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新疆狼塔探路雪崩事件全景還原

独家!新疆狼塔探路雪崩事件全景还原

這是一份遲來的記錄。願你我既可縱情山野,也可平安歸來。

山裡一直在下雪,颳起的風還不小。雖然帶了頭巾,走在隊伍靠後位置的“兔子草”(戶外ID)還時不時把臉側向山體一邊,免去一些迎風而來的雪花擊打面頰之苦。

什麼也沒看見,只覺得在瞬間,腳底轟塌,根本來不及想,在撲面而來的氣流突然襲擊下,便是一個後滾翻,臉衝著山體隨著崩下的雪向下翻去。

兔子草想用腳後跟去蹬,想用雙板滑雪裡的犁式剎車動作,可是做不到。不管怎麼嘗試,始終制止不了滑墜,在雪崩氣流的裹雜中滾過來又撞過去,然而身體的疼痛也顧不上了,頭巾影響了呼吸,類似一種窒息的感覺,根本透不上氣,腦海裡只剩下恐懼,心想,已經完了。

記不得是怎樣掙扎,或許是呼吸的本能促使她抬起手扯開頭巾,喊了一聲“媽”。

作為此行僅有的4名女隊員之一,事後兔子草回憶:“感覺雪崩中很少有人能活下來,不停撞擊翻滾的時候想著這次可能是交代了,當時喊出一聲“媽”,可能是下意識的告別,滑墜卻奇蹟般的停止了。

這是在2019年4月6號的下午,新疆昌吉,道蘭達坂探線路上,這支15人的隊伍,只有兩名隊員因為遠遠拉在後面,避開了這場雪崩。

独家!新疆狼塔探路雪崩事件全景还原

橫切發生雪崩的達坂。圖片來源:雲逸(三名隊員撤離時拍攝)

事件完整時間線:

4月5日

上午7:30集合

10點左右到達徒步起點昌吉市廟爾溝鄉農大林場

下午6點左右到達預定營地紮營

當天天氣情況良好

4月6日

上午11點左右翻越道蘭達坂

下午開始下雪

5點左右發生雪崩

2名隊員因落後躲過雪崩,原路返回,成功自救

4月7日

繼續下雪,霧氣較大,能見度很低

上午豆漿、清風、芝麻等隊員開始尋找能夠出去的路,無果

決定等待天氣見好

4月8日

上午9點左右求救電話撥出,10人原地等待救援;同時清風明月等3人自願離開,尋路返回。

下午6點新疆某陸航旅兩架直升機趕往救援地點,由於天氣條件惡劣,直升機返回。

下午6點多清風明月等3人到達出發點農大林場,也是本次救援的指揮部所在,成功獲救。

4月9日

凌晨3點,清風明月同昌吉武裝部政委、兩個牧民開始向救援地點進發,計劃配合直升機標記救援地點。

上午8:35,直升機再次出發。10點左右10名隊員全部獲救。

飛翔,是此次隊伍的收隊,也是幸運的兩名隊員之一。他之所以沒有跟上大部隊,原因在於照顧另一名高反有些嚴重的隊員。在大部隊橫切達坂時,兩人還有一百米左右的爬升。沒想到這讓他倆逃過了一劫。

才登上達坂,前面的隊員也剛下去一段距離,彼此還能相望。霎那間“轟隆”一聲,飛翔形容當時的感受就是“嚇傻了”。趕緊拿起對講機大喊:“人怎麼樣”?首先回復他的是豆漿:“先等會!我們在查人。”

站在達坂上沒敢動,但已經做好了隨時下去挖人的準備。如果人都被埋了,只有他們能做出救援反應。所幸十多分鐘後,豆漿回覆,人都沒事。對講機溝通半個小時,反覆確認現場情況後,飛翔問:“我倆咋辦?”得到的答覆是原路返回。

實際上,由於隊友的高反,以及天氣狀況惡劣,兩人又在山中紮營休息了一天。4月8日回到農大林場後,兩人再一次被一擁而上前來問詢的人群嚇傻了——救援指揮部已經建立。作為第一個出來的隊員,飛翔當時並不知道里面的隊友已經叫了救援。

時間回到雪崩發生前。雪著實太厚,深處齊腰,淺處也有六七十公分,走在隊伍最前面踏雪開路的是三個身高一米八以上的壯漢,依次是清風,豆漿和涅磐(均為戶外ID)。

濃霧漫山遍野,只有近處還能看清一些,遠處茫茫一片,能見度太差。按照事前在Google地球上劃出的軌跡線路,這是一條橫切達板的寬闊馬道,只是被大雪掩埋,加上濃霧,往遠處看既看不清路跡,往下看也看不清谷深。

