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電影王國的功夫之王!
他是華人世界的精神偶像!
他是20世紀的銀幕英雄!
他是威震世界武林的傳奇人物!
他,就是被日本人稱之為的“武之聖者”的——李小龍!
1
少年時拍攝20部電影
1940年11月27日,李小龍出生於美國舊金山市。他父親名叫李海泉,是著名粵劇醜生。李海泉原名李滿船,1898年出生於廣東省順德市江尾村。李海泉的父親名叫李振鏢,年輕時從事鏢師工作,因此在年齡大後,他把李海泉和另一個兒子李滿甜安排到佛山有名的茶樓笑塵寰當學徒。不能不說李振鏢這個安排具有決定意義,李海泉在這裡遇到了粵劇名伶小生奕,並拜他為師,經過多年學習後,李海泉已經師出名門,成為粵劇著名的四大丑生。他經常到美國演出,在華僑各界引起廣泛歡迎。而這,也為李小龍後來走向演藝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李小龍的出生讓母親何愛瑜感到寬慰。在此之前李母已經生育了一男兩女。大哥李忠琛性格綿軟,二姐李秋源和三姐李秋鳳也是窈窕淑女。因此在李小龍出生後,何愛瑜喜歡地不得了,坦言:“小龍是上帝賜給我的守護者,他讓我感到安全感。”後來的事實正如何愛瑜所說,李小龍不僅為母親帶來安全感,也給全世界華人和有正義感的人帶來安全感。何愛瑜最初給李小龍起的名字叫李玄金,有飛黃騰達的意思,後來李海泉意識到他的名字與祖父重複了,這在中國人看來是不吉利的,於是給他更名為李振藩,有威震外國的意思。而負責接生的醫生瑪麗·格羅弗醫生很喜歡這個孩子,給他起名字為布魯斯·李(Bruce lee)。但這個名字在李小龍離開醫院後就停止使用,直到李小龍12歲進入香港喇沙書院就讀,才重新使用布魯斯·李的名字。
李海泉的工作就是輾轉於美國華人圈進行演藝事業,幼年時的李小龍都是跟隨在父親演戲的路上。但是,李海泉並不希望李小龍接受美國式教育,因此在他三個月大時,就帶他回到香港。從童年到少年,人生中最重要的時光都是在香港度過,因此李小龍能夠接觸到真正的中華文化。多年後,李小龍仍然對父親的這個決定感慨不已,說道:“我的內心深處時時刻刻感受到,我是那個文化的一部分,它深深吸引著我。”“那時候我並沒有意識到環境對於塑造一個人的性格具有那麼大的作用,但我心中時時有一種‘做一箇中國人’的衝動!”父親認識很多電影明星和導演,因此李小龍從小就熟悉演藝圈。他6歲就開始拍電影,前後在20部電影裡出演角色:《金門女》、《富貴浮雲》、《夢裡西施》。1946年,李小龍正式主演了電影《細路祥》,這是根據漫畫家袁步雲的作品進行的改編,袁步雲給起了一個藝名,就是“李小龍”!但那時候誰也沒想到,“李小龍”這個名字後來會大放光芒,成為世界上的明星!
少年時的李小龍非常頑劣。他坦言自己給父母丟臉了,並且讓整個家族蒙羞。因為李小龍經常跟人打架。母親雖然時常拿話敲打他,但父親並沒有嚴詞責備,但李海泉敏銳地感覺到,“好鬥”的李小龍不可能像李忠琛一樣成為讓人“放心”的孩子,與其違拗李小龍的天性,不如順其自然,但必須有好的師傅來矯正李小龍的好鬥本性,才能防止李小龍走到邪路上。
於是13歲那年,李海泉把他送到詠春拳大師葉問那裡學習。那是1954年的夏天。但是,在李小龍虛心學習詠春拳一年後,許多師兄就開始防備他,因為李小龍的母親有半個德國血統,而按照詠春拳的規矩,中華武術是不能傳給“外國人”的。沒有辦法的葉問只能偷偷教給他拳法,並且特別指明,放學後李小龍可以繼續呆在武館裡,跟隨張卓興師傅繼續學習詠春拳。
李小龍跟隨葉問學習了4年功夫。他漸漸領悟到功夫不是一種蠻力,而是具備中華文化的“中和之道”,要求“以柔克剛和四兩拔千斤”,而要保持這一點,首先要保持“平和的心態”,只有不“爭強好鬥”才能真正學到中華功夫的精髓!這看起來似乎有些矛盾,但李小龍又領悟到:不爭搶並不是“無為”,而是“順其自然”,就像風中的蘆葦,順勢出擊才能取得成功!
