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女兒》入選戛納電影節“躍動她影”單元

在上月底結束的2019春季全國院線國產影片推介會上,由上海導演陳苗執導的傳記類藝術影片《上海的女兒》,擬定將於今年7月暑期檔上映。電影源自京劇大師周信芳之女周采芹自傳《上海的女兒》,並在自傳敘述之上,綜合運用紀錄片第一人稱講述,故事片製作情景再現和周信芳大師京劇(《投軍別窯》《打漁殺家》)片段寫意的藝術形式。三種影像形式錯落交織,一併講述生於上海,成名於西方世界的著名演員周采芹極富傳奇色彩的一生。

《上海的女儿》入选戛纳电影节“跃动她影”单元

《上海的女兒》海報

作為中國電影第六代導演之一,《上海的女兒》導演、製片人陳苗自述同周采芹相識20多年,“一直希望給她拍一部電影。”在陳苗看來,周采芹的正直、堅毅、誠實的品格,並存於她五光十色的女性魅力之中。“這是部名人之後的傳記電影,更是一個關於命運以及和命運抗爭的故事。一個出生在巡演戲箱(Born in the Trunk)裡的孩子,用一生的時間去尋找‘舞臺’、尋找‘家’,並要為之作出抉擇,付出代價。”陳苗說。

《上海的女儿》入选戛纳电影节“跃动她影”单元

導演陳苗和周采芹(右)在片場交流

陳苗介紹說,《上海的女兒》最核心看點是採用第一人稱講述的敘事線索:鏡頭前,85歲的周采芹依然健談、美麗,講到情緒激昂之處,她甚至可以將腿扳至頭頂示範動作。而全片的戲劇張力則是她一生中的“三個春天”:第一春,23歲時出演舞臺劇《蘇絲黃的世界》,東方娃娃轟動倫敦;第二春,60歲時終於在電影《喜福會》裡等到了屬於自己的那個角色,成為所有闖蕩西方主流影視劇,百老匯的亞裔女演員的靈感和教母;第三春, 75歲時在內地新版電視劇《紅樓夢》中飾演賈母,這是她第一次用母語演繹人物,且是參演中國經典文學名著。通過這些作品,周采芹連接了三大洲,征服了各個時代、不同地域的觀眾。影片結尾是一段光影交錯,人戲莫辨的舞臺寫意:追光燈漸暗,舞臺燈光亮起,周采芹站起身來,走在通向舞臺的路上……舞臺上有父親的藝術,高山仰止;亦有母親的溫柔,細水長流。

《上海的女儿》入选戛纳电影节“跃动她影”单元

周采芹,《蘇絲黃的世界》

《上海的女儿》入选戛纳电影节“跃动她影”单元

周采芹走向京劇舞臺

《上海的女兒》前後經歷了6年之久的採訪和拍攝,走訪了中國、英國、美國二十多位周采芹的好友親朋和數位治史、藝術專家,許多國內外知名的政治家,導演、演員也在期間露面講述和當事人結緣和相識的情形。導演及攝製組在挖掘包括大英博物館在內,全球十多家頂級檔案館內的相關資料後,終於完成了一部屬於世界的中國故事。該片由上海尚世影業,上海苗子文化聯合出品。另據悉,自2015年開雲集團攜手戛納電影節共同推出首屆“Women in Motion”(躍動她影)單元至今,“Women in Motion”已成為電影節主體組成部分之一,用以表彰女性電影人在幕前幕後的不懈努力和卓越成就。電影《上海的女兒》及導演陳苗,獲邀將參加今年第72屆戛納電影節“Women in Motion”單元。

《上海的女儿》入选戛纳电影节“跃动她影”单元

導演陳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