独家!新疆狼塔探路雪崩事件全景还原

雪厚,對踏雪開路的人耗費體力最大,只能交替進行。走在最前面的清風停了下來,豆漿讓涅槃拿出手機軌跡看一下等高線,豆漿意識到有點不對,感覺太陡了,這個大雪坡可能有40度。“要不等下再說,霧太大了,看不清楚,有可能要雪崩”話還沒說完,上方一大塊板狀雪整個崩掉了......

站在前面的清風來不及多想,自救是第一念頭,看到雪動了,就想跳起來,避免被掩埋,稍微發了點力就被雪擠著向下翻滾,忙著制動,調試了兩次才腳蹬住雪面,逐漸停止在一個斷崖前,滑墜得有80米。

剛把身體穩定住,抬起頭,便看到豆漿他們制動的距離更短一些,還在上面十幾米。緊接著又有7名隊友從他身邊翻滾著往下滑,滑過時都聽到了他們的喊聲。沒有多想,斷崖旁邊有一個石頭平臺,趕緊轉移過去。

當一切平靜下來,目測望去,發現滑墜最遠的,可能有200多米。清風感慨:出現危險喊叫沒有必要,頭腦冷靜抓緊制動是第一選擇。

當雪崩平靜下來,豆漿連忙招呼幾個隊友查看是否都在;清點人數,13個人一個也不少,真是幸運極了。讓隊友們活動下身體,簡單確認下傷勢,此時發現只有一個傷員,草原大姐(戶外ID)。

草原傷的很重,腿只能繃直,彎曲不了,已經走不了路,後來去醫院才知道是韌帶斷裂。

在當時,為了大家的安全,只能必須立即開始行動,馬上尋找安全的高地紮營。對傷員來說更是如此,風大雪大,倘若沒有營地沒有躲避風雪的帳篷,時間一久將很容易失溫。

有經驗的隊友相互招呼著大家快起來,相互鼓勵著先往下撤,別再造成二次雪崩或二次滑墜。

好在不遠處,便有一個堆積物形成的平臺,三面環山,是一個相對高地,即便周圍再發生雪崩也不可能衝擊到這裡。

独家!新疆狼塔探路雪崩事件全景还原

在轉移的這個過程中,腿腳不便的草原在隊員的幫助下走在最後,涅槃和豆漿都在前面,走在涅槃後面的豆漿卻發現雪地裡有血跡,立馬意識到,除了草原,隊伍裡還有傷員。

血從哪裡來的?涅槃自己都不知道,至少轉移到營地的這個過程中還沒有意識到。或許是當時氣溫低,加上心理上受到的衝擊更多一些,肉體的一些疼痛反倒被忽略。

到了臨時營地,眾人忙著安營紮寨,涅槃才發現自己的腿也受傷了。豆漿則開始忙著給隊員處理傷口。草原的傷,在膝蓋內側的大肌肉群上,傷勢略重,又是女隊員,缺醫少藥的情況下得先緊著她來。

豆漿回憶,當時都沒敢怎麼盯著看,因為傷口實在太深了。

現場的醫療條件有限,使用了大號的類似於創口貼的貼紙,將草原的傷口粘合在一起,由於這次出行還忘記攜帶了繃帶,只能用戶外常用的頭巾包紮傷口。

對涅槃的腿傷,也是如此處理,只是大號的創口貼基本給草原用完了。涅槃的傷口在左膝蓋的正前方,大概有五六釐米長,好在傷口的黏性還比較大,捏在一起用創口貼把它繃住,最外層還是用頭巾包紮。

便是這樣的傷口,這樣的缺醫少藥,在惡劣的自然條件下人們也只是暗地裡慶幸,慶幸還活著,慶幸傷勢不重。

這一晚,住的並不尋常。剛剛經受雪崩的洗禮,每個人都是死裡逃生。

独家!新疆狼塔探路雪崩事件全景还原

營地拍攝的照片,遠處的山巒便是橫切發生雪崩的達坂。圖片來源:豆漿

豆漿和涅槃睡在一個帳篷裡,睡覺時,涅槃也是各種叫喚。更令人擔心的是前半夜涅槃一直在發抖,後半夜稍稍平靜了一些,豆漿才勉強睡去。

這一夜,風雪繼續,時不時還得抖一抖帳篷,以免被積雪壓垮。

第二天(4月7日)上午九點,早晨的氣溫低,環境相對穩定一些。按照前一天討論,開始執行自救計劃。豆漿帶了名隊員外出探路,其餘隊員在營地休整,外加挖帳篷。前一夜的雪,著實是大,新降雪得有四五十公分。

