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亮的人格光輝與精神風範

日出東方之時,啟蒙老師朱五阿公指著天地間的一道光線,告訴八歲的九滿伢子,那是一根挑得起天下糧米的“扁擔”,需尋八字“真經”得此扁擔,便可填飽天下人的肚皮! 並教給他第一個字——“實”,即“老實”的“實”,“誠實”的“實”,“真實”的“實”……3月中旬以來,由中央電視臺、湖南省委宣傳部等單位聯合出品的電視劇《共產黨人劉少奇》在央視綜合頻道熱播,很多黨員和群眾紛紛表示,從劇中可以汲取到豐富的精神營養,感受到劉少奇的人格光輝。

這是一部展現革命先輩形象、傳遞紅色主旋律的人物傳記類電視劇。全劇以劉少奇同志真實的人生故事為框架,分為“少年立志為國” “工運初露鋒芒”“白區大展身手”“抗日獨鎮一方”和“解放領袖群倫”五大篇章,全景式展現了風雲激盪的歷史歲月、跌宕起伏的革命征程、自強不息的民族力量、艱苦奮鬥的國家建設。

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劉少奇同志念茲在茲的“衛黃保華”就是其初心和使命的寫照。劇中,劉少奇經歷了錯綜複雜的困難,遇過險境、進過牢籠,但他始終堅定信仰,聽黨指揮,無私無畏,胸懷大度,經受住了一次次生死考驗,做到了一生與黨、國家和人民風雨同舟、患難與共。

從一個懷著悲憫之心的少年成長為黨和國家領導人,這個過程也是劉少奇同志人品、政品淬鍊的過程。比如,他不顧個人安危,毅然前往白色恐怖橫行的北方局,領導地下革命工作,肩負起最危險的任務,彰顯出了共產黨人勇於犧牲奉獻的高貴品質。在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中,當工人們與持槍士兵僵持,劉少奇跳上椅子,眼含熱淚向士兵喊話勸告,把礦方的所作所為以及雙方大動干戈將會導致的後果一一列舉,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面對劉少奇有理有據的勸說,士兵們紛紛放下武器。新中國成立後,面對國內經濟困難的局面,他日夜操勞,堅持前進衝鋒、開拓創新,向黨和人民交出一份份滿意的答卷。他所留下的精神財富,激勵著今天廣大黨員不懼困難、堅定前行。

“學習、學習、再學習”,是劉少奇同志一生秉持著的精神。劇中,少年劉少奇在一個寒冷的冬天看書著迷,棉鞋被炭火燒著了才發覺。在帶領部隊越過日偽封鎖線進行反掃蕩的戰鬥中,他仍然一路跋涉一路讀書。在蘇聯學習期間,雖然經常吃不飽,他依然系統學習了《共產黨宣言》《國家與革命》等馬列主義經典著作。新中國成立後,他堅持每天讀書、寫作到深夜,每當遇到重要的問題,他常常到院子裡踱來踱去,反覆思索。

“今天總算回來了,卻看到鄉親們的生活很苦,我們的工作搞成這個樣子,我是有責任的,我要向鄉親們承認錯誤……在這裡我要跟大家說一句:對不住了。”電視劇第一集中,時任國家主席劉少奇回到家鄉,看到鄉親們過得不好,有的甚至依舊在捱餓,他幾次鞠躬致歉。他從未忘記自己青年時代就樹立的要拯救祖國和人民於危難之中的遠大志向,始終兩袖清風,始終把人民冷暖放在心上,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探索中國特色的自救道路,最終尋得“實事求是、每求真是”的八字“真經”,並將一生奉獻給了自己深愛的祖國和人民。

此外,該劇還首次披露了大量鮮為人知的珍貴史料和生活細節,讓觀眾透過熒幕看到,劉少奇不僅是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而且也是一位和藹的父親、溫情的丈夫。“濤濤一口、丁丁一口,然後爸爸一口。” 延安時期,正身患重感冒的劉少奇,坐在窯洞門口為兩個幼子餵飯;妻子何寶珍犧牲後,劉少奇尋找妻子遺物卻一無所得,最後失聲痛哭……這些都使劉少奇的人物形象更加豐滿、立體、有血有肉,讓觀眾深刻感受到一位共產黨人的平凡與偉大。

從劉少奇故里的牌樓進入,沿著蒼松翠柏掩蔭下的百級臺階拾級而上,是綠樹環繞、花團錦簇的劉少奇同志銅像廣場,每年都有很多群眾自發來到這裡,表達對偉人的深切緬懷之情。“九滿哭紙”“劉九書櫃”“借光讀書”等一個個真實故事讓來到這裡的人們深深感動。

電視劇《共產黨人劉少奇》通過全景展現共產黨人劉少奇不平凡的人生歷程,再現了他忠誠擔當的一生、學習求索的一生、勤政務實的一生、清正廉潔的一生。讓我們透過熒屏,穿過滄桑歲月,走近劉少奇的人生歷程,共仰他的人格光輝與崇高風範。

圖片製作:孫 曦

闪亮的人格光辉与精神风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