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中國建設成經濟發展新引擎

数字中国建设成经济发展新引擎

堅持產業數字化轉型方向,加快傳統產業綠色升級,探索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要實現 “物聯、數聯、眾聯”。

建設 “現代數字城市”要側重三個方面:一是安全為先,二是需求牽引,三是迭代發展。

數字經濟發展躍上新臺階,正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數據見證事實。 “2018年,我國信息消費規模突破5萬億元,數字經濟總量超過 31萬億元,佔 GDP比重達34.8%, 對 GDP增 長 的 貢 獻 率 達67.9%。”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成員、副部長陳肇雄在5月6日第二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上表示。

正如大會主題 “以信息化培育新動能,用新動能推動新發展,以新發展創造新輝煌”,數字中國建設日新月異。

緊抓有利時機 推進數字中國建設

當今世界,信息化、數字化正深刻改變著世界的競爭方式和經濟格局。“要緊緊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有利時機,把握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切實把互聯網技術創新的後發優勢、技術應用的領先優勢和大市場優勢轉化為數字經濟的發展優勢,開啟數字中國建設新徵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宣部部長黃坤明強調,要堅持把突破核心技術作為重中之重,充分發揮各類創新主體作用,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促進創新成果不斷湧現。堅持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先行,推進城鄉信息資源整合共享,打通信息血脈,縮小數字差距,釋放數字活力。堅持產業數字化轉型方向,加快傳統產業綠色升級,探索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堅持信息惠民、便民、利民,拓展服務群眾的渠道載體,提升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堅持開放合作、互利共贏,加強與世界各國網絡空間合作,以更加開放的姿態融入全球數字經濟發展。

陳肇雄表示,建設數字中國是搶抓信息化發展歷史機遇、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必然要求。他介紹,當前我國光纖用戶滲透率超過90%,4G用戶規模突破12億,5G研發和產業化進程明顯加快,智能製造新模式、新業態快速發展,數字經濟發展躍上新臺階。

“國家發展改革委堅持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按照發揮數據基礎資源作用和創新引擎作用的要求,與各部門一道大力推動數字中國建設,深入推進數字經濟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以數據為關鍵要素的數字經濟蓬勃發展。”國家發展改革委副秘書長任志武說。

“數據資源開發利用不足、數據資源無序濫用和不用並存、關鍵技術存在短板、法治環境亟待完善、數據安全面臨嚴峻危險。我國數據資源開發利用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國家電子政務專家委員會主任王欽敏針對這些問題,給出了對應的建議:要深化數據資源應用,繼續推進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共享,優化數據全生命週期管理;擴大政府公共信息資源開放範圍,提高數據開放質量;加強個人信息保護,規範數據採集、交易、應用工程的行為規則,加大對用戶個人隱私的保護力度;建立打擊非法數據獲取和交易常態化工作機制;加快核心技術突破;建立健全法律法規,並加強數據安全管理。

共建智慧社會 增進人民福祉

數字中國建設帶來的是便捷和智慧。手機支付、遠程醫療、視頻會議、刷臉通行……今天,數字中國建設帶來的改變,提升了人們的生活品質。

從 “最多跑一次”到 “不見面審批”,政府部門的效能也已經實現了質的飛躍。

黃坤明認為,信息化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增進人民福祉,因此信息化建設要堅持信息惠民、便民、利民,推動共享發展,助力全面小康,不斷提升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中宣部副部長莊榮文也強調,數字經濟、信息化建設的最終目的仍是構建惠民、利民的信息服務體。

就福建而言,福建省委書記于偉國發言時介紹,福建率先全面建成網上辦事大廳,審批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超過90%。企業和群眾辦事像 “網購”一樣方便。

數字中國建設,為我們呈現出生活的多種可能。北京理工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張軍結合自身專業舉例說,現在交通社會里,都是人服務於交通,航班、高鐵甚至打車都是事先定好再享受服務。如果有了智聯網,我們對交通的享受將是交通適應人,做到人民當家作主。比如從北京到福州來開會,我們通過手機APP連網,發出有30人要到福州的信息,之後可以共同打 “飛的”來這裡。像這種模式,還可以有定製化高鐵、共享長途客車等,這就是自主交通對生活的改變。

誠如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軍所說,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要實現 “物聯、數聯、眾聯”。所謂 “物聯”就是全域覆蓋、全維感知,通過在全域鋪設的各類傳感器 “神經元”,構建智能、開放、安全、共享的物聯網基礎設施,實現物理世界與數字世界無縫鏈接,打造全時、全域、全場景的城市感知體系能力;“數聯”就是數據歸心、心中有數,通過城市信息交換模型,形成 “數聯一片湖”,解決各部門間信息交換欠缺、物聯設備重複鋪設、各類數據處於 “孤島狀態”,難以重新組織和充分利用等問題,實現調度策略智能生成、綜合分析衍生影響、機器學習、預警研判等功能,凸顯數據匯聚、數據融合和數據服務支撐的能力; “眾聯”就是共創共治、共建共享,通過城市智能化綜合運營管理中心和城市治理推衍體系,構建以人民為中心的聯接,多元主體、命運共同、智慧聯接、共創共享的生態體系,展現 “為服務者服務”的理念和賦能賦智行業應用的能力。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芮曉武認為,建設 “現代數字城市”要側重三個方面:一是安全為先,通過構建高安全信息基礎設施和網絡安全服務保障體系,確保政務信息、行業數據、居民財產與個人隱私安全。二是需求牽引,應站在城市管理者角度,圍繞中央對城市部署的戰略任務、城市自身發展難點痛點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系統整合有效需求,立足全局,科學規劃,統一建設,實現政府治理更高效、產業動能更強勁、人民生活更美好。三是迭代發展,面對信息技術和產業快速發展變化的實際,應更多采用 “企業主建、政府主用、社會共享”模式,由企業按需主動進行迭代升級,始終保持城市信息系統的先進性和安全性,切實幫助政府提高服務效能、降低運行成本,同時,有效帶動城市數字產業的發展。

“要避免數字鴻溝,讓數字紅利惠及每個人。”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表示, “把互聯網思維引入政務服務,以群眾愛不愛用,好不好用來檢驗政務服務的成效,推動政務服務。從政府供給導向轉變為群眾需求導向,讓企業和群眾辦事便利不斷提高,從而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馬化騰說,市場的供需兩側和政府的政務服務數字化轉型升級,將會促進數字經濟的發展,帶來數字行業的充分釋放,激發數字生態和智慧社會的形成,從而加快網絡強國的建設。

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認為,中國 “先行先試”的政策環境,也在不斷縮小我們跟發達國家的差距。尤其是在自動駕駛、車路協同、智能交通等方面,我們的起步稍晚,但是步伐更快、潛力更大。

  • 聯繫我們(新聞中心):010-68325610 010-67410611

  • 中國工業新聞網:010-67410655


数字中国建设成经济发展新引擎
数字中国建设成经济发展新引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