独家!新疆狼塔探路雪崩事件全景还原

早晨,帳篷外的營地風光,遠處是陡峭的山巒,美景才是假象。圖片來源:豆漿

眼下倘若堅持自救的話,有兩種選擇,一是原路返回,大致有25公里,難處在於翻越滑墜的達坂,40度的雪坡,危險可能發生二次滑墜。另一選擇是接著向前,下一個40度左右、200餘米長的陡坡,至溝裡,順著溝底走出山,大致有15公里。

豆漿試著往前走了幾百米,發現存在雪崩的跡象後立刻退了回來,自救行動似乎進入了僵局。

這一天的天氣,依然極差。但是營地的氛圍並沒有陷入死寂和絕望。在清風的記憶裡,隊員們甚至還很樂觀。傷員們對自己的傷勢情況很瞭解,甚至還放起音樂來,跟著唱一些鼓勵的歌。

在兔子草的記憶裡,歌曲是她播放的。手機裡僅存的一些歌曲,都放了一遍,主要目的是調節氣氛,也是鼓勵傷員。兔子草感慨:有時候歌聲真的可以讓大家繃著的神經放鬆。

回憶起來,受傷的女隊員草原還跟著唱了兩首歌,可能便是因為覺得就是因為自己是傷員,大家都這麼關心她,甚是不好意思。

在這特殊的時刻,救援未定,生死存疑;但是團隊中並沒有瀰漫悲觀的氣息,恰恰相反,每個隊員都在為對方著想,這是一個團隊。

兔子草說,草原當時跟著唱的,是“我的祖國”,是“我愛你中國”。

独家!新疆狼塔探路雪崩事件全景还原

探路隊伍在臨時營地等待救援的航拍照片。攝影/吳世科,圖片來源:@軍報記者

真正的變數,集中在4月8號。

傷員突然出現傷口感染的症狀,有一些輕微的炎症反應,比如發熱。給他們服下一些芬必得之類的退燒與止痛藥物,13個人便坐在一起討論,外力救援開始列入計劃中。

當前,自救有些不太現實了,15公里的路線下撤,雪崩風險太高。25公里原路返回的線路是需要翻越這個滑墜200米的達坂。試著讓傷員走了兩步,平路尚勉強,上坡卻不行。就地取材做擔架抬的話,眼前的40度陡坡又是最大難點。

並且,這兩天又有新降雪。即便做好擔架抬傷員,誰也不敢保證,不會再次發生雪崩。

這是一條什麼性質的徒步活動?

早在3月3日,知名戶外人“樹”(戶外ID)在公眾號上發佈帖子:“探路著名古隘口——道蘭達坂計劃“時便已明確,這是一次探路活動。

独家!新疆狼塔探路雪崩事件全景还原

徒步活動裡所指的“探路”,更多是對無人行走、無人穿越的新興地區探索,旨在開闢新的路線。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今人行走的熱門、熟知的徒步線路,都是前人探路所開闢而成。

先人暴霜露,披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因此,在戶外圈,真正意義上的”探路“行為非經驗豐富、能力驚人的資深戶外人不足以勝任。

無論是可能承擔的風險、先期準備、還是對能力的要求,“探路“與傳統大眾認知裡的徒步運動都是截然不同的。

独家!新疆狼塔探路雪崩事件全景还原

活動召集人樹在google地球上沿著馬道劃出的探線線路。圖片來源:樹

這也正是戶外人探索精神的表現。隨著戶外群體的激增,重複經典的徒步線路日益增多;銳意於進取,新線路的開闢卻日益減少也是無法否認的事實。

這其中,未嘗沒有投入高、風險高的顧慮。

在樹發佈的帖子裡,也明確了費用承擔的形式——AA。以這次道蘭達坂探路活動來說,明確AA制,也對報名隊員設置門檻,進行選拔。同時也根據隊員的實際情況進行分工,明確了領隊與收隊。