然而,李小龍還是闖了大禍,1959年秋天,李小龍捲入香港街頭的一場械鬥,驚動了警察。尤為主要的是,對手具有黑社會背景。當時李小龍只有17歲,李海泉不敢冒險讓他待在香港,在周全考慮下,只能把李小龍送往美國去留學。李小龍的大哥李忠琛曾在美國留學,他的二姐李秋鳳也在美國,當時舊金山也有很多李家的親戚朋友,李小龍重返美國是自然而然的!
2
追求實戰創立截拳道
李小龍來到美國時不滿19歲。這時候他已經是香港高中生拳擊賽和恰恰舞比賽冠軍。1960年,李小龍在西雅圖愛迪生技術學校讀完高中,一年後被華盛頓大學錄取,他選擇的專業是戲劇。與父親一樣,他開啟了自己最為熟悉的課程。就是在這裡他邂逅了自己的妻子琳達·艾米麗。三年後的8月,李小龍與琳達結婚。遺憾的是,李小龍並沒有完成華盛頓大學的學業,他隨後就搬到了奧克蘭市,與一位名叫嚴鏡海的人住在一起。嚴鏡海比李小龍大20多歲,也是一位著名武術家。李小龍從嚴鏡海那裡學習到如何鍛鍊臂力,並取得了良好效果。嚴鏡海則從李小龍那裡學到了真正的截拳道技術,並屈尊成為李小龍的徒弟!由於李小龍在華盛頓大學開設了“振藩國術館”,嚴鏡海又幫助李小龍在愛克蘭市開設了第二家振藩國術館。
武術是李小龍生命裡最重要的部分。詠春拳讓他獲益很多,但他並不滿足於詠春。首要一點是,詠春固定於一定套路和程式,動作顯得繁瑣,實戰性能不強。來到美國後,他看到很多唐人街武館故步自封,各門派之間相互爭鬥,並且不惜違揹人格大打出手,國術聲名狼藉。李小龍對這種現象大肆批評,因此得罪了很多華人武術家。尤為主要的是,李小龍招收外國學員,違背了國術不傳外國人的祖訓!當地武館覦於門派和利益紛爭,都希望能把李小龍趕走。
1964年,武術家黃澤民來到舊金山精武分會場進行指導。當地的華人武術家在商議後,便由黃澤民代表他們向李小龍發起挑戰,制定的規則是:倘若李小龍輸了,就把振藩國術館關閉滾蛋,或者不再教授外國人武術。李小龍對華人武館的卑劣舉動早就十分痛恨。因此接受了挑戰。黃澤民與7位武術家走進李小龍的武館。然而在一分鐘內,李小龍不斷打出直拳,這讓黃澤民難以招架。最後黃澤民只得圍著武館逃跑。李小龍最終逼迫黃澤民回到武館中央,並以一技鎖拿把黃澤民擊倒,李小龍大喊道:“夠了沒有!”黃澤民道:“夠了!”李小龍又大喊一聲,黃澤民再次確認!但李小龍的憤怒並沒有平息,他抓起黃澤民的衣領,從武館門口直接摔了出去!
