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住在西城和海淀,在這兩個區上小學,太難了

全北京的家長都想在西城和海淀弄一個學位,不管是明裡或者是暗裡,一直都很難,但今年難度更大,處於全面收縮的態勢。海淀區幼升小政策開始明確,海淀區的學位缺口非常大,自己都解決不了區域內適齡兒童入學,建議那些沒在海淀居住的孩子,就別往往海淀擠了。這個說法,給很多想進入海淀就讀的家長澆了一捧冷水,涼颼颼的。要在海淀謀個學位,太難了。

西城區義務教育入學出現了協調入學的新名詞,但小學入學今年並沒有取消多校劃片。並明確答覆,在片區內登記但因學校學位不足而不能在登記小學入學的,在學區或相鄰學區協調入學;集體戶籍等其他適齡兒童在全區範圍內派位入學等均屬於“多校劃片”入學方式。也就是說,協調入學屬於多校劃片的形式。

沒住在西城和海淀,在這兩個區上小學,太難了

沒住在西城和海淀,在這兩個區上小學,太難了

沒住在西城和海淀,在這兩個區上小學,太難了

沒住在西城和海淀,在這兩個區上小學,太難了

北京的教育格局,西城和海淀是兩大強區,相比較而言,西城區的優質教育相對均衡。招收初中的11個學區中,其中四中在9個學區招生,八中在8個學區招生。西城公佈的19所2022年校額到校的高中校名單來看,相對還是不錯的學校。校額到校的高中校的初中畢業生,在錄取時按校額到校50%升入優質高中,意味這些一般初衷升入優質高中的幾率很高。這些所謂一般學校,其實內部實力是很強的,某所一般學校,每年都有北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錄取的學生,而在外區,即使在區域內排名前三的高中,考入清華和北大的比例極少。

可想而知,如此教育強勢的西城區,有多少家長想把學位定在西城。但難度很大。西城區小學入學五個條件中,有四個提及實際居住在西城區。還有一個是針對非京籍適齡兒童的。

海淀區也是這麼明確:僅具有海淀區戶籍的適齡兒童,實際居住地址與其法定監護人在京合法房產地址不一致的,應回其法定監護人的合法房產所在地就近入學,確有困難需要在海淀區就讀的,在全區協調解決。這個表述是非常含糊的,什麼叫確有困難?正因為沒有相對客觀的標準,沒有在海淀區實際居住的適齡兒童在海淀入學,可能性非常小。義務教育政策也在勸說這些家長,住哪就在哪入學吧,別往海淀擠了。

以往,大量非海淀居住和戶籍的適齡兒童,是通過民辦校入學來解決的,但今年民辦校學位開始收縮,非海淀區學位計劃,由2018年30%壓縮到15%。

什麼原因,導致海淀學位如此緊張?因為海淀區預測小學入學需求將達3.4萬人,初中入學需求將達2.6萬人,學位缺口持續加大,全區依然面臨較為嚴峻的入學壓力。

當我分析完小學入學的核心關鍵詞實際居住之後,對於明年或者往後入學的適齡兒童而言,家長或許認為,這沒有什麼難度,買不起房子,在西城和海淀租一套也行啊。好像可以套路,但是,義務教育政策現在是一年一變化,誰知道明年會有什麼限制條件。我還是覺得,義務教育就近入學比較符合現在教育改革大流,省得費錢操心之後,還不一定能在西城和海淀入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