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看書的人和不看書的人有什麼區別?

-1-

想象一個場景:

杭州 春日 早晨 江南之景

愛讀書的人會說: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而不愛讀書的人脫口而出一句話:臥槽,真漂亮。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經常看書的人和不看書的人有不同的追求和信仰。所以,他們理解和認知世界的能力以及表達方式相距甚遠。


經常看書的人和不看書的人有什麼區別?


邁克爾·科蒂斯導演的電影《卡薩布蘭卡》裡有這樣一段話:

“你現在的氣質裡,藏著你走過的路,讀過的書和愛過的人。 我猜在卡薩布蘭卡一定有很多破碎的心,你知道我從未置身其中,所以不得而知。”

宋·蘇軾《和董傳留別》中也說道:“腹有詩書氣自華。”

所以,經常看書的人,氣質才華自然橫溢,高雅光彩,他們通過讀書獲得內心的豐富,充滿能量。

-2-

而不看書的人是什麼樣的呢?

他們可能沒有辦法去觸碰一些新鮮事物,失去一個人應有的正確的思維方式。

他們也可能和別人溝通都困難,一個簡單淺顯的道理都不明白,在家人和同事眼裡就是一個難以溝通的人。


經常看書的人和不看書的人有什麼區別?


我有個大學同學,女生,外表看上去很一般,平時也不太愛打扮自己。但是她的眼睛卻總是亮亮的,給人一種很陽光的感覺。

當我們剛剛進入大學校園時,由於不再有了備戰高考的緊張感,不再終日在父母的眼皮底下做“乖孩子”,大部分人在學校裡過著自由又懶散的校園生活,而這個女孩從在校的日子不是上課就是帶著厚厚的書去圖書館。

直到大三下學期,面臨畢業,很多同學都開始慌了,不知道自己畢業以後的方向是什麼。

-3-

考研?考公?找工作?很多人都飄忽不定。

有一次在上課的路上我跟她閒聊:

“馬上快大四了,你有準備考研嗎?”

“不考研,畢業了想進事業單位。“

“為什麼呢,我看你平時很愛學習,很適合走科研的道路啊?“

“對,我是愛看書,但是比起看書我更喜歡寫作,看書正是為我增加寫作素材。我從大一下學期就給一些報刊、雜誌社,還有一些讀書網站投稿,我以後如果去了事業單位沒有那麼忙,我還能繼續把寫作和閱讀當成我最愛的東西。如果忙科研,我可能就要捨棄它們了……“


經常看書的人和不看書的人有什麼區別?


我一直都知道她很厲害,但沒有想到這麼厲害。

後來才知道她進入大學之後就很少向家裡要生活費,想到我每個月理所當然地問父母伸手要錢,一時間竟覺得慚愧不已。

當我們大部分人還沉浸在大學自由懶散的時光中不能自拔時,她已經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併為之奮鬥努力了,這可能就是書籍給予她最好的畢業禮物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