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上的泰達實踐

中埃•泰達蘇伊士經貿合作區(以下簡稱“泰達合作區”)位於距離埃及首都開羅120多公里處的蘇伊士省蘇赫奈泉港,是中國政府批准的第二批國家級境外經貿合作區之一。園區內“合作共贏,見證發展”的標牌隨處可見,這也是經貿合作區設立的初衷。

泰達合作區始建於2008年,由中非泰達投資股份有限公司運營。十多年來,泰達合作區從荒蕪的戈壁灘起步,發展成為佔地7.34平方公里的現代化產業經貿區,不僅填補了埃及的產業空白,提升了埃及的工業化水平,也成為“一帶一路”框架下中非和中埃合作的典範。

“一帶一路”上的泰達實踐

▲ 泰達合作區起步區。

從“起步”到“擴展”

2008年,由天津泰達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與中非發展基金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非發展基金)組建的中非泰達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承建泰達合作區。泰達合作區是中非發展基金投資的第一個海外經貿合作區項目。

經過十餘年的發展,泰達合作區已成為中埃兩國企業投資合作的良好平臺,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據合作區招商總監曹慧介紹,截至2018年底,泰達合作區已入駐企業77家,實際投資額超過10億美元,銷售額超10億美元,上繳東道國稅收超10億埃鎊,直接解決當地就業3500餘人。

“一帶一路”上的泰達實踐

▲ 泰達合作區起步區配套12棟標準廠房的中國小企業孵化園。

泰達合作區項目獲得了中埃兩國領導人的高度重視。2009年11月7日,中埃兩國時任總理為泰達合作區起步區揭牌。起步區面積1.34平方公里,累計投資1.05億美元開發建設資金,目前已全部開發完成,擁有含12棟標準廠房的中國小企業孵化園以及投資服務大廈、綜合配套服務中心等設施。

曹慧介紹說,目前起步區項目已形成規模效應,並已初步形成了新型建材、石油裝備、高低壓設備、機械製造四大主導產業,每個產業均有龍頭企業帶動,包括巨石埃及玻璃纖維公司(Jushi Egypt)、豐尚埃及工業股份公司(FAMSUN EGYPT INDUSTRY S.A.E)、中埃宏華石油機械公司、西電-Egemac高壓設備公司等在內的各龍頭企業發展狀況良好,經濟效益不斷增長,形成了“橫向成群,側向成鏈”的產業鏈條。

“一帶一路”上的泰達實踐

▲ 西電-Egemac高壓設備公司車間,當地員工在工作。

2016年1月21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埃期間與塞西總統共同為佔地6平方公里的泰達合作區擴展區揭牌。曹慧說,3年過去了,泰達擴展區經過園區研究規劃、產業研究分析、基礎設施建設、營銷招商等一系列工作,已完成基礎設施建設並已成功吸引8家企業入駐,以大運摩托為代表的乘用車製造業產業集群、以泰山石膏為代表的新型建材產業集群正在迅速形成,這些產業集群正逐步吸引上下游配套企業入駐,大大促進了中埃兩國經貿合作。

曹慧說,泰達合作區擴展區計劃總投資2.3億美元,未來將吸引約150-180家企業,預計吸引投資額高達20億美元,實現銷售額80-100億美元,可提供的就業機會大約有4萬個。

“一帶一路”上的泰達實踐

▲ 泰達合作區被當地人譽為“沙漠中的綠洲 ”。

深化中埃在“一帶一路”框架下合作

2013年,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以共商共建共享為理念,推動沿線國家開放合作;2015年,埃及政府提出“振興蘇伊士運河走廊”戰略,大力推進埃及工業化進程。這為中埃在“一帶一路”框架下加深合作提供了歷史機遇。

埃及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是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首批國家之一。2016年1月,就在習近平主席訪問埃及期間,中埃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阿拉伯埃及共和國政府關於共同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諒解備忘錄》,同時簽訂了電力、基礎設施建設、經貿、能源、金融、航空航天、科技、氣候變化等領域多項雙邊合作文件。

