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会明:用生命雕刻时光,用担当诠释信仰

“背对着家的方向,踏上征程;每一步跋涉,心里装着的都是司法事业;他不枉不纵,吹响山南地区的反腐号角;他剑胆琴心,毫无保留传授办案经验;五年援藏,初心不改,雄鹰展翅,格桑花开。”他就是“群众最喜爱的检察官”——安徽省宣城市检察院原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周会明。


周会明:用生命雕刻时光,用担当诠释信仰


周会明追悼会

这位为守望正义两度援藏、鞠躬尽瘁的检察楷模,由于积劳成疾,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2018年1月12日与世长辞,终年53岁。他曾说:“执法者内心的正直与善良,概括起来就是‘剑胆琴心’,所谓‘剑胆’就是面对困难不害怕,所谓‘琴心’也就是善良,这就是正义。”

“只有敢于办案才能取信于民”


周会明:用生命雕刻时光,用担当诠释信仰


向记者介绍山南检察工作

1988年,24岁的周会明从华东政法学院法律系毕业后被分配到合肥市检察院工作。20多年来,他始终站在惩治职务犯罪第一线。

2004年,身为合肥市检察院反渎职侵权局局长的周会明顶住巨大压力,带领各基层检察院干警果断查办土地系统窝案串案,在全国首次揭开土地系列案件背后黑幕,引发社会强烈反响。当时的专案组成员蒋培回忆起那段艰苦的办案时光还记忆犹新,“当时压力非常大,都是周会明在顶着,只要有问题,有困难,有阻力,都是他去解决。”

“检察官只有敢于办案才能体现对党忠诚,才能取信于民。”这是周会明经常说的一句话。

2011年12月,中央电视台报道了一则西藏山南地区加查县发生一起口蹄疫疫情给当地群众造成几百万元经济损失的新闻。这时的周会明挂职西藏自治区检察院山南分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才三个月。从新闻报道中,周会明敏锐地意识到其中可能存在失职、渎职行为。他立刻组织反渎干警迅速查清原因。

原来,由于当地乡政府负责动物疫苗的干部没有按照要求给牦牛和羊群全部打疫苗,致使口蹄疫疫情产生并在一定范围内蔓延。当他们准备对这起案件立案时,却遭遇了很大阻力。面对种种压力,在山南检察分院党组和检察长的支持下,周会明带领检察干警坚决查办了该案,使相关责任人受到了应有的法律制裁。这起案件的查办不仅打出了山南检察的声威,也使高原上的广大干部群众对渎职侵权犯罪有了一定了解。

周会明生前办理的最后一个案件是在宣城市检察院副检察长任上。当时,周会明带领宣城市检察院干警杨凌办理了一起广德县受贿案。提审时,周会明为这个案件作了精心准备。他的提审技巧、讯问方法及对案情证据掌握的精细程度令杨凌十分钦佩。杨凌后来感慨说:“周检在分析案件时思维逻辑严谨,专业功底深厚,我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专业的东西和经验,他的人格魅力也征服了我。但万万没想到,不到一个月,周检就走了,这个案件竟成了周检一生中所办的最后一个案件。春蚕到死丝方尽,我感觉这句话写的就是周检的一生!”

“我们没有理由不为她奉献”


周会明:用生命雕刻时光,用担当诠释信仰


欢迎来自内地的检察同仁

“西藏这片蓝天白云下的净土是祖国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们没有理由不为她奉献。”周会明生前自愿援藏5年改变了山南地区检察工作的落后面貌。

2013年,在协助山南市纪检部门调查山南地区商务局原局长陆某被敲诈26万元违纪案时,一个细节引起了周会明的注意:26万元并不是陆某直接支付的,而是从他人账户转走的。有着丰富办案经验的周会明察觉到,该案背后可能涉嫌职务犯罪。他带着专案组以此为突破口查实陆某利用主管工程建设之机,多次收受工程承建方等贿赂57.5万元。这是山南检察分院建院以来查办的第一位处级领导干部。

随后,周会明相继查办了隆子县原副县长丹某受贿案,西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原副巡视员、中小企业局原局长朱某受贿案。丹某是山南地区第一个因受贿罪被判刑的少数民族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朱某受贿案是山南检察机关查办的第一个厅级干部受贿案。

三个“第一例”打出了声威,更打出了山南检察机关的自信。在西藏自治区,山南检察分院连续四年位居查办职务犯罪榜首,连续三年办案数量占据整个西藏自治区检察机关的“半壁江山”。

虽然办案工作取得历史突破和辉煌成果,但周会明深知援藏时间有限,而建设西藏任务无限。如何变“输血”为“造血”,建设一支过硬的检察队伍,他边干边思考。在山南检察分院党组领导下,通过对重视初查、以案带训、规范流程等工作方法的探索和实践,刷新理念、教会方法、理顺程序,山南地区检察机关队伍素质得到迅速提升。