擊敗黃澤民讓李小龍名聲大振。但這也讓他思考武術的真諦是什麼?長久以來,國術覦於門派之見和規則程式,花拳繡腿太多而實戰能力變弱。尤其是在西洋拳術面前,國術變得不佔上風。李小龍試圖創立一種新武術:這種武術沒有門派,沒有花拳繡腿的招式,沒有繁瑣的動作,它的一切目的就是追求實戰,力圖在最短時間內擊敗對手!或者說,這是融合了中華武術各種精華,以及西洋拳術的一種新拳術,李小龍把它命名為“截拳道”,就是“截擊來拳”的意思。“實用、速度、靈活、效率”,是李小龍對截拳道的基本要求!他說,“
武術必須實用,如果我們練習的武術不能用於實戰,我們為什麼要練習它呢?不能實戰的武術不算武術!”這一年,李小龍認識了美國武術界的主流人物愛慕·帕克,並接受邀請出席美國長灘國際空手道大賽。李小龍在錦標賽上演示了雙指伏地挺身動作,這是中華武術的精華部分,在當時的美國,沒有人能夠做到這一點:他全身伏地,身體的力量集中在拇指和食指上,並做俯臥撐。在其後進行的寸拳演示中,來自美國加州的武術家鮑勃·貝克作為李小龍的合作者,當李小龍一擊右拳送出,強大的力量使鮑勃·貝克翻過椅子,跌倒在地上。鮑勃·貝克立即要求李小龍停止攻擊,因為他的胸部疼地非常厲害,他不得不退出錦標賽,請假在家休息了好幾天!
3
嚴詞拒絕好萊塢侮辱中國人
李小龍在錦標賽上的演示引起很多人注意。其中有一位叫威廉·多齊爾的好萊塢製片人,邀請李小龍到20世紀福克斯公司去試鏡,試鏡圓滿成功,福克斯公司打算把李小龍打造成“中國的詹姆斯·邦德”式的人物!但很遺憾,由於電影《蝙蝠俠》出來,公司放棄這個打算,轉而開始投拍《青蜂俠》,多齊爾表示,李小龍可以在片中出演一個“中國人”!李小龍敏銳地感到,出演“中國人”絕對不會這麼簡單,因為長期以來,好萊塢電影裡的中國人形象都是固定的:拖著一條長辮子,手裡端著飯碗和筷子,每當遇到危險時,中國人總是躲到“大俠”後面大喊“救命啊”,或者,他們一邊跑一邊喊:“快跑啊!”積貧積弱的民族是受侮辱的!
李小龍表示:“如果電影裡出現辮子或者上躥下跳的胡鬧劇情,我是絕對不會答應的,你們連想都不要想!”多齊爾在考慮後,答應李小龍出演《青蜂俠》的男二號,一個名叫“加藤”的日本人,因為在好萊塢的觀念裡,他們還無法接受一箇中國人成為主角,或者成為明星!這也是一個機會,李小龍勉強答應了,角色塑造地還算成功,“加藤”的武術令人印象深刻。電影公映後有很多商人來拜訪李小龍,請求他特許在美國開辦“加藤武術學校”,但李小龍拒絕了,表示他
不會為了錢來玷汙一生嚮往和追求的武術事業!尤為主要的是,這個學校還是以日本人的名字命名的!他說道:“金錢本身沒有生命可言,它和所有工具一樣具有特定用途,一個人必須學會如何使用它,知道它能做什麼,更重要的是,知道它不能做什麼!”《青蜂俠》成功後李小龍在好萊塢片約不斷,前後出演了《馬洛》和《盲人追兇》,尤其是《盲人追兇》,李小龍的表演“真實表達了自我”,美國各界漸漸承認李小龍的“明星”地位,《紐約時報》評價道:“李小龍,一箇中國人,能贏得出演一部電視劇的機會,他的表演非常令人信服!”
但是,李小龍的華人身份仍然讓他的才華受限制。1971年,他構思了一部劇本,名字叫《武士》,華納公司認可李小龍的劇本,但一直到他去世也沒有邀請他出演,這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他是個中國人!