在戶外活動裡,AA是一種活動組織形態,不僅意味著發生的費用由全體隊員一同買單,也意味著每個人承擔的風險完全一樣。AA活動裡並不存在絕對意義上的領隊,所謂“領隊”更多還是處於活動召集人的角色,與隊員之間也都是對等的關係。

即便是活動召集人,AA隊中也並不應該承擔更多個人責任。原因很簡單:收益與責任應該匹配。倘若活動召集人不以取得收益為目的,那麼自然應該責任AA,所有隊員共同擔負起探路的責任,反之亦然。這也已經成為當下戶外圈裡對AA出行的普遍認知。

每一個隊伍的成行,或多或少都會有個“發起人”與“攢局者”;既需要走在前頭控制節奏、開路的隊長,也需要有走在最後收留落單隊友的收隊,付出誠然之多。倘若是在以盈利為目的,打上幾板子也無可厚非;倘若以單純的AA戶外為目的,僅這一份喜歡與純粹,也應該為人們所理解。

戶外徒步,並非是人類蔑視自然,狂妄自大征服自然的過程;而是人與自然和諧共處,親近自然的過程。

人類進化,從洞穴走出,從黑暗走向光明,對大自然的熱愛、親近自然的渴望與生俱來,誰也無法泯滅。

独家!新疆狼塔探路雪崩事件全景还原

採訪快結束時,樹對《戶外探險》表示,他並不算真正意義上的活動召集人,他只是提供一個發佈內容的平臺,使用自家商業隊的微信公眾號發佈了探路計劃。

為什麼會發生雪崩?

如上所說,既然都是一幫很有經驗的老驢,為什麼還會發生雪崩?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雪崩發生地的自然條件。下圖是隊員清風在達坂橫切前拍攝的照片。

独家!新疆狼塔探路雪崩事件全景还原

在坡度近40度的雪坡上橫切,是此次徒步活動發生雪崩的直接原因。

早在2004年,王茁與盧三哥於四川駱駝峰因雪崩遇難,公佈的事故報告裡便明確了橫切引發雪崩的事實,橫切也早已是雪地環境行進的大忌。

難道這些經驗豐富的探路隊員,不瞭解這一常識?實際情況事出有因。

上圖中可以看出現場的霧氣很大,能見度較低,既看不見左側的谷深,也看不清右側的山高。倘若是在天氣晴朗,能見度高的環境下,一眼望之左側近三百米的谷深,又是在40度這樣最容易引發雪崩的坡度上,恐怕沒有幾個隊員敢走。

独家!新疆狼塔探路雪崩事件全景还原

坡度接近40度,是最容易引發雪崩的坡度,雪坡上橫切更是大忌。

一場大霧改變了這一切。

可惜,沒有如果。否則這次雪崩衝擊引發滑墜的事故也就不會存在了。某種程度上來說,確實反映出探路隊員不夠謹慎、對雪況判斷不夠準確。

為什麼需要救援?

為什麼在求救的第一時間,對外求救都再三表示,需要的是直升機救援?

最主要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地面接近困難,二是傷員的形式不容時間拖延。

4月8日,天氣略有好轉。樹召集大家開了一個會,介紹了目前隊伍面臨的3個選擇:

  • 原路返回;

  • 繼續按照原來的路線前進,但雪崩風險過高;

  • 呼叫直升機救援,需要承擔鉅額成本與輿論壓力。

goole地區上標記的被困人員地理位置。圖片來源:樹

根據草原的傷勢,返回不行,繼續前進也不行,大部分隊員都同意留下來,哪怕承擔相應的代價,陪伴隊友草原等待救援。

但清風明月(戶外ID,與清風系兩人)的想法是,這麼多人陪著一個人不太現實。況且,通過對現場情況的判斷,他認為可以原路返回進行自救,跟豆漿、清風等人商量結果也是如此。“豆漿也跟我商量了,清風也跟我說了,說你們應該怎麼走怎麼走,跟我的目測差不多。”

食物、氣罐也即將耗盡。如果能提前出去,沒準還能為救援提供信息。

綜合以上考慮,在錄音自證是自願離開隊伍原路返回以後,清風明月和另外兩名女隊員動身返回。

独家!新疆狼塔探路雪崩事件全景还原

隊友拍攝的清風明月等三人,先行撤離的環境。圖片來源:兔子草

與此同時,樹的求救電話也拔出,他打給了新疆藍天救援隊的隊長安少華(下文簡稱安隊)。

上午9點左右,安隊接到樹的求救。確切來說,安隊是被困人員聯繫上的第一個救援人員。

樹在電話裡反覆強調,他們已經試了很多辦法,把周圍幾條可以上來的路都嘗試以後,經過討論才給他打的求救電話。安隊反覆地跟樹確認地面救援的可能性,被困人員的態度很堅決:“你們來了,即使來了也下不來,我們也上不去,唯一的辦法就是直升機,是最有效最快捷的。”