有一位年轻干警从未办过反贪案件,他第一次去审讯一名犯罪嫌疑人时只呆了15分钟就“逃”了出来,认为自己不是当检察官的料。针对这些情况,周会明常对他们说:“我们司法办案是法律赋予的职责,我们代表的是正义,维护的是法律的尊严,何况我们还有事实证据在手,要挺起胸膛大胆办案……”

办案子带队伍,刚开始很辛苦,从线索分析、办案人员搭配到组织、调度,周会明样样亲力亲为,晚上还跟着干警一道熬夜。一年多办案实践下来,干警们渐渐成熟起来。

“师傅给了我信心勇气,教会我正确的方法,感觉自己每天都在进步,每天都在超越自己。”那位曾觉得自己不是当检察官的料而一度打“退堂鼓”的检察干警,如今已经是办案骨干了。他把周会明称为师傅,言语中充满了尊敬与崇拜。

为了提高干警的能力水平,周会明提出了“请进来、走出去”的思路。他协调安徽省检察院先后选派了23名检察业务专家到山南挂职,开创了“组团式援藏”的先河。他还选派6名山南检察干警到安徽省检察机关进行业务培训和岗位锻炼,开展为期3个月的面对面指导。

周会明还从完善办案机制、抓办案规范化建设入手,从举报中心的线索管理到线索交办,初查环节如何围绕案件线索制定初查预案,审讯环节如何运用讯问技巧制定问话方案,技术支持和后勤保障如何为办案服务等建立了一整套规范化操作流程。

从“输血”到“造血”,通过几年的双渠道业务带动,山南地区检察机关办案能力得到质的飞跃,周会明5年间在山南带出了一支强有力的多民族检察队伍。

与汉藏干部群众结下了深情厚谊

谈起周会明的为民情怀,与周会明一起工作过的合肥市和宣城市检察院的干警都有口皆碑。每次向困难小学和灾区的自愿捐款,周会明都捐得非常多。


周会明:用生命雕刻时光,用担当诠释信仰


2017年9月,周会明被最高检评为“守望正义——群众最喜爱的检察官”

2017年9月,也就是周会明去世前三个月,周会明赴京参加最高检“守望正义——群众最喜爱的检察官”颁奖典礼。回到宣城,得知宣城市检察院的一位老驾驶员患肝癌要进行换肝手术。虽然素未谋面,周会明却将获得的所有奖金全部捐献给了他。他说:“比起我自己,他更需要这笔钱,希望在大病面前能够帮助他缓解一些经济压力。”而当时,他自己却不知道无情的病魔也已经缠绕在他的身上。

援藏期间,周会明更是以自己的大爱彰显了“中国好人”和一名党员领导干部的赤子情怀。山南所辖的措美、错那、浪卡子3县地处高寒,常年低温多风缺氧,恶劣的气候成为检察干警工作的最大阻碍。工作中,周会明对干警的要求非常严格,但对干警的关心也一样发自肺腑。大家每次出门,周会明都要反复叮嘱。“路上慢点,千万不要疲劳驾驶,路上若结冰,不能走就不要走”……直到干警平安归来,他的心才放下。

还有一次,周会明到洛扎县办案,看到当地有一位检察官患病,身体极度虚弱。回到泽当后,周会明立即让洛扎县检察院的司机将自己房间里的制氧机带到洛扎,送给了那位检察官。周会明说:“制氧机尽管我也需要,但是高海拔地区的患病干警更需要。”


周会明:用生命雕刻时光,用担当诠释信仰


2015年秋天,周会明和安徽其他两位援藏干部到浪卡子县一乡村小学捐助电教、学习、体育用品及衣物

在西藏,周会明不仅关心干警,也尽力将自己的关爱给予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在周会明的手机里珍藏着一张照片,他与一群藏族孩子在空地上踢足球,孩子们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抱着足球在场地上奔跑。这是周会明爱心资助的又一个故事。2015年秋季,周会明在和安徽援藏干部、时任山南地委副秘书长林伟聊天时得知,浪卡子县有个贫困的教学点缺少文体用品,便和朋友们一起捐助1万多元的电教用品、体育用品,开了四五个小时的车程把东西送到这个海拔4000多米的山村教学点。这张照片就是周会明与孩子们踢足球时拍下的。

此外,他给所驻村的错那县卡达乡支援了3万元基本建设费用,给咸阳民族学院藏族班困难学生捐助了1万元生活费。援藏五年多时间里,周会明克服高寒缺氧、远离亲人等各种困难,创新援藏方式,做实援藏项目,与那里的汉藏干部群众结下了难以割舍的深情厚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