4
開創香港武術電影新時代
李小龍決定回香港發展。在與邵逸夫的商談中,李小龍表示:他要有修改劇本的權力,出場費是XX萬元,邵逸夫認為李小龍“要價”太高,李小龍只得放棄,轉而與鄒文懷進行合作,鄒文懷答應李小龍的要求。李小龍乾脆放低姿態,表達對鄒文懷“這個有遠見之人的敬意”。
李小龍與鄒文懷的嘉禾影片公司合作了5部電影:《唐山大兄》、《精武門》、《龍爭虎鬥》、《猛龍過江》和《死亡遊戲》。每一部都是功夫電影的巔峰之作,給香港電影帶來的影響不亞於一場地震。拍攝《精武門》的成本只有80萬港幣,但在香港就賺了100萬美元,在泰國和新加坡的票房收入也差不多。為了觀看《精武門》,香港電影院天天爆滿,警察只得出來維持秩序,有些電影院乾脆停止放映;在新加坡,電影票時時告罄,引發交通堵塞;在菲律賓,《精武門》連續上映半年之久,這讓菲律賓政府不得不頒佈限制進口中國片的命令;而這部帶有反日色彩的影片,在日本也大受歡迎,李小龍成為日本人街頭巷議的明星!《猛龍過江》更是推波助瀾,上映時香港萬人空巷,一舉突破500萬港元票房,打破東南亞有史以來所有電影票房記錄!
5
三十三歲突然死亡,丁珮還原與他共度最後一晚
李小龍的出現是一顆明亮的哈雷彗星,光彩奪目,撼人心魄,但他的生存時間實在太短暫了!
1973年7月20日,李小龍在拍完《龍爭虎鬥》後,正計劃開始拍攝《死亡遊戲》的第二部,眾多影迷正翹首期盼這一天。但是,突然傳出李小龍病逝於香港的消息,令人猝不及防。因為李小龍才33歲,正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年華。而在一年前,李小龍因為背部受傷到美國體檢,檢查後李小龍自信地道:“我的身體已經恢復到18歲的水平!”怎麼會突然去世呢?
對李小龍屍檢的結果是:由處方藥劑的高敏性造成的腦水腫!7月25日,李小龍的葬禮在香港舉行,殯儀館外擠滿了成千上萬前來送行的影迷!影迷們對李小龍具體的死因有很多追問,並不僅僅滿足於李小龍體內曾發現了少量大麻,以及所服用的藥物,尤其對對李小龍具體死亡原因的調查結果為“死因不明”,甚為不滿。細心的媒體和影迷們發現,李小龍死亡的地點並不是他的家中,而是女星丁珮的寓所,這引起影迷對丁珮的不滿,指責丁珮造成了李小龍的死亡。而丁珮也承認,當晚李小龍確實在她寓所,曾經給他吃了緩解頭疼的止疼片!
那麼,李小龍的具體死亡過程是怎樣的呢?
2014年,李小龍去世41年後,女星丁珮首次發聲,以“與李小龍共度最後一晚”當事人的身份,還原了當時的情況:
李小龍當晚到了丁珮寓所,是與鄒文懷一塊去的,兩人商討《死亡遊戲》下一部的拍攝情況。這件事李小龍的妻子琳達也知道。丁珮是裡面一個角色,李小龍與她商談是自然的事。鄒文懷回憶,那天李小龍格外寬容,出現分歧的時候主動讓步,所以不到晚上7點就把所有事情都談完了,這時候李小龍從椅子上站起來活動著脖頸,忽然說道:“我的頭怎麼突然疼了起來。”丁珮聽到後馬上找來一些止疼藥片,因為她也有頭疼的毛病,私人醫生給她開了EQUAGESIC的藥片,止疼效果很好。丁珮看了看錶道:“時間還早,要不你先到我房間裡躺一會兒,這裡離你們約好的日本餐廳很近,過去也很方便。”李小龍與鄒文懷已經約好,與另一位演員佐治拉辛商談《死亡遊戲》的事。這時候鄒文懷曖昧地笑了笑,認為李小龍和丁珮有什麼別的想法,便提議自己先到日本餐廳去,等頭疼好了兩人再一塊兒過去。隨後鄒文懷就走了。李小龍進了丁珮房間,沒脫鞋就躺下了。丁珮則在客廳裡看電視。8點鐘電話鈴忽然響起,是鄒文懷打來的,詢問兩人什麼時候到?丁珮去房間看了一眼,見李小龍還在睡覺,便對鄒文懷說讓他再睡一會兒。一直過了9點,丁珮趕緊去叫醒李小龍,可李小龍不發出一點聲響。丁珮慌了,趕緊打電話給鄒文懷,鄒文懷9:40趕到丁珮家,用推肩和掌摑的方法,李小龍還是無法醒來。鄒文懷打電話給醫生,並告知了琳達,醫生診斷後確定李小龍已經沒有生命跡象!在送往伊麗莎白醫院途中,琳達要求大家統一口徑,說李小龍是在自己家裡出事的!
