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下沉市場的“分眾傳媒”,「農廣傳媒」獲 6000 萬元 A 輪融資

36氪獲悉,下沉市場線下流量媒介平臺「農廣傳媒」近日完成 6000 萬元 A 輪融資,領投方為創世夥伴資本,本輪融資將用於快速擴張縣城超市屏幕裝機數。公司此前曾獲中體基金 2000 萬元 Pre-A 輪融資,以及玖創資本、唯獵資本、天使灣創投 1500 萬元天使輪。

「農廣傳媒」項目始於 2017 年 8 月,主要業務是在四五線縣城、鄉鎮社區以及中心村莊的商超安裝廣告屏幕,並還通過自建的後臺系統幫廣告主進行廣告投放。目前已依靠 80 人的地推團隊安裝了 2 萬臺屏幕,主要分佈在河北、廣西地區,廣告收益還將和已經安裝了屏幕的商超老闆分成。

前端展示的話,一塊屏幕的硬件+安裝成本在 1000-2000 元之間,屏幕的分佈大約一個縣城每 3000-4000 人一臺。後端服務客戶的產品主要是“品牌寶”和“導流寶”,品牌寶服務全國性的大客戶,導流寶則服務當地的中小店家。

36氪首发 | 做下沉市场的“分众传媒”,「农广传媒」获 6000 万元 A 轮融资

過去下沉市場的廣告媒介以本地電視臺和以及聚合型廣告冊為主。

本地電視臺市場萎縮,以一個河北縣城為例,「農廣傳媒」的工作人員在地推過程中瞭解到,五年前當地電視臺廣告業務外包大約一年 250 萬元,代理商的營收至少做 400 萬元,而去年外包費用 50 萬都找不到代理商。一方面是互聯網電視的衝擊,另一方面是移動設備在各個年齡段人群中的滲透,這些都將電視臺有限的受眾注意力轉移到了互聯網來。

聚合型廣告冊則成本居高不下,一本冊子印刷成本 3 毛錢,人工 120元/天 發 500 份傳單,還無法監測傳單投放到了哪裡,散落到街邊小店的冊子也無法給店主分傭,難以激勵店主的積極性。

過去由這些媒介承擔的廣告投放需求也急需新的渠道,這是「農廣傳媒」看好的市場。對於廣告主來說,「農廣傳媒」能夠實時監測廣告在什麼時段、投放到了哪些區域、主要的人群畫像是怎樣的,相比過去的刷牆、喇叭車、電線杆等傳統廣告,投放更精準、效果更可控。

早在項目的 MVP 階段,創始人汪洋說自己在河北一個比較大的鄉鎮裝了 17 臺,並測算了屏幕安裝成本、一個店安裝一臺屏幕的用電成本,之後有當地的幼兒園、辦電話卡的、洗車的小店,都願意在這些屏幕上投放廣告。

現在通過「農廣傳媒」投放的客戶中,全國性的大品牌如 Boss 直聘(招聘店長、藍領招工)、北汽福田(汽車下鄉的補貼活動)、花生好車、二頭條(類似趣頭條)等主打縣城人群的產品,本地客戶主要有當地的教育機構、4S 店等。有意思的是,創始人汪洋提到,目前 20% 的大客戶貢獻了公司 80% 的營收。

現階段,「農廣傳媒」的前端屏幕、後臺投放系統已基本跑通,接下來的重點是通過”自營+加盟“的模式,快速擴張屏幕的分佈數量和區域。這也意味著除了管理自己的地推團隊,和加盟商的合作也是不小的挑戰。目前「農廣傳媒」合作的加盟商大多是當地主動找過來的小代理商,接下來面臨的問題是如何規模化地獲取代理商資源。

媒介買賣本質也是一個連接媒介主和廣告主的雙邊市場。對於媒介加盟商而言,平臺的吸引力在於能分到大客戶的媒介預算,因此平臺獲取大客戶的能力是能否快速擴張代理商資源的關鍵因素。對於大客戶而言,屏幕分佈足夠廣泛、數量足夠多、覆蓋人群足夠廣,同時還能精準投放,這是他們對平臺的要求。

同賽道做線下媒介的項目還有:「抱抱堂」做 2-5 線城市電影院映前廣告投放,「西柚媒體」做線下車庫場景的廣告投放,「梯影傳媒」做寫字樓的電梯投屏廣告,百度投資的「新潮傳媒」做社區電梯廣告。

本輪投資方創世夥伴資本主管合夥人周煒認為,“開發新的價值窪地,聚焦互聯網新人群需求,和整合互聯網的碎片化流量等,都有可能會創造出新的大流量入口。「農廣傳媒」的位置天然貼近新零售消費場景,使得流量可以輕鬆實現零售消費變現。”

團隊方面,創始人汪洋是國防科技大學工科博士、連續創業者,除地推人員外,團隊有 30 人,base 北京,最早是做土地流轉的項目,熟悉三農市場和縣鎮村商業生態。目前「農廣傳媒」也正在進行新一輪融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