呷哺出軌變臉,揮刀自宮,華萊士抄底1000億小火鍋市場

前言:

呷哺呷哺最近動作頻繁,弘毅資本的朋友邀請我談談對呷哺呷哺的看法,作為投資參考。

為了不斷別人財路,我就一直推脫,說最近太忙沒有時間。但怎奈我臉皮薄,推的久了,就不好意思拒絕。特別是看著呷哺又在武漢開出1000㎡的店鋪,實在忍不住了,在這裡痛斥一番,歡迎廣大看官圍觀,如果覺得靠譜,就把打賞的紅包發的大大的吧,換點兒奶粉錢。

呷哺出軌變臉,揮刀自宮,華萊士抄底1000億小火鍋市場


1000㎡的店鋪,呷哺放大招了!

4月20日,呷哺呷哺在武漢新開一家1000㎡以上的大店,除了體驗全方面升級大調整外,青磚、絹燈、怪石、流水,一步一景,每個入口都特別設計了場景佈置,騰雲駕霧、禪意濃濃······

呷哺出軌變臉,揮刀自宮,華萊士抄底1000億小火鍋市場


呷哺出軌變臉,揮刀自宮,華萊士抄底1000億小火鍋市場


除了場景、菜品和服務的升級,還加入了旗下品牌湊湊特別引入矚目的臺式手搖茶,在非用餐期門店全區域開發,提供給手搖茶顧客享受美味的下午茶時光。

升級版呷哺呷哺是跟湊湊的雜交?

咋一看,以為是旗下高端火鍋品牌湊湊。湊湊一出世,就劍指高端,在空間環境和產品結構上均有突破,表現可圈可點,一度引發海底撈關注和緊張。

呷哺出軌變臉,揮刀自宮,華萊士抄底1000億小火鍋市場


但呷哺呷哺董事長賀光啟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解釋說:升級版的呷哺和湊湊還是不一樣的。呷哺旗艦店是呷哺自身的旗艦版,有自己的DNA,在口味、菜品、價格、定位、服務模式和裝修細節上都不同於湊湊。最重要的是核心不一樣,呷哺是一人一鍋的小火鍋,客單價在50元左右,湊湊客單價在150元以上。呷哺的大店,接待客群可以從一兩個人到幾十個人就餐需求都能同時滿足。大店在嘗試後,未來會在全國各大省市開出不同規模的門店······

不管老闆願不願意承認,升級版呷哺,到處都是湊湊的影子,至少是另一種湊湊。

出軌了,延續20年的標誌性符號說變就變!

除了店鋪面積、菜品、服務、裝修環境等各種升級之外,呷哺還大膽的把延續了20年的標誌性黃橙色色彩系統徹底給換了,升級為看起來更有逼格、更有設計感、更高大上的中式禪意餐廳。

呷哺出軌變臉,揮刀自宮,華萊士抄底1000億小火鍋市場


(呷哺以前的門店)


呷哺出軌變臉,揮刀自宮,華萊士抄底1000億小火鍋市場


(呷哺現在的門店)

或許很多朋友會說,這很好啊,與時俱進,簡直是呷哺版的“星巴克烘焙工坊”。我只能說你是在看熱鬧,太沒有商業邏輯了,呷哺升級,其實是揮刀自宮,把自己的命根子給砍掉了,很有可能一不小心成了太監。

為何要升級?

原因有很多,但整體上來講,是企業有增長的慾望。這可能表現在3個方面:

1、老闆“覺得自己很有能耐”,不願再“坐冷板凳”;

呷哺呷哺率先在國內普及小火鍋,又把握住了商業體這一渠道機會,確實很成功,也賺了很多錢。但這個品牌悶聲發大財,一度被業內忽視,其實我們很早就關注這個品牌,並認為它是能夠真正“打敗”海底撈的品牌(詳情請關注該公眾號文章《巴奴PK海底撈》)。

可能正是因為“悶聲發大財”,賺了很多錢,卻在行業內沒有與賺錢能力相匹配的“名氣”和“地位”,這多少讓人不爽。這是人性!人嘛~沒錢的時候想賺快錢,賺錢了想有一番事業,事業有成想做品牌,有了品牌就想要追求名譽、話語權、社會地位······

可能正是這種微妙的感情因素,老闆決定放一個大招,給大家一點兒顏色看看:火鍋不僅僅只有海底撈和巴奴,還有我呷哺呷哺,我做的一定不比你們差,甚至更好。這就跟所有做小餐飲的老闆,在賺錢之後,內心裡都有做一個高大上的酒樓會所一樣,有面子。

2、老闆“吃著碗裡看著鍋裡”,要“滿足多樣需求”;

畢竟現在川渝火鍋越來越火,風靡全國,都是大火鍋。

是不是這個大火鍋市場更主流更大?我們為何不可以做大火鍋?我們小火鍋都能做這麼好,從無到有做成行業第一,做大火鍋有什麼難的?不就是店大一些環境好一些嗎,這樣能夠滿足更多人的需求。

開小店太沒面子了,連朋友來了都沒法體面的招待,開大店多好?還可以給老闆弄個專屬包廂,平時花天酒地。

3、老闆“覺得顧客都長大了”,要“順應潮流變化”;

這個行業越來越浮躁,大家被各種跨界進來的人用各種不同的概念忽悠了一遍,焦慮、迷茫,看著大家都在升級和跨界,如果我們不嘗試一下升級和跨界,會不會很危險?為什麼不可以嘗試一下了?20來年,吃著呷哺的顧客都長大了,她們可能會帶小孩兒來吃,你總不能還是吧檯式吧?如果再不折騰,品牌會不會就老化掉了?