安隊並沒有貿然的派遣出地面救援隊,而是集結隊員,通知所有隊員進入備勤狀態。

新疆戶外界的前輩王鐵男也表示,相信這支隊伍是在迫不得已的情況才做出直升機救援的決定的。因為隊伍中的隊員他幾乎都認識,對他們的能力也很瞭解。

不過對於在任何戶外事故中動用直升機救援一事,王鐵男持慎重態度。他認為“不到萬不得已,最好不要動用直升機救援,因為一旦動用,影響勢必加大。”

為什麼?王鐵男的話很直接:“這條線路若以後不讓走了,還有幾條線路可以走?現在新疆好多線路都被封了。

夏特古道現在不讓走了,還有烏孫古道,現在也限制。去年的博格達峰也不讓走了。狼塔V線還沒有,如果這樣的話,頻繁出事,又搞了這麼大的救援,動用這麼大的公共資源,將來這條線路是不是以後也會被封掉?所以頻繁地發生這樣大的救援,對戶外是非常不利的。”

安隊確認情況了以後,沒有再讓集結的藍天救援隊員出發。當時考慮的救援方案只剩下三個,一是尋求商業直升機救援;二是靠政府,通過新疆應急管理廳尋求救援;三是經過軍方進行救援。

實際上,後兩種方案是一個方案,也是在實際救援過程中發揮作用的方案。

安隊接連撥打110、119報警,然後向新疆登山協會反映情況。他反覆強調了一點,事態嚴重,不需要地面救援,需要直接派遣直升機救援。希望這些部門能夠繼續向上級部門反映。

報警後,各個方面的電話不斷打來,“電話就不停,那一天都在接打電話。應急廳的、新登協的、派出所的、公安的、森林消防的,還有鄉里的書記,很多人給我打電話問能不能上去,我反覆強調不能上,人上去也沒用,你們就向上反映。”最後在省委書記的協調下,新疆某陸航旅派出了救援直升機。

同時,安隊也跟商業直升機救援方談了一下,很貴,要價在30萬。而且一個最大的限制因素是,商業救援直升機有限定的飛行區域,要想抵達救援地點,還得向有關部門申請航線,這無疑會增加寶貴的救援時間。這個方案最終沒有被採納。

下午6點,新疆軍區某陸航旅派出兩架直升機前往事發區域,旅長親自帶隊。但抵達救援區域後,由於山區氣候多變、雲層較厚,不利於救援工作開展,直升機返航。

也是在6點左右,清風明月三人抵達了農大林場,進入救援指揮部。

清風明月最直觀的感受就是,“(政府)非常重視咱們。自治區應急廳、昌吉應急辦、陸航大隊、消防、森林、公安、鄉級政府、市級政府,當時昌吉和烏魯木齊的市級政府都來了。大概200多人的救援力量都集中在那。”清風明月還聽人說,自治區書記和主席都打來了電話慰問。

但第一次直升機救援以失敗告終。

深夜12點,指揮部召開會議,研究救援方案,最後敲定3套方案。

首選方案是,以直升機救援為主,4月9日早上8點半直升機再次起飛救援,在11點之前天氣最好的時候爭取把人救出來。

第二套是,為了防止惡劣天氣導致直升機無法確定救援位置,由清風明月、昌吉武裝部政委以及兩個牧民組成的隊伍,攜帶標記用的紅布和輪胎前往救援地點,引導直升機展開救援。“帶了12公斤的紅布,鋪設到營地,帶的輪胎計劃是產生煙霧,都是為了指引方向。”

第三套方案是,凌晨6點半,由12名消防人員和5名牧民組成的救援梯隊出發前往救援地點。以防萬一直升機救援不成功,用擔架和繩索系統將被困人員救出來。

凌晨3點,清風明月一行人在牧民的帶領下,用馬匹攜帶紅布、輪胎、食物、水等救援物資摸黑出發,打算從探險隊伍原計劃出山的方向進山。但到了山腳下,牽馬已不能前行,四人只好扛起物資前行。雪大,雪厚,物資重,一行人走得很慢。