蘇伊士灣西北經濟區位於埃及“振興蘇伊士運河走廊”計劃區域的起始端,泰達合作區作為該區的重點項目,成為推進中埃經貿合作的重要平臺和抓手。埃及蘇伊士運河經濟區副主席馬赫福茲•塔哈在接受新華社採訪時就表示,泰達合作區是“中埃兩國經貿關係的成功例證,它使兩國簽署的各項合作協議得以落實”。

泰達合作區優異的招商成績為埃及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時,也提升了埃及相關產業的技術水平,填補了整個中東乃至非洲的部分市場空白。曹慧舉例說,如巨石埃及玻璃纖維公司,作為一家高技術現代化企業,不僅在就業、稅收等方面為當地貢獻突出,而且填補了北非地區玻璃纖維生產的空白,一舉讓埃及成為繼中國及美國後,世界第三大玻纖生產國。

“一帶一路”上的泰達實踐

▲ 豐尚埃及工業股份公司的當地員工。

在泰達合作區投資的豐尚埃及工業股份公司也是一家中國企業投資的公司。2013年以來,豐尚與中非發展基金合作,在埃及投資7400多萬美元建立生產基地,主營倉儲工程、輸送工程、飼料工程以及養殖工程等。豐尚埃及公司的副總經理葉世波介紹說,尤其是該項目倉儲工程,投產後年產倉儲總容量將達到490萬噸,年銷售額將達到2.5億人民幣,將為埃及以及其他非洲國家解決因糧食儲藏系統不足而造成的鉅額浪費問題,也會給當地帶來將近500人的就業崗位。

葉世波介紹說,之所以選擇在泰達合作區建廠,就是看重合作區的區位優勢、政策優勢、配套設施完善等方面。“在‘一帶一路’倡議推動下,中國鼓勵企業走出去進行產能合作,國家級和省級政府推動的經貿合作區比較多,在經貿合作區投資既可以享受國內的優惠政策,也可以享受當地的優惠政策。”葉世波說,除此之外,泰達合作區距離港口近,可以降低內陸運輸成本,又可以享受到自貿區內進出口免關稅、銷售稅的優惠以及工業園提供的人力資源、政府服務、物流服務、金融服務以及下游配套的外協服務等一系列服務。

“一帶一路”上的泰達實踐

▲ 泰達合作區起步區建設了金領、白領、藍領公寓等配套設施,為入區企業員工安居樂業提供保障。

葉世波說,作為全球農牧裝備行業的領先企業,多年來,豐尚埃及公司深耕中東非洲市場,在當地發展前景廣闊。公司在員工配置上儘量本土化,整個豐尚埃及公司(中東、非洲)以及派駐各個國家辦事處的服務人員加起來只有六七十人。“我們將以落實‘一帶一路’倡議為指導,以高端技術和裝備,推動各國共同發展,謀求人民生活幸福。”葉世波說。

泰達經驗走出埃及

跟豐尚一樣,泰達合作區在培養當地人才等方面有著同樣的思路。曹慧介紹說,合作區為埃及儲備了一批優秀的園區開發建設管理人才,入區企業也為埃及培養輸出了一批專業的技術工人和企業管理人員。除了經常舉辦各種培訓,泰達合作區還經常組織埃方優秀員工、管理者到中國參觀學習,通過直觀體驗提升本土員工的管理水平,增強服務理念。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中非泰達摸索出的“泰達經驗”受到越來越多“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企業的關注。近兩年,中非泰達承接了中國路橋集團的肯尼亞蒙巴薩自貿區項目、招商局的吉布提項目智力輸出工作,為其提供全產業鏈諮詢,還參與了剛果(布)黑角經濟特區、加納庫馬西工業園區項目進行可行性研究等工作。

曹慧說,目前,中非泰達還接到了中交建摩洛哥穆罕穆德六世科技城、葛洲壩國際菲律賓克拉克工業新城、貝寧Seme Podji工業園區、巴基斯坦中巴經濟走廊等多個項目諮詢邀約並在洽談中,泰達經驗將為更多“一帶一路”建設項目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