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誇獎”孩子是個技術活——作為家長和老師,你掌握嗎?

“好孩子是誇出來的!”,沒錯,好孩子確實是誇出來的,但是如何誇?誇什麼?其背後所包含的技術含量,也許你都想象不到。

“誇獎”孩子是個技術活——作為家長和老師,你掌握嗎?

性格開朗的女生得到動機

為什麼“好孩子是誇出來的”?人是社會性,決定了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伴隨著和外界環境的互動,“自信”或者“自卑”就是在這個互動的過程中,慢慢內化成了一個人的性格特徵。自信是一種積極的性格,而自卑則是消極的性格。自信是在環境不斷地給予肯定的反饋過程中建立的,自卑則是在環境不斷地給予否定的過程中形成的。誇獎或者說讚揚就是環境對一個人肯定的反饋。

在每個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家長和老師給予的誇獎,幫助孩子慢慢地樹立起自己的自信。

但是自信是建立在個人的認知模式上的。認知模式是每個人認識和解釋自己和社會的方式。不同的認知模型下的自信內容是不同的。認知模式下的不同認知,就是接受“誇獎”的過程中形成的。認知模式對個人一生的發展有至關重要的影響,甚至關乎一個人一生的幸福與否。

“誇獎”孩子是個技術活——作為家長和老師,你掌握嗎?

Man and girl playing hand-clapping game

“誇獎”的具體內容對每個孩子認知模式的建立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一個學生,第一次考試分數為60分,第二次考試分數為80分,第三次考了滿分100分。

這是一個不斷進步的孩子,你應該給予誇獎:

1 “你看,你真的很聰明,有能力拿到滿分,只要你想拿到好成績,你就會拿到!加油!”

2 “你的努力真的很有效果,只要你努力,你就會拿到好成績!加油。”

這兩種表揚方式的區別在於:1 肯定的是:智力和能力;2 肯定的是:成長和努力。內容是截然不同的,那麼不同的內容對孩子成長就會起到截然不同的引導,會讓孩子形成兩種截然不同的心態或者說認知模式:封閉的認知和開放的認知。

“誇獎”孩子是個技術活——作為家長和老師,你掌握嗎?

封閉的認知:智力是天生的,能力伴隨著智力;

開放的認知:能力是成長的,伴隨著個人的努力。

封閉的認知,享受的是結果;開放的認知,享受的是努力過程。這兩種不同的認知方式,決定了一個學生在困難的環境下的表現。

封閉的認知:追求的是績效,一旦績效沒有達到,很容易懷疑自己的智力和能力,進而會認為自己不夠聰明,缺少能力,洩氣,然後放棄,如同遭到了慘重的打擊。或者在不滿意的績效面前,為了得到環境肯定,編造結果。比如在考試分數上說謊。

開放的認知:看重的是過程和努力,如果沒有好的結果,會認為努力不夠,能夠嘗試新的辦法解決問題,如果實在是達不到滿意,會很快釋然,不覺得遭受了打擊。

科學的研究也表明了:不同的讚揚誇獎內容,可以形成他們未來的認知模式和追求的動機框架。因此,正確的表揚和誇獎對於培養一種成長的認知模式是及其重要的。

誇獎學生的具體事情,誇獎付出的努力,而不是誇獎智力和能力。開放的認知能培養孩子堅韌的性格,在困難的環境下,不放棄。而堅韌的性格是任何成功最重要的保障。

“誇獎”孩子是個技術活——作為家長和老師,你掌握嗎?

孩子努力學習知識

還有,大量關於對人腦的科學研究,揭示了大腦具有極其巨大的學習能力,這種學習一直持續到死亡的那一天。所以給孩子樹立一個正確的信念,形成一個發展的開放的認知模式,是有物質——大腦支撐的。

利用科學研究成果,正確地給予孩子成長過程中的讚揚和誇獎,引導他們形成一個積極開放的認知模式,建立起成長模式的自信,是每個家長和老師的責任。

請努力掌握“誇獎”的技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