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秦嶺 佛寺篇(一)——鳳縣消災寺:“天下第一祈福勝地”

坐落在陝西省鳳縣鳳州古城內的消災寺景區於2011年8月17日盛大開園。消災寺始建於西漢,興盛於隋唐,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曆史,因唐玄宗李隆基曾在此祈福消災而聞名天下,歷代以來香火旺盛。在豆積山的千米絕壁之上,既有道教上仙張果老隱居修煉的洞穴遺蹟,又有唐玄宗避禍安史之亂在此祈福消災的歷史淵源,更有現存的孔子文廟與之遙相呼應,在整個景區形成了“儒釋道三教同聚一山”的獨特人文景觀。

大美秦嶺 佛寺篇(一)——鳳縣消災寺:“天下第一祈福勝地”

消災寺

近年來,鳳縣對千年古剎進行了恢復重修,讓這一歷史古蹟煥發了新的容顏。在省、市佛教協會的指導下,8月17日,來自海內外的108位高僧大德將齊聚消災寺,隆重舉行消災寺開光法會、佛光音樂會和祈福法會,共同祈禱世界和平,護佑眾生平安。

大美秦嶺 佛寺篇(一)——鳳縣消災寺:“天下第一祈福勝地”

消災寺

鳳縣位於秦嶺腹地,嘉陵江安河交匯三角洲,古鳳州鎮距寶雞市90公里,縣城雙石鋪11公里,寶成鐵路,川陝公路穿境而過,交通使利。古鳳州地處亞熱帶和溫帶分界線上,屬半溼潤山地氣候,海拔905米至2739米之間,垂直帶分佈明顯。晝夜溫差大,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山清水秀,氣候宜人,是避暑休閒的好所在。

古鳳州,歷史悠久,人傑地靈,在歷經兩千多年的漫長歲月中,先後更名為梁泉縣、河池郡、南岐州、風州。明洪武七年(1374年)降州為縣,截至1951年6月,縣城搬往雙石鋪之前,一直為鳳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豆積山位於古鳳州城嘉陵江北岸,因系碩石沉積而成,形若豆類摞積,故名豆積山,與天水麥積山互為姊妹山。山東優猴兒石,山腰有支鍋石,張果老洞,山頂有消災寺等景點,古時即為鳳州著名名勝區。

張果老洞建於豆積山腰的絕壁峭巖間,甚為奇險。相傳,唐代八仙之一的張果老曾於此鑿石成窟從事修煉。唐後,人們在原窟建廟,名張果老,內有觀音、十八羅漢及張果老塑像,並修鐵棋亭一座,存鐵棋子32枚,“鐵棋仙蹟”及威風八景之一。

大美秦嶺 佛寺篇(一)——鳳縣消災寺:“天下第一祈福勝地”

消災寺

消災寺位於豆積山頂,這裡依山傍水、茂林修竹,風景優美,先名“蕭臺寺”,後改為消災寺。舊時廟內有鐵鐘一口,寺僧每天晨擊鐘敬佛,鐘聲悠揚,覆蓋整個鳳州城,旅人皆以鐘聲為啟程行路的訊號。“蕭寺晨鐘”為鳳縣八景之一。消災寺“東有靈山大佛、西有南岐觀音”,是安史之亂時期唐玄宗祈福消災之地,被譽為“天下第一祈福勝地”。是融佛道儒與一體,三教同粹的文化勝蹟,這裡既有盛唐遺韻、傳說典故,又有山清水秀,無邊風月,古柏覆蓋,懸崖石窟,雄偉壯觀,耀眼奪目。

大美秦嶺 佛寺篇(一)——鳳縣消災寺:“天下第一祈福勝地”

消災寺石窟

單憑消災寺”三個字,顧名思義,就給人們帶來平安祝福和美好的依託。常言道,山不在高低,廟不在大小,有神則靈。傳說此寺佛祖十分靈驗,每逢農曆正月初九廟會,遊人雲集、香客不斷、上山給佛祖叩頭,求個歲歲平安,吉祥如意。可論起消災寺的來歷,卻知者甚少。

大美秦嶺 佛寺篇(一)——鳳縣消災寺:“天下第一祈福勝地”