紙裡包不住火,矛頭對準了丁珮:倘若沒有給李小龍吃止疼片,也許李小龍就不會出事!丁珮因為李小龍的死亡備受指責,成為眾矢之的。她酗酒,也曾在黑夜裡遭受李小龍影迷的死亡威脅。她無處逃避,最後皈依佛門,成了在家修行的居士!直到後來她慢慢從李小龍的死亡陰影裡走出來。
在談到李小龍的死因時。丁珮提供了兩個重要情況,一是李小龍採用電擊手法,來增強肌肉能力,丁珮不止一次看過李小龍進行電擊,這讓丁珮膽戰心驚,作為紅顏知己,丁珮認為這違背自然規律,採用強制手法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後來果然在一次拍片中,李小龍暈厥,在談到這次暈厥時,李小龍對丁珮道:那次感覺自己像死過一回了,但後來又覺得,自己還有很多事沒有做完,不能死,又活過來了!另外一點,作為一個公眾人物和高強度的武術家,李小龍出汗很多,他認為這影響他的形象,便去做了汗腺切除手術,丁珮同樣反對李小龍這樣做,但無法阻止,採用違背自然規律的做法來增強身體機能和形象,為李小龍英年早逝埋下了隱患!
李小龍和琳達育有一子一女。兒子叫李國豪,女兒叫李香凝。1965年2月,李國豪出生於美國西雅圖。童年時的李國豪與李小龍一樣好動,李小龍教他武術,因此在幼兒園裡,李國豪經常把小朋友們打哭,遭到家長投訴。李國豪後來也成了一名演員。但在1993年,李國豪拍攝電影《烏鴉》時,道具槍竟然發射出真子彈,李國豪腹部中槍,失血過多而死,年僅28歲。事後檢方的結果是“失誤”,排除了“被人謀殺”的可能。父子先後在33歲和28歲猝死,令人不勝唏噓!
6
精神遺產令人高山仰止
李小龍是武術史上的開創人物。我們認識他是從電影開始的。因此有很多人質疑他的實戰能力。據知情人士透露,有一次李小龍回美國,在機場遇到7名日本武士伏擊,李小龍一個打7個,事後坦言這是他被暴揍最爽的一次!但他沒有被打敗!在談到自己的職業時,李小龍說:“
從興趣上來說,我是一個武術家,從職業上來說,我是一名演員,但最為重要的是,我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個生活的藝術家!”武術家——演員——藝術家,是李小龍對自己的定位!截拳道是世界上一門全新武術。經過李小龍創造性的發展後,已經公認為世界上實戰能力最強的武術之一。世界各國有很多武術家都對截拳道的創造性發展非常贊同。美國空手道協會主任歐內斯特·奈布曾獲得過42次全美比賽冠軍,在談到李小龍時,他說:“我承認,我不是他的對手,他的速度之快,超過了我所知道的大多數黑帶選手。”拳王泰森說:“李小龍是一個厲害的武術家,當他給你一個傷害時,你就被打飛了,當我受到傷害時,這些傷害有一些可能是終生的!”
