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為家》:無力撫養孩子的人,別再生了


《何以為家》:無力撫養孩子的人,別再生了

“我希望,無力撫養孩子的人,別再生了。”

——電影《何以為家》

1

剛過去的這個五一節,有一部電影在《復仇者聯盟4》的光芒籠罩下殺出重圍,成為了一匹票房黑馬。

那就是催人淚下又發人深省的《何以為家》。

《何以為家》:無力撫養孩子的人,別再生了

在父母羽翼之下長大的我們,大概根本無法想象,有一群孩子,生活在真正的地獄當中。

電影雖然是虛構的藝術創作,但《何以為家》向我們展示的這群孩子的境遇卻無比真實。

12歲,當我們還在為了動畫片和零食爭吵時,贊恩早就扛起了生活的重擔。在一次又一次被生活逼到絕境和崩潰之後,他終於把自己的親生父母告上了法庭。

《何以為家》:無力撫養孩子的人,別再生了

不知情的人或許會指著他的鼻子罵:“父母給了你生命,你卻把父母告上法庭?這個不孝子!”

但看完這部電影的人,只會沉默著擁抱像贊恩一樣的孩子。

贊恩的父母根本無力撫養孩子,更別提教育。但即便他們已經窮到自顧不暇的地步,卻還是不停地生育。

《何以為家》:無力撫養孩子的人,別再生了

在他們眼裡,孩子並不是家的一份子,孩子代表的僅僅是多一份勞動力或者是用來大賺一筆的商品:男孩出去打工維持生計,女孩賣給富人當老婆。

他們自以為找到了過日子的好出路,實際上只是不斷加劇這個家的困難程度,所有孩子都無法擁有基本的生活保障。

2

《何以為家》電影導演娜丁·拉巴基用了大量手持攝像機的拍攝方式,儘可能真實地呈現劇情。

如果說娜丁·拉巴基塑造了電影的軀殼,小男孩贊恩的演技則為電影注入了靈魂。

《何以為家》:無力撫養孩子的人,別再生了

贊恩的演技非常自然,自然到他不像是在出演一個角色,而是平鋪直敘地把自己原本的生活再重複一遍罷了。

一想到這個12歲孩子自然的演技,來自於與主人公同樣的成長環境,一口氣就噎在心口,帶來讓人窒息的心痛。

《何以為家》:無力撫養孩子的人,別再生了

前段時間看《都挺好》,本以為在重男輕女中長大的明玉已經是最讓人心疼的,但看完《何以為家》,又覺得比起贊恩,明玉已經足夠幸運,至少明玉不用為了吃上一口飯,睡上一覺,穿上一件衣而備受煎熬。

我們常常抱怨自己的生活糟透了,但在某些人眼裡,那已經是他們畢生不可及的天堂。

3

幾天前,小優看到了這樣一個問題:

孩子說“不能讓我生活好,把我生出來遭罪幹什麼”,大家對此有什麼看法?條件差的父母含辛茹苦生養孩子錯了嗎?

其中一位網友是這樣回答的:

說這話的就是個孽子,沒有丁點感恩之心。

一開始,我並不認為這樣的說法有何不妥,直到看了《何以為家》,才有了進一步的感受。

《何以為家》:無力撫養孩子的人,別再生了

想要擁有自己的孩子,這一點不論貧窮還是富貴都是人之常情。條件差的父母,也有生養孩子的資格。

但是,如果你只擁有生孩子的能力,而沒有撫養孩子的能力,那大概會創造出下一個贊恩吧……

生而不養,養而不教,不如不生;窮生窮養,越窮越生,何以為家?

《何以為家》:無力撫養孩子的人,別再生了

借用贊恩的那句臺詞:“我希望,無力撫養孩子的人,別再生了。”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