盧劍利來到消災寺

相傳兩千多年前,楚漢相爭,霸王項羽自持強悍,背信棄義,擁兵據首咸陽、貶劉邦為“漢中王”。劉邦出於無奈,自咸陽起程前往漢中,一路之上憂心重重,大為不快。途徑鳳州,忽報,有一僧人求見,劉邦一怔,傳話有請。少時,見一老僧鶴髮童顏,慈眉善眼,來到劉邦面前,雙手合攏,口稱“阿彌陀佛、善哉善哉、貧僧參見大王。”劉邦言道:高僧要見寡人,有何教誨?老僧答道,貧僧棲身北山小廟,久聞大王聖明,今經此地,故來送行。觀大王氣度非凡,日後必得善果。今雖有難,自有高人相助。漢中乃藏龍臥虎之地,大王儘可前往,不必憂慮,凡事自有天定,大王一路保重,貧僧告辭。言畢,拂袖而去。後來,劉邦退守漢中,屯兵養馬,大興農桑,拜韓信為元帥,張良為軍師。五年後,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滅楚霸,平四海,一統天下,想起當年鳳州遇僧人一事,降旨丞相蕭和,前往鳳州尋訪高僧。蕭和來到鳳州,四處差人查訪,方圓百里,並無高僧足跡。鳳州北山更無小廟,蕭和深感奇異,連連稱道:“神人、神人也!莫非是佛祖顯靈?”即差人在鳳州北山(豆積山頂)險要地段修建一廟,因此廟乃蕭和所建,故取名“蕭齋寺”,從此香火不斷。

大唐中葉,山東節度使安祿山興兵叛亂,叛軍兵臨潼關,唐玄宗李隆基倉惶逃往四川。途徑鳳州,聞聽蕭齋寺神聖十分靈驗,即帶領隨從數人,步行上山,進香叩頭,對佛祖許願“祈求佛祖保佑,大唐江山永固,早日平息叛賊,回京之時定為佛祖翻修廟宇,重塑金身。”不久,安祿山叛亂平息,唐玄宗起駕回長安,人馬行至鳳州,遙望豆積山,讚歎不絕!深感蕭齋寺名不虛傳,佛祖靈驗,數月內叛亂平息,免去我大唐一場災難。當即傳旨安下行營,齋戒三日上山還願。第四日清晨,唐玄宗沐浴更衣,披紅插花,侍從百人出鳳州城北門,跨越嘉陵江,上山還願。道路兩旁,護衛層層,旌旗招展,刀槍如林。嘉陵江畔看熱鬧的人數以萬計、人山人海、冠帶飄揚、車水馬龍、擁擠不透。禮炮聲聲驚天動地,鼓聲齊鳴響徹雲霄。唐玄宗一行緩步上山,將近午時,到達山頂蕭齋寺。少歇片刻,淨手進香,叩頭禮拜,口中念道:“多謝佛祖顯靈,保佑我大唐免去一場災難。”拜佛一畢,傳旨鳳州地方官,即日起,翻修蕭齋寺,重裱佛祖身,唐玄宗當場御筆親點,將“蕭齋寺”,更名為“消災寺”。從此香火更加旺盛,遠近聞名,延續至今。

大美秦嶺 佛寺篇(一)——鳳縣消災寺:“天下第一祈福勝地”

消災寺石窟藝術

進入大門,遠遠望去,消災寺掛在半山腰。以前可能是山路,現在修了條上山的石階路,這石階幾乎90°,不論從下往上看,還是從上往下看,都令人目眩。若是年輕人倒無所謂,若是老年人及小孩,那就得格外注意安全了。爬完石階,我不禁感慨:這樣陡峭的山路,不知古人是怎麼歷險朝拜的呢。

唐代詩人劉滄在過陳倉棧道途中,題詩《晚春宿僧院》道:“蕭寺春風正落花,淹留數宿惠休家。碧空雲盡磬聲遠,清夜月高窗影斜。白日閒吟為道侶,青山遙指是生涯。微微一點寒燈在,鄉夢不成聞曙鴉”。另一首《秋日山寺懷友人》:“蕭寺樓臺對夕陰,淡煙疏磬散空林。風生寒渚白蘋動,霜落秋山黃葉深。雲盡獨看晴塞雁,月明遙聽遠村砧。相思不見又經歲,坐向松窗彈玉琴。”作者通過兩首詩,闡述了他兩宿蕭臺寺期間,見到春天萬里無雲,鐘聲悠揚;秋日煙霧繚繞,漫山紅葉的景象以及他與寺僧惠休聚與離的不同場景,為我們有力證明了消災寺久遠的歷史。

人民傳媒通訊社由陝西仁和萬國律師事務所餘偉安律師團隊提供法律服務,如有侵權行為,必將追究責任。轉載請聯繫人民傳媒通訊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