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百態:談快樂

人生百態:談快樂

人生在世,都想快樂,但為啥還有痛苦不如意呢?

看到“萬事如意”的條幅,暗笑,不過是過年人們美好的願望和期盼罷了。事實並非如此。

縱觀人生,一帆風順的極少。不完美才是人生。不如意事常有,於是有人抑鬱,自殺。

這種心理病比生理病更可怕。魯迅開始學醫,後來發現治療心理病更重要,才從文。

讓我們探討一下快樂的原因,有人說,名利具有才快樂。

美國作家海明威都有了:

論名,他是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大師級作家。

說利,版稅稿費早已使他成為富翁。

愛情,許多女人都愛他。

該快樂吧?他卻用獵槍結束了自己年僅62歲的生命。

而他的朋友,《老人與海》的人物原型,一位靠打漁為生的老漁民卻活得有滋有味。

有一則外國寓言《一個快樂人的襯衫》:

某國王雖極耳目聲色之娛,卻抑鬱寡歡。左右獻計,大臣說,如能找到一個快樂人,把其襯衫給陛下穿上就能快樂。

於是派人四處尋找,走遍全國,家家都有難唸的經。後來發現一農夫耕罷在大樹下乘涼,赤裸上身,很快樂的樣子。便上前問:“你快樂嗎?”農夫說:“我自食其力,無優無慮,快樂極了。”使者大喜,忙索其衣。農夫說“我光膀子,沒有襯衫。”

寓意多麼深刻!

快樂雖需一定的物質基礎,但並不完全取決於物質。

錢鍾書認為,一切快樂都是由精神決定的。林清玄也說,快樂是一種選擇,是一種能力。

“文革”中某高校兩位教授同時被下放到農村改造,一起鍘草。中文老師受不了艱苦的勞動和精神的折磨,不久去世。而音樂老師安然度過六年平反回校,師生們問他怎麼熬過來的?他說:“我鍘草都按音樂節奏,其實是在欣賞音樂。”

快樂是一種選擇和能力,這種把忍受變成享受,是精神戰勝物質的勝利。於是,千災百毒,有談笑自若的人,簞食瓢飲,有不改其樂的人。

人生百態:談快樂

快樂也是養生長壽的唯一秘決,有了它我們是不是就有了一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