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經營者都在想辦法降低成本,靠低價獲得認可絕對是一個怪圈

我們都應該知道任何產品都有對應的成本,而低於這個成本,其產品的服務和質量必將難以保障,這在某些競標中表現的可能會更加明顯,並不見得就是最低價勝出,還要看材料細節,進度指標等等,突破底線幾乎是板上釘釘的劣質工程,除非你不想盈利兼職慈善家。

每一個經營者都在想辦法降低成本,靠低價獲得認可絕對是一個怪圈

既然都知道有底線問題,又何必彼此壓榨呢,生產商壓原料商,經銷商壓生產商,零售商又被消費者低價選購篩選衝擊,整個環節沒有一個處在意質量問題。當然我說的是共性,難得個別以質量為前提的選購也大多變成了國外訂單往來,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

每一個經營者都在想辦法降低成本,靠低價獲得認可絕對是一個怪圈

最勤勞肯幹的民族,在最年輕的時候創造出的價值竟被當作人口紅利肆意揮霍,留給底層勞動者的遠沒有想象中的夠用,所以,絕大多數人在包括衣食住行在內的很多選擇上只能選價格更優惠的,其實這種惡性循環並不是本身創造的價值不足以支付一個相對奢侈的生活,而是這種價值被當作紅利被無情攫取並揮霍,普通人有太多需要自己準備錢的地方,而這些在大多數國家是由政府買單的。

每一個經營者都在想辦法降低成本,靠低價獲得認可絕對是一個怪圈

消費的惡性循環本質是經濟的惡性演化,這種積累的副作用在某些主義初期已經是早有驗證的,所以他們已經有了很大改善而且還在進一步的完善之中。

面對當下的競相低價,任何一種以品質取勝辛苦樹立的品牌,也多會遭遇李逵遇李鬼的尷尬,最終誰會勝出也是很難預料。

改變消費習慣迫在眉睫,當然這種改變應該更早植根於更合理的分配製度,低質低價的危險格局不應該再延續下去了。

每一個經營者都在想辦法降低成本,靠低價獲得認可絕對是一個怪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