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法之名:作品講述的不光有法律尊嚴還有人性,心態是最重要的

《因法之名》的播出已經接近尾聲,作品從兩個相似的案件,講述了法律的尊嚴以及在社會發展過程中法律不斷的健全,因法之名還社會一個朗朗乾坤。馬曉偉、李幼斌、李小冉、王驍等演員用精湛的演技,為觀眾帶來了一場非常不錯的視覺盛宴,而整個作品也讓人能夠不斷的反思。

因法之名:作品講述的不光有法律尊嚴還有人性,心態是最重要的

這部作品講述了法律在不斷的進步和完善,兩個相似的案件,一對父子時隔十七年相同的經歷而不同的審判結果就是對法律進步和維護法律尊嚴最好的明證。在劇情中,或許有這樣那樣的不足,有些拖沓有些演員不太適合但總體來講還是一部很優秀的影視劇作品。

因法之名:作品講述的不光有法律尊嚴還有人性,心態是最重要的

《因法之名》在茶語看來更多的是對人性的描述,所有的案件從發生到偵破到審判再到翻案,這裡面牽扯到的每個人幾乎都展現出自己的人性,也是大眾的人性。劇中最為正義和堅持的當屬李小冉飾演的鄒桐,因為鄒桐的存在,才有了兩個案件能夠準確破案的基礎,但是她之所以這麼做即為了維護法律尊嚴,也有私人情感在裡面。

因法之名:作品講述的不光有法律尊嚴還有人性,心態是最重要的

許志逸的案件翻案,鄒桐在其中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在她的內心中不認為許志逸會作案。但能夠在證據不利的情況下繼續堅持,還因為這個案件影響了她內心中一輩子的愛情,一段美好的初戀。為了許子蒙為了自己的父親也為了許志逸堅持上訴的母親。而許子蒙殺害葛晴一案中,鄒桐的堅持也是有些私心,因為她對許子蒙的瞭解和愛意,讓她堅持了下來,最終證明她是對的。

因法之名:作品講述的不光有法律尊嚴還有人性,心態是最重要的

兩個案件的偵辦人員,17年前的葛大傑和如今的仇慕,在偵破案件的時候都自覺不自覺的帶著仇恨、內疚等這些私人情感,憑藉著自己內心認定的事情去證明自己的正確性。最終,他們也都放棄了自己的堅持,理性的分析案情才有了真兇落網的存在。但是,有多少人在面對與自己相關問題的時候,進入到自己思維的“死衚衕”出不來或者不想出來。

因法之名:作品講述的不光有法律尊嚴還有人性,心態是最重要的

法律是公正的,但也是由人來執行的。往往都說“法律無外乎人情”,在這部作品中有很好的體現,從最開始許志逸案之所以匆匆結案,證據是一方面,而許志逸丈母孃一次次的哭鬧,在社會上引起的爭議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這是給予辦案人員的壓力所在。而後來許子蒙的案件中,葛大傑控制住了自己,也把妻子安撫住,才讓案件能夠繼續順利進行,找到真正的兇手。

因法之名:作品講述的不光有法律尊嚴還有人性,心態是最重要的

但是許志逸為了兒子處理那把兇器,最後被免於起訴也是因為“人情”在裡面的緣故。但是,因為是對好人有效所以沒有多少人會反對。而許志逸這個人,也是有些小聰明的,在約會時的言語中就可以看出來,當一切的困難過去,他也是一個正常人,只是在他自己的案件中算是“受害者”。

因法之名:作品講述的不光有法律尊嚴還有人性,心態是最重要的

人性是真實的,不管是人性本善還是本惡,每個人都不是純粹的。正是因為如此,丁律師為了兒子迴歸良知;陳碩也會為了父親而選擇逃避;鄭天因為沉浸在自己世界的認知中,這個執著有些偏執、聰明的人才一次次的走上犯罪的道路,希望找到自己的真理。就像許子蒙最後的明悟一樣:陽光一直在身邊,只不過有時候人會選擇性的視而不見,每個人都會這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