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有源頭樹有根,你若尋祖有奇門,祕籍一出淚紛紛——羅田十三

血脈延續寫家譜

從本質上說,因為萬州羅田古鎮地處巴楚茶馬古道的交通要道,其逐漸形成過程,其實也是移民逐漸積聚並與土著人不斷交融的過程。古鎮場上居民向成國老人說,凡是那些走路喜歡把雙手反背在背後的都是“湖廣填四川”來到羅田的移民的後代,那是因為被朝廷用繩索捆綁而來的。而本地的土著人與之區別的一個重要標誌就是“腳板是實心的”,也就是“滿腳板”(即平足)。

水有源頭樹有根,你若尋祖有奇門,秘籍一出淚紛紛——羅田十三

也許正因為這樣,羅田人對祖先才懷有最深深的追索情結,對文化才懷有一種非常嚴肅的敬畏和敬重的心理,自古就非常重視文化的教化作用,大多數羅田人從小就養成了讀書的良好習慣。文化昌盛,人才輩出,書香綿延。因此,對那些看似普普通通的羅田人,家裡卻保存著數量不菲的線裝古籍就不足為奇了。譚石磊是場鎮上一位年齡不過三十歲的年輕小夥子,在他家裡就保存有《紅樓夢》的石印本,書名叫做《金玉緣》,不知道紅學專家對此有何解釋。還有一套十二冊的石印《康熙字典》殘卷。

水有源頭樹有根,你若尋祖有奇門,秘籍一出淚紛紛——羅田十三

《金玉緣》殘卷

水有源頭樹有根,你若尋祖有奇門,秘籍一出淚紛紛——羅田十三

《康熙字典》一套

但是羅田人更為注重的卻是家譜的續寫。家譜是為了理清家族體系中直系血親和旁系血親的複雜關係,建立嚴明的人倫秩序。各大族姓都有家譜傳世,現存家譜中,最早的為清代“湖廣填四川”後所修,隨後民國期間也有編撰,多為續寫或新開“字派”,寫明本族遷移、分佈與發展情況。解放後,強調階級成分,否定家族觀念,家譜多被損毀,90年代後,有的重修,但大多資料匱乏。最初續寫家譜的意義也許是為了延續後代人的血脈,使其不忘先祖移居羅田的歷史,知道自己的腳步所從何來,幾乎每個姓氏都有專門續寫家譜工作的。現在,一些姓氏還專門創辦了網站,如馬頭社區的黃氏建立了黃氏網。

近年續修的《羅氏族譜》、《向氏族譜》等,大體反映了羅田鎮羅、向兩個姓氏自古以來的人文和姓氏文化,為羅田古鎮的移民史增添了翔實的註腳。《向氏族譜》最早修於嘉慶五年(公元1800年),同治十年重修。其《主修序》和《源流序》詳細記載了向氏家族的來源及發達情況。而其中的“孝父母”、“孝長上”、“和兄弟”、“重師尊”、“重農桑”、“勤頌讀”、“完糧稅”、“忠國家”等勸錄和“戒鬥毆”、“ 戒爭訟”、“ 戒播唆”、“ 戒濫交”、“ 戒左道”、“ 戒奢華”、“ 戒賭博”、“ 戒毒品”、“ 戒越佔”等戒條,即使在今天看來仍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水有源頭樹有根,你若尋祖有奇門,秘籍一出淚紛紛——羅田十三

羅田老街醫生向書敬保存的《向氏族譜》。

各個姓氏譜書的寫法大體相同。《萬氏家譜》直言修譜書是為了尊敬祖先,懂得做人的道理,崇尚親親睦鄰的純正風氣,使百世以後的子孫繼承下去,源清流潔。譜書中首先追述其家族來源:乾隆三十五年,先祖萬朝臣攜家人入川,至川東萬縣走馬區桂花村,大地名大龍溪,小地名朱家灣開荒錄籍,後裔繁昌延續至今至後。其次立下了宗規:仁孝培德,和氣慈祥,衣冠詩禮,益赫然光大於世。此外,還分原譜和後續譜安排了輩份表,分別為:朝紹榮開 世代光明 文德昌永 福祿長曾 繼承祖訓 存心和平 修善積功 紫陽高臨 舉達端方 懷仁守信 宏昭宇殿 安常處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