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運河文脈“活”起來

5月3日至6日,首屆大運河文化旅遊博覽會在揚州舉行。大運河沿線京、津、冀、蘇、浙、皖、魯、豫8省(市)38個城市的媒體發起成立大運河城市全媒體聯盟,共倡創新報道,講好“運河故事”,德州日報社成為聯盟首批理事單位,今後將圍繞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與其他成員單位加強協同互動,共同舉辦活動、展開報道。早在2014年,南運河德州段即成功申報為世界文化遺產,這些都為德州塑造、擦亮運河古城名片提供了難得機遇。

習近平總書記就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作出重要指示,明確指出“保護大運河是運河沿線所有地區的共同責任”,要求將大運河“統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是中華民族最偉大的文化創造之一,為溝通南北經濟、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貢獻。德州因運河而起,因運河而興,大運河及支流流經我市9個縣市區,運河文化浸潤著德州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奔流不息的運河水,延續著千年歷史文脈。作為運河文化的重要節點城市,讓運河文脈“活”起來,是做好後申遺時代大運河保護利用工作的重要一環。

南運河德州段文化積澱厚重,形成了不少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如蘇祿王墓、德州碼頭、德州倉庫、北廠漕倉遺址、運河船工號子等。這些文化遺產承載著城市記憶,是“德州故事”生生不息的源泉。深入挖掘文化遺產底蘊,藉助“講故事”的形式使其“活”在當下,讓其成為滋養百姓心靈的文化大餐,我們必須奮發有為。

講好運河 “德州故事”要在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中找準自身定位。結合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一帶一路”倡議、長江經濟帶發展等一系列重大國家戰略,做好頂層設計,統籌思考德州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要以 “大運河山東省德州段遺產保護規劃”為基礎,有針對性地做好運河流域內城鄉建設發展規劃、旅遊發展規劃、文化產業發展規劃,使大運河德州段“動起來、活起來、美起來、富起來”。

突出德州特色講透 “德州故事”。發掘傳承大運河歷史文化資源,我市已做了不少有益探索。比如,建設完成九龍灣公園、龍運湖景區等10餘個沿線景觀工程,開發了運河古街等文化旅遊項目;打造地域文化主題雜技劇《運河流芳》,受到普遍好評。實踐告訴我們,打動人心的故事,必須特色鮮明、耐人尋味。在摸清大運河沿線遺產分佈,分析遺產保護利用情況的基礎上,挖掘大運河德州段獨特的文化資源優勢,賦予其時代內涵,通過全方位、深入解讀,打造區域性文化標識,形成優勢文化產品。在此基礎上,才能形成叫得響的運河文化品牌。

□鄧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