李小龍具有濃厚的家國民族情懷。他創立截拳道的目的,就是恢復中華武術的實戰能力,他的截拳道融合了太極拳、詠春拳,北派、南派等眾多中華武術的精髓,他不講究門派套路,崇尚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他的才華首先發軔於好萊塢,但他對好萊塢的偏見非常不滿,所以才回香港發展,以他實戰能力的中國武術,一舉擊潰了延續多年的“東亞病夫”,塑造出真正的“中國硬漢”形象,從而風靡全世界。無論《精武門》還是《猛龍過江》,
維護國家尊嚴、振奮民族精神是他拍攝電影的一個重要主題,這與香港武俠電影過去單純展示“武力”完全不同,李小龍不崇尚武力,他把自己的電影命名為“動作片”,武力的目的只是為了追求正義!《精武門》裡,陳真最後被亂槍打死。李小龍說:“陳真殺人太多,他必須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李小龍不認為自己是“明星”,他更喜歡把自己稱之為“演員”。他說:“一個好演員到底是什麼呢?可以肯定,他不是明星。”“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想成為明星,而不是甘心做一個演員。”“演員是富有敬業精神的人,他們工作起來極其賣命,也由此極大提高了演員的理解力,使得演員在自我表達,身體、心理和精神發展等方面,堪稱為藝術家!”“一部電影的主題應該健康、積極向上,在注重商品屬性的同時,也應該注重藝術性和社會性,而後者比前者更重要!”
1961年,李小龍進入華盛頓大學,選修了哲學課程。他的舉動讓人驚訝,因為一個好勇鬥狠的人,應該選擇體育才對,怎麼會選擇哲學?但事實就是如此,李小龍絕對不是一介“武夫”,他創造截拳道的另外一個目的就是弘揚中華文化。在截拳道里,李小龍把道家、禪宗、儒家學說的理論都融入進去:道、陰陽、萬物皆空、以柔克剛、以退為進,拳術是為了弘揚正義,積極入世改造人的精神世界……這一切都是東方式的。有一次,葉問見李小龍比武時神情緊張,便說:“你心裡要保持放空狀態,順其自然才能取得勝利,回去吧,好好思考一下!”沮喪的李小龍乘船到了大海上,他憤怒地揮起拳頭擊打水面,在那一刻李小龍覺悟了:水是天下最柔弱的東西,但沒有人能夠擊得破水,武術也應該像水一樣,隨著形勢的改變而改變,並見機行事,最終擊敗敵人!因此,武術與所有藝術一樣,是走向自我解放之道!
李小龍很尊崇儒家哲學,他說:“我把儒家哲學貫穿於對孩子們的教育中。儒家哲學的至高標準是‘已所不欲,勿施於’,提倡忠恕和慎獨。儒家思想認為只有處理好了五種關係,即政府和人民的關係(君臣)、父子關係、長幼關係、夫妻關係和朋友關係,個人的發展才是完善的。按照儒家學說來教育孩子,孩子們就絕對不會走上邪路去!”對道家、禪宗、儒家哲學,以及很多西洋哲學家如笛卡爾、斯賓若莎等,李小龍都很有深入的瞭解,並貫穿在他的截拳道中。
知行合一,是李小龍武術和演藝生涯最重要的理念。他很早就認識到這一點:有很多人明白哲學道理,但在具體實踐中,卻往往當面一套背後一套。李小龍對這種行為深惡痛絕。他說:“只有在具體實踐中貫徹自己的理念,一個人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尤其令人驚歎的是,當我們醉心於李小龍的“動作美學”時,我們不知道他竟然還是一位“作家”,他一生創作了總量約有50萬字的各類哲學筆記,武學手記,心理學筆記,表演手記和原創詩歌、書信等文字,《精武門》和《龍爭虎鬥》都是他親自修改劇本。他的原創詩歌水平之高,不亞於當代很多詩人:
落葉飄零風和雨愉快地嬉戲
窗外一片微黃的葉子
絕望地依附在枝椏上
我摘下葉子
給了它一個家
把它放在了書裡
梁文道說:“在西方,李小龍已被提高到哲學家的地位!”他的確完美做到了這一點。通過對截拳道的思考,李小龍力求迴歸自然,迴歸本心,迴歸道,崇尚簡潔和質樸,明心見性……許多思想火花不僅對截拳道有指導意義,對人生也有極強的指導意義。作為一個武術家、演員、藝術家,他在藝術和哲學方面所達到的
極高境界,在現代所有藝術家和哲學家當中,超過他的並不多!謝謝~~~
閱讀更多 好奇文史談 的文章