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獬豸》:和朝鮮檢察院沒關係的顛覆歷史作品

韓劇在中國的影響還是很大的,即便這些年風頭不再,但後遺症還是強。早一些年,韓國古裝劇流行,朝鮮半島古代禮法中母親出身決定子女貴賤的說法被一部分中國觀眾吸收併發揚光大,現在以宅鬥為核心概念的許多網絡小說裡都能看到因為母親身份低位導致子女永遠抬不起頭、無法和同父異母的姐妹享有平等待遇。

且不說中國古代並非如此,就連古代朝鮮半島也並非絕對如此。李氏朝鮮時期,朋黨政治發達,黨爭不斷,各個派別之間就“庶子”這個概念都無法達成一致。朝鮮顯宗執政時期發生過“己亥禮訟”,朝中兩派就就“庶”這個詞到底指的是嫡長子以外的所有兒子還是妾生子的問題展開大討論,最後為了穩定政局,顯宗禁止了這一爭論。

但在韓劇確立的價值觀體系中,“庶”就是一種賤稱,指的是妾生子。

《獬豸》:和朝鲜检察院没关系的颠覆历史作品

《獬豸》截圖

大眾娛樂文化將“庶”固定為一種賤稱其實是一種省事的方法,朝鮮文人朋黨政治為了這個詞到底什麼意思能反反覆覆吵上許多年,可見其中的含義的確有爭議性,電視劇為了方便創作,直接取一個最有戲劇性的。一旦確定了這種出身,後面走上高位的逆襲猶如鯉魚躍龍門,比單純權力鬥爭看著更有絕地翻盤的感覺。

SBS月火檔電視劇《獬豸》[xiè zhì]講的就是這麼一個戲劇性的故事,類似《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主角是一個不受人待見的庶出,本想做嫡出的支撐,但由於個人能力出眾最後走上了權力頂峰的故事。

《獬豸》:和朝鲜检察院没关系的颠覆历史作品

《獬豸》海報

《獬豸》號稱根據史實改編,但更建議觀眾將之理解為“半架空歷史”。它的背景是李氏朝鮮肅宗執政末期到景宗執政直至英祖即位後的時期,大致時間段在十七世紀末到十八世紀初。黨派鬥爭問題和朝鮮王室權力更迭都是真實存在的,但完全不是劇中反映出的那麼回事。

電視劇將丁一宇飾演的李吟,也就是後來的英祖設定為一個心懷天下、憂國憂民、才情卓絕的賤出王子,他嫉惡如仇,階級觀念淡漠,能夠平等待人,勇敢又堅強,為了大義甘願犧牲個人……總之具備了電視劇男主角可能具備的大部分美好特質。

劇中李吟的母親被設定為一個沒有名分的宮女,而歷史上的李吟母親則是崔淑妃,是庶出沒錯,但也屬於“己亥禮訟”討論範疇內的庶。電視劇反覆強調這個身份,目的就是為了凸顯後續逆襲的戲劇性。

《獬豸》:和朝鲜检察院没关系的颠覆历史作品

權律飾文秀

朋黨政治是朝鮮半島儒學充分發展的結果和表現,到了英祖即位以後予以大力打擊,《獬豸》的重要內容就是打擊朋黨政治。

英祖本人上臺也是朋黨政治鬥爭的結果。肅宗生前就想廢掉病弱無子的世子,安排李吟或延齡君即位,但當時朝中政黨複雜,分四色黨老少論,各派觀點不一,李吟的支持者是西人和少論派,景宗即位後,少論把持政治,先是以景宗病弱為由支持李吟代政,後又以陰謀弒君為由消滅老論,將朝鮮朋黨鬥爭推向最高潮,但又遭老論反撲。景宗去世,李吟即位,開始撲殺老論,在朝中施行集權政治。所以,這位英祖怎麼看都是朋黨鬥爭的獲益者。

但電視劇將他表現為一個受害者。反正是半架空歷史,觀眾隨意看,不要信就好。

《獬豸》:和朝鲜检察院没关系的颠覆历史作品

高雅拉飾汝智

要顛覆性重塑英祖和朋黨政治對國家的危害,又要表現英祖本人作為正義的化身、明辨善惡、明察秋毫的獬豸體質,又想安排英祖和高雅拉飾演的司憲院茶母汝智發生一些糾葛,又想表現司憲院(相當於李氏朝鮮檢察院)是國家政治清明最後的希望,又想安排英祖搞宮鬥。敘事線太多,不夠角色忙活的。

能夠保證完整性的,最後只有英祖和景宗的政治鬥爭這條線而已,朝廷朋黨政治的反映也幾乎全部依賴兩個擁有王位繼承權的人之間針鋒相對的鬥爭。最先出場,也最容易讓觀眾誤以為是電視劇表現主體的司憲院眾人最後大多以群像的形式出現,給觀眾帶來一大堆對理解劇情既無障礙又無推動的古代專有名詞,並培養幾個花色各異的活寶打亂本應緊張、緊湊的劇情,強行加入喜劇色彩,與動不動就表現出悲天憫人的男主角遙相呼應,構成情緒上的平衡。

想要表達太多但又幾乎沒有一條線說得精彩的《獬豸》,最閃耀的地方就在於它的劇名。獬豸是中國古代神獸,是勇猛、公正的象徵。中國的檢察機關門口也擺著獬豸,其他政府機關門前都是象徵著權威和權力的獅子,可見檢察機關的特殊性。韓劇《獬豸》顯然想要的是借古喻今,在這個不怎麼流行用檢察官做人設的時代重塑檢察官的神話,在這個層面上它是失敗的。

如果想看檢察官光彩或是朝鮮政治鬥爭,《獬豸》並不是最好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