圳市依舊保持著較高的經濟增長水平和產業活力,這些都離不開深圳在開拓產業空間上的努力與嘗試。對於其他城市,深圳在發展新型產業空間上同樣具備借鑑意義,助力於城市形成高端產業聚集的優勢格局、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改變傳統的工業用地簡單粗放、產業空間不足的弊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