總之,想“升級求變”的理由有很多,畢竟在業績增長面前,什麼都可以成為冠冕堂皇的理由。

品牌升級到底“升級”什麼?

這其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也是中國企業普遍缺乏的品牌戰略知識。特別是餐飲行業,大家往往在“表象”上升級,耗費大量的物力人力財力,整天在無關緊要的事情上折騰,而這一切,跟顧客卻沒什麼關係,都演化成了企業經營的成本,於是老闆總是想漲價。

看到外婆家火爆了,就去搞裝修,把餐廳裝修的很時尚。看到桂滿隴火了,就去模仿,把裝修搞的很復古;

看到巴奴毛肚火鍋火了,就去搞單品,做水餃的搖身一變成了“蝦仁水餃”;

看到船歌在店內賣水餃不錯,就跟風去搞“零售”,恨不得把自家油鹽醬醋大蒜頭都搬出來賣;

看到海底撈做供應鏈的配套企業上市了,就琢磨著去搞供應鏈,建基地上工廠

······

這個行業真正有思想的人太少了,而這些人往往過去又賺到了錢,很成功,而人最怕的就是成功:因為成功後就會膨脹,自我感覺良好,好為人師,逐漸失去客觀,導致溫水煮青蛙。

呷哺出軌變臉,揮刀自宮,華萊士抄底1000億小火鍋市場


在火鍋行業,前有海底撈品牌國際化,越來越追求時尚和大牌感,於是把餐廳搞成了“性冷淡”,彷彿要努力去火鍋化,然後把店鋪逐漸縮小。後有巴奴不斷的開大店,裝修投入越來越大,努力做成火鍋大酒樓。

到底誰對誰錯了?

沒有標準答案,不同品牌的不同階段,因為戰略任務不一樣,動作也會不同。

但具體到海底撈來講,它承擔著推動火鍋品類的主流化之任務,去火鍋化,往更主流的正餐上去靠,用品牌優勢和服務優勢去搶奪正餐的生意,這本身沒有錯,但錯就錯在,你不能脫離火鍋的基本屬性去升級,否則就把品類的特色給升級丟了。

那麼相對於其它正餐,火鍋的優勢是什麼了?

就是“圍爐而坐熱氣騰騰”很熱鬧,“四海八荒”食材涮於一鍋,不再眾口難調,不再擔心“把酒言歡滔滔不絕吹牛逼”的時候飯菜冷了,天生適合聚會。縱觀海底撈的新一代店鋪,它做的太性冷淡,把熱鬧的氣氛給弄丟了,彷彿沒有了魂靈。

巴奴目前的升級,其實是在走海底撈的老路,通過這種“大店”的形式,建立大品牌的信任感。相對而言,巴奴目前的店鋪有鮮明的個性,紅黃搭配顯得很熱鬧,能見度極高,岩石和木材又很顯質感,讓顧客能夠顯而易見的感知到店鋪的高檔。

這就回歸到一個關鍵的知識點:品牌升級,升級的是顧客對你品牌的認知,其目的,是去開創需求,創造顧客。

那麼,呷哺的升級是為了什麼了?毫無邏輯!

照貓畫虎,錯誤的升級邏輯

呷哺確實需要升級,但最佳方式,一定不是這樣的升級。因為這違背了呷哺商業成功的邏輯,破壞了品牌在顧客心智中的定位。

為何說違背了呷哺商業成功的邏輯?

因為呷哺的成功,就是在國內開創小火鍋的成功。小火鍋之所以能夠成功,這得益於2個關鍵詞:

1是低價,降低了吃火鍋的門檻,滿足了一二個人也能吃火鍋的場景需求;

呷哺出軌變臉,揮刀自宮,華萊士抄底1000億小火鍋市場


2是吧式,這是小火鍋區別於大火鍋的一個關鍵:通過吧式設計,一方面提高了空間使用效率和服務效率(服務員根本不用滿堂跑,就在固定的工位上服務),一方面提高了翻檯率(吧檯沒有舒適度,就是讓你吃完趕緊滾蛋),這實際上有力的支撐了低價,並且能夠有更時尚更炫酷的感覺,甚至還具備一定的社交屬性,畢竟餐位緊挨著,如果旁邊坐一個美女帥哥,肢體稍微接觸一下,就有搭訕的機會。

呷哺出軌變臉,揮刀自宮,華萊士抄底1000億小火鍋市場


但縱觀呷哺近年來的升級動作,它不斷的在做2個事情:

1、上大鍋,推出桌臺式服務,試圖去拓展多人食場景。

所以你會看到呷哺不斷的在“吧檯”旁邊增加桌椅板凳,做了很多4人桌餐位,然後幾個人吃一個大鍋。

呷哺出軌變臉,揮刀自宮,華萊士抄底1000億小火鍋市場


它的危害是什麼了?