萬幸的是,就在他們相對接近救援地點的時候,他們看見直升機正在實施救援。“我們距離他們的營地直線距離也就700多米,我們目睹了飛機救人,但是看不到救援過程,因為直升機的螺旋槳把雪都刮起來了。”

独家!新疆狼塔探路雪崩事件全景还原

前來營救的直升機。攝影/吳世科,圖片來源:@軍報記者

四人又原路返回。到了指揮部報道之後,清風明月就回到了烏魯木齊。當晚朋友為他接風,回想起來,大難不死的感覺相當強烈。

救援成功後的反思

總結經驗,是為了更好前行。梳理這次救援事件的整個過程,我們從救援方和被救援方都能看出不少閃光點。

首先被困人員的技能專業(野外應變能力)是他們獲救的首要原因。

遇事不慌,冷靜處理。進行現場環境評估(個人安全、同伴安全、受傷程度),在保障安全的基礎上開展自救活動,自救不成再向外界尋求幫助。這是戶外遇險的正確處理方式,也再一次印證學習野外急救知識的必要性。

独家!新疆狼塔探路雪崩事件全景还原

而救援方的軍民一心,政府各部門之間的通力合作更是令人嗟嘆。以人為本的救援思想是救援最終成功的關鍵。從報110、119到報昌吉應急辦到自治區應急廳到聯繫新疆軍區派遣陸戰旅,時間就是生命,儘管層層報批,但是特事特辦。

生命面前,效率為先。政府各級應急辦發揮了主導作用。

只是,同樣不希望看到的是,真如一部分愛好者擔憂的那樣,因為這次救援事件,又一條徒步線路被封閉。

遇險隊員都是資深戶外愛好者,他們也深知動用社會救援力量(直升機救援)對戶外活動產生的巨大影響。在自救不成,研判地面環境惡劣,天氣狀況又不適合地面救援的前提下,呼叫直升機救援才成為保護生命的首選。

為將影響降到最低,他們需要對外求救時第一時間想到的還是商業直升機救援,但民用飛機的航空限制導致此方案行不通。

不得已才動用了救援速度更快的軍方直升機。被救的10名隊員也早已做好了承擔救援費用的準備。

他們唯一希望的,是這次救援不要給戶外造成不良影響。在被直升機救出的當天,樹對《戶外探險》表示:“其實我們也知道直升機救援所帶來的後果,但是人命關天,我們也做好了承擔一切後果的準備。”

另一方面,關於山地救援的反思。我們也應該意識到,商業救援體系尚未建立的中國,有償救援的合理性。

一起戶外事故,就害怕影響太大,從而導致某處戶外資源被關閉的想法,根本原因還是救援制度的不完善。這種“一刀切”的做法不足取,有償救援制度的常態化、正規化也迫在眉睫。

但最重要的還是那句老話,行走戶外,量力而行。願你我既可縱情山野,也可平安歸來。

採訪:Kaka、高大師

撰稿:Kaka、高大師

独家!新疆狼塔探路雪崩事件全景还原

線路 ➤| 雨崩 | 烏孫 | 狼塔 | 貢嘎 | 洛克 | 博格達 |

線路 ➤ | EBC | ACT | 念青東 | 珠峰東坡 | 伯舒拉嶺 |

山峰 ➤| 珠峰 | K2 | 道拉吉里 | 安納普爾納 | 四姑娘 |

線路 ➤ | 半脊 | 雀兒山 | 南迦帕爾巴特 | Ama Dablam |

人物 ➤| 王鐵男 | 守靜篤 | 羅靜 | 張諾婭 | 徐江軍 |

線路 ➤ | Ueli Steck | 梅斯納爾 | 庫庫奇卡 | 慄城史多 |

知識 ➤| 打包 | 防蛇 | 螞蟥 | 迷路 | 失溫 | 防曬 |

線路 ➤ | 露營 | 揹包 | 睡袋 | 輕量化 | 山峰難度 |

電影 ➤| 艽野塵夢 | 荒野生存 | 巔峰記憶 | 北壁 |

線路 ➤ | 127小時 | 涉足荒野 | 垂直極限 | 攀登梅魯峰 |

独家!新疆狼塔探路雪崩事件全景还原

戶外探險商城

點我訂閱雜誌

独家!新疆狼塔探路雪崩事件全景还原

給小犀牛加個雞腿 ↓

独家!新疆狼塔探路雪崩事件全景还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