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教學——透視關係要把握的重點

透視的畫法

在素描中最基本的形體是立方體。素描時,大多是以對三個面所進行的觀察方法來決定立方體的表現。另外,利用面與面的分界線所造成的角度,也能暗示出物體的深度,這就涉及到透視規律。

透視分一點透視(又稱平行透視),兩點透視(又稱成角透視)及三點透視三類

(1)一點透視就是說立方體放在一個水平面上,前方的面(正面)的四邊分別與畫紙四邊平行時,上部朝縱深的平行直線與眼睛的高度一致,消失成為一點,而正面則為正方形.

(2)兩點透視就是把立方體畫到畫面上,立方體的四個面相對於畫面傾斜成一定角度時,往縱深平行的直線產生了兩個消失點。在這種情況下,與上下兩個水平面相垂直的平行線也產生了長度的縮小,但是不帶有消失點.

(3)三點透視就是立方體相對於畫面,其面及稜線都不平行時,面的邊線可以延伸為三個消失點,用俯視或仰視等去看立方體就會形成三點透視。

素描教學——透視關係要把握的重點

在西方造型藝術體系中“無點不成線,無線不成面,無面不成體”曾經典地概括了點、線、面、體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關係。點是線的基礎,線是面的基礎,面是體的基礎,在素描教與學的實踐過程中,辨證地運用三者的相關理論,來啟發、引導學生,對我們素描教學上檔次的提高,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從繪畫學這個角度來講,任何物體都是由點、線、面、體組成。那麼怎樣運用“點、線、面、體”的本體語言來啟發、引導學生呢?筆者根據長期的教學經驗,談談個人的體會,並藉此拋磚引玉。

首先,要讓學生學會“觀察”。 “觀”是指大體的看,粗略的看;“察”是指仔細的分析,反覆的比較。通常情況下,正確的觀察方式有利於教與學過程的順利進行,有利於學生專業素質的逐步提高。

素描的教學體系實際上是很複雜的,而且不同的專業老師對觀察方法的理解也不完全相同;因此,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教”的方法也是相當的多。但是,在這裡我們仍然要提倡科學的觀察方法——先觀而後察。其理由有兩個方面:一、大體、粗略地看有利於我們觀察物體的視線總在整體之中。

二、一開始就進入仔細分析、反覆比較是不利於整體印象的形成;相反,在其思維裡面還會出現雜七雜八的形象。由此可見,我們不難發現先觀後察的觀察方法是合邏輯的、科學的,在教學中應該得到廣泛的推廣。

“先觀後察”先觀,觀什麼呢;後察,又察什麼呢。這裡要分為以下三方面來闡述,一、先觀大的體積,大的動態。要求視線放得很寬,有些同學在這裡很容易犯錯誤,因為他們的視線很容易集中到某些小的形體上去,同時在表現的過程中也始終盯著那個小地方畫;其結果是到最後畫面的整體效果不但出不來,而且到處都是七零八亂的碎形象。二、觀調子時先看主要的大的明暗交界線。兩條主要交界線:後腦到下頜的與顳骨到下頜的,他們的起伏變化,將直接體現頭部結構的轉折變化,也將直接決定頭像是否有體積,有空間。三、察小形中的大形,察小體中的大體。這要求我們始終要以一種整體的眼光來審視形體,堅持局部服從整體,整體統籌局部的觀念。

其次,要讓學生學會“表現”。這是因為它是整個素描教學實踐體系的核心,無論是觀察方法,還是不同的技法、技巧等等,都要圍繞著“表現”進行;一幅畫能否成功或者完整將直接取決於怎樣表現。上面我們深入的學習了怎樣觀察,那麼如何運用這些觀察的成果來表現自己的作品呢?

這裡要讓學生明確以下四方面:一、學會用大的長短線概括形體的大動態,強化形體的大印象。二、學會用排線概括形體的大明暗,表現形體的大體積。排線是點、線的結晶,由於它很容易形成體積,而且概括性極強,因而在素描作畫中運用地相當頻繁。三、找出兩條主要明暗交界線,並加強其對比。注意要用大的長短線、大的排線去找,要用大的明暗去加強。明暗交界線不是兩條單薄的線,它通常具有面的性質,體的厚度,加強它實際上就等於加強畫面的大體積。所以,整個作畫過程中要反覆抓住這兩條主要交界線,把握它的結構轉折變化。四、深入刻畫視覺中心,視覺中心是一幅作品所要表達情感,傳達畫者主觀思想情趣的的地方; 因此,需要切切實實重點刻畫。它主要包括以下幾部分:1、五官的形體,2、五官的空間3、五官的體積4、五官的質感。深入的刻畫其目的就在於塑造形體的嚴謹,空間層次的分明,體感的強烈以及質感的真實。

最後,讓學生學會整體“調整”。整體調整是作畫過程中的最後一步,但其作用不會因為它是最後一步而減弱;有些時候反而在加強。這裡要求我們的學生能恰當地處理好作品的完整性即可,這種完整性必須包括:1、大的體積完整,2、大的塊面清楚,3、大的線條節奏感強, 4、小的“點睛之處”精彩耐看。

綜上所述,“點是線中的點,線是面中的線,面是體中面”深刻地概括了點、線、面、體作為繪畫的本體語言辨證統一關係。這種關係將直接影響我們作畫的全過程,並且大大地推動了素描教與學的往縱深方向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