一方面,降低了吧檯小火鍋的效率優勢,一方面,讓單人食的顧客坐在吧檯上非常尷尬:在生理上,屁股對著後面的人,在心理上,完全是虐待單身狗的節奏,欺負一個人吃火鍋。

2、試圖去提高客單價格,於是把餐廳做的越來越休閒。

所以你會看到呷哺的裝修越來越休閒,增加桌臺式點餐本身就是為了看起來休閒。然後不斷的調整價格,推出各種各樣的套餐和單點。

它的危害是什麼了?

一方提高了消費的門檻和頻次,把需求做小了,一方面增加了選擇難度,降低了翻檯效率。特別是2種就餐場景,天生會打架:吃多人食大鍋的,會覺得沒有性價比,畢竟你沒有大火鍋那樣的服務和產品,吃單人食小鍋的,會覺得這個地方不太適合自己。

明確對手,是呷哺的戰略關鍵

這一切,源自於呷哺呷哺對自己的品牌定位缺乏思考,對競爭對手界定的不清,或者說對競爭的恐慌。

之所以說呷哺對自己的品牌定位缺乏思考,是因為呷哺缺乏品牌層面的建設,為什麼有了如此大的規模,也不差錢,為什麼卻沒有在品牌勢能上有所建樹,以至於連很多人都沒聽說過這個品牌,甚至吃過很多次,卻依然認不得、記不住、叫不出名字?

之所以說呷哺對競爭對手的界定不清,是基於呷哺缺乏對“小火鍋”優勢特色的梳理,更缺乏趁勝追擊的實際行動。

之所以說呷哺對競爭的恐懼,是因為隨著單品小餐飲的繁榮以及快時尚的興起,50元左右的價位競爭日漸激烈,導致以前的價格紅利沒有了,而它並沒有想出行之有效來應對競爭的辦法。

所以,呷哺就以“升級創新”的名義,進行了“戰略轉移”,試圖擺脫價格戰的困擾,開闢一片新的藍海。但問題是,往往老闆眼中的藍海,並非是藍海,而是老闆自己覺得這似乎更容易一些,所以才會有各種各樣的跨行跨品類創業行為。

降維打擊,小火鍋可以通殺單品

小火鍋的本質是什麼?

就是火鍋快餐化。它發揮了火鍋烹飪技術簡單、快捷、好複製的優勢,這種優勢帶來結構性成本的變化:更小的後廚、更少的員工、更少的服務、更快更高的翻檯······

那麼小火鍋快餐,相對其它單品快餐來講,它的優勢是什麼了?有2點:

1、在顧客端:就是有更豐富的菜品,更靈活的搭配:50元可以吃好幾個菜,葷素搭配,滿足多種營養需求。而這一切,是類似煲仔飯、粉面等這類單品簡餐不可能達不到的;

呷哺出軌變臉,揮刀自宮,華萊士抄底1000億小火鍋市場


2、在企業端:就是有較長的餐期,中午、晚上,包括下午2點到5點之間都有生意,因為這個品類天生就是休閒簡餐的屬性,這是其它單品難以企及卻又夢寐以求的。

瞎折騰,華萊士抄底小火鍋1000億級市場

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單身狗越來越多,聚在一起的人數越來越少,這就導致了需求的兩級分化:

1、時間太緊壓力太大,隨便吃點,這意味著快餐簡餐將迎來爆發;

2、好不容易聚在一起,吃點好的,這意味著高檔餐飲的機會巨大。

在我們看來,呷哺非常有幾乎成為華人世界最大的餐飲品牌,這是由吧式小火鍋這一品類優勢決定的。呷哺不珍惜寶貴的社會大趨勢,非得折騰,將會錯失機會。如果華萊士華總盯上這個尚未被大家看明白的肥肉,藉助自己的供應鏈優勢和獨特的運作模式,將能進一步帶來結構性成本優勢,殺個呷哺措手不及。

我認為這個時間不會太長,因為種種消息驗證,華總已經在悄無聲息的佈局火鍋。而華總,是隱藏在中國餐飲行業背後最神秘的力量,也是最可怕的人,其謀略,不在海底撈張總之下。你想想,一個一萬多家店鋪的企業,總部只有十幾個人,這效率得有多高?總部只有十幾個人,但一個月卻能開上千家店鋪,這個企